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8 道试题
2 . 著名党史学家李新记载了这么一件亲身经历的事情:某地已经实现了机械化,所以县里的领导不大愿意把地分给农民。但李新到农民中间一问,农民都支持分地。这件事情可以说明( )
A.党史学家主要研究农民B.机械化不合农业的方向
C.包产到户符合农村实际D.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3 . 1978年后我国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家庭为单位经营,“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村民对土地的承包期限30年不变。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有效维护农民利益B.有违效率与公平的原则
C.制度僵化急需改革D.对农民土地物权的确认
4 . 1984年以后,中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其中心环节是
A.创办乡镇企业
B.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C.增强企业活力
D.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5 . 改革开放以来,为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发展农村生产力,我国在农村推行
A.土地改革B.农业合作化
C.人民公社化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6 . 2008年10月19日,党的十匕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制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这意味着
A.农民可以自由改变土地的用途B.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进一步深化
C.农民可以自由改变土地的所有性质D.农村经济向社会化发展
2016-12-12更新 | 91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届湖南省湘潭市一中高三第二次模拟文综历史试卷
7 . 有人把我国建国后农村土地政策归纳为四个步骤:给农民土地——土地收归公有——给农民土地经营权——种地给农民补贴。这种变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以增加农民收入
B.满足农民土地要求,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C.调整农村生产关系,以促进生产力发展
D.农业是关乎社会和谐和经济发展的基础
2016-12-12更新 | 1322次组卷 | 45卷引用: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文理分科)历史试题
8 . 观察下图,分析我国城乡差距最小年份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文革”的影响,我国城乡经济的整体水平都不高
B.对外开放格局已经形成
C.农村改革已全面展开,城市改革刚刚起步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即将建立
2016-12-12更新 | 69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湖南省五市十校高三12月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
9 . “中国第一村”华西村是中外闻名的江南小村,有名的景点有80多处。作为一名游客,你参观完“中国第一村”后,打算参观“改革第一村”。那么,你可能选择下列哪个省( )
A.广东省B.江苏省C.安徽省D.海南省
10 . 邓小平同志多次谈到,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犯过“左”的错误。其中,“左”的错误的表现不包括(   
A.“大跃进”运动B.人民公社化运动
C.“文化大革命”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