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数字中的乡村建设

材料一

时间数据
1949年至1952国家用于农村建设的经费占农业税的比重从37.7%上升至约70%。农业生产总值增长了53.4%,年均增速约15.4%。
19529全国除西藏和台湾外,共建乡(行政村)284026个。
1953年初清匪反霸斗争基本完成,共歼灭匪特武装人员240余万人。
1953年春全国完成了土地改革,3亿多农民无偿获得了7亿亩的土地和其他生活资料,农民还分得了耕畜297万头,农具3954万件,房屋3807万间,粮食5.25亿公斤。

材料二   1979年,广西宜州宜山县三岔公社合寨大队果作屯的农民将田地承包到户。翌年1月,果作屯农户每户派出1位代表,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举产生了“村民委员会”,并制定了“村规民约”。1983年,中央指导人民公社体制改革沿“实行政社分设”的方向推进。到1985年春,全国5.6万个人民公社改建为9.2万多个乡(镇)人民政府,取消了原有生产大队和生产小队,建立了82万多个村民委员会。1978年到1994年我国乡镇企业迅速崛起、发展。到1998年,乡镇企业发展到2004万个,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带动小城镇迅速崛起,促进了我国乡村城市化进程。

——摘编自王景新《中国共产党百年乡村建设的历史脉络和阶段特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建国初期我国大力加强乡村建设的原因,并概括其成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村建设的“新”举措,并分析其影响。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国家农业与工业的关系一直都是相辅相威、互相促进的。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持续推进,我国逐渐从农业大国向工业大国迈进。根据国家工业化的发展进程,可将新中国成立以来分为3个阶段,即工业化初期阶段、工业化初期向工业化中期过渡阶段、工业化中期阶段,每个阶段都根据当时的农业发展状况制定了相应的农业政策,工业化初期规定在土地归农户所有前提下施行家庭经营基础上的合作经济,农业发展目标是恢复农业生产工业化初期向工业化中期过渡阶段在土地集体所有基础上实行集体所有制下的集体经营,目标是积累原始资本;工业化中后期阶段土地是集体所有、家庭承包、多元经营等,实行家庭经营基础上的双层经营和多元经营,农业目标是保障粮食安全和保障食品安全。

——摘编叶伟娇等《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业政策对农业投资的影响及发展趋势》

材料二   如图是1949-2018年中国粮食生产情况

——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不包含港澳台地区)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国家工业化三个阶段中国农村经济政策的调整及其目的。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49-2018年我国粮食生产的发展趋势并分别说明原因。
2023-11-17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常熟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历史事实是历史的客观存在;历史叙述是指对历史事物进行客观合理的描述;历史结论是指人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所作出的一种主观认识;历史解释是对历史事件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当时真的是吃不上饭,一到秋天就得去要饭”,“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这是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大包干”之前的状态。

小岗村等村庄实行“大包干”后,一些部委、宣传机构的有关领导压制这一新生事物,尤其是1979年3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张浩来信”,在安徽省各级干部和农民中引起思想混乱。

——马玉荣、张菀航《正名止争,家庭联产承包开启农村改革大幕》

材料三   目前实行的各种责任制,包括……包产到户、到组,包干到户、到组,等等,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不论采取什么形式,只要群众不要求改变,就不要变动。

《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1982年中央一号文件)联产承包责任制……扩大了农民的自主权,发挥了小规模经营的长处,克服了管理过分集中、劳动“大呼隆”和平均主义的弊病……因此,凡是群众要求实行这种办法的地方,都应当积极支持。

——《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1983年中央一号文件)

材料四   数据显示:1980年秋,全国实行“双包”到户的生产队只占总数的20%;1981年底,发展到50%;到1982年夏,发展到占78.2%;1983年春,发展到占95%以上。至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经成为我国农业的主要经营形式。

长期研究“三农”问题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赵树凯认为,家庭承包制冲垮人民公社体制,是基础性突破,是农村改革的核心,也是1949年以来中国农村之最大变局。

——同材料二


(1)指出上述材料中,哪些是历史事实、历史叙述、历史结论和历史解释。
(2)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以实行和推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2023-02-10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回顾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历程,在改革中不断发展前进是重要特征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故治国者欲民之农也。 国不农, 则与诸侯争权不可以自持也, 则众力不足也。豪杰务学《诗》、《书》,随从外权;靡事商贾,为技艺,皆以避农战;民以此为教,则粟焉得无少,而兵焉得无弱也?苟能令商贾技巧之人无繁(多) ,则欲国之无富不行得也。

——摘自《商君书》

材料二   在梭伦改革后的80年间,雅典社会就逐渐采取了一个它在以后数百年中都遵循着的发展方向。在梭伦以前的时代盛行的农村高利贷, 以及地产的无限制的集中, 都受到了节制。商业以及靠奴隶劳动日益大规模发展起来的手工业和工艺, 都成了流行的职业……由货币、 奴隶以及商船构成的财富日益增加,但是, 这些财富已经不是仅仅用来购置地产,它 已经变成了人们所追求的目的本身了。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材料三   新政挽救资本主义结构的计划,还有两方面值得注意。首先是1933年6月建立的房主贷款公司。在这个机构存在的三年之中,它向100万以上的房主共贷款30多亿美元。其次,为刺激近于停工的房屋建筑业,国会于1934年6月建立联邦住房管理局,运用长期低息贷款,联邦住房管理局对恢复私营住房建筑业起了巨大作用。在1934至1940年之间,发放建筑新房贷款合计3亿美元。

——摘编自(美)瑟林克等《1900年以来的美国史》

材料四   19531985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

时间年均增长率
195319574.5
195819624.3
1963196511.1
196619703.9
197119754.0
197619805.1
198119858.1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1)根据上达材料分别指出商鞅与梭伦所采取经济政策的主要指导思想。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事商贾”带来的危害。再谈一谈对“在梭伦改革后的80年间,雅典社会就逐渐采取了一个它在以后数百年中都遵循着的发展方向”的理解。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房主贷款公司和联邦住房管理局在缓解危机中所发挥的作用。
(3)根据表中的相关数据,结合所学知识,指:1953—1985年期间两次农业总产值增长高峰出现的时间并分析原因。
2023-08-21更新 | 38次组卷 | 2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新康学校2023届高三高考前模拟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次关于农民离土的社会调查

1988年,某高校在湖北省、河南省、安徽省、湖南省、江西省、浙江省、河北省、江苏省、山东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10省(区)23县(市)24个村(自然村)点,进行农民离土现状的抽样调查。一共调查了985户,3929人,户均3.99,其中15岁—59岁的2710人,占总体人口的69%。下表为其中一份调查问卷的数据整理。

农民离土后的职业(1980年—1988年) 单位:人,%


1980年

1985年

1987年

1988年

离土人数

相对比例

离土人数

相对比例

离土人数

相对比例

离土人数

相对比例

A做临时工,合同工

136

20.7

348

23.4

460

28.4

463

27.9

B学做手艺

2000

30.9

266

21.7

321

19.8

330

19.9

C经商

91

13.9

165

13.5

222

13.7

224

13.5

D养殖

17

2.6

34

2.8

63

3.9

65

3.9

E运输

28

4.3

66

5.4

87

5.4

93

5.6

F经办企业

39

5.9

98

8.0

116

7.2

117

7.0

G当保姆

9

1.4

12

1.0

17

1.0

16

1.0

H当国营职工

38

13.4

145

11.8

208

12.8

211

12.7

I(出嫁或入赘)

10

1.5

15

1.2

22

1.4

23

1.4

J当兵

6

0.9

9

0.7

17

1.0

17

1.0

K无固定职业

33

5.0

66

5.4

89

5.5

102

6.1

合计

657

100

1224

100

1622

100

1661

100

注:(       )里不能算是职业,只能算是一种类职业。

——据吴怀连《八十年代农民离工浪潮一10省(区)23县(市)农村调查》

(1)研究表,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并对其成因作出简要解释。
(2)结合这份社会调查,谈谈我们在做社会调查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2024-01-30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不包含港澳台地区)

材料二   1949年国家粮食管理局成立,加强了对粮食的管控。1953年为配合工业化之需求,实行粮食等产品统购统销,进行计划收购和计划销售。1958-1962年,国家对统购统销制度进行改进,普遍实行定量配给制,以粮油票来供应粮油。文革时期,粮食供应问题再度恶化。改革开放初期,国家在提高粮食收购价格的同时,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开始逐渐恢复粮食贸易市场,实行多渠道的粮食经营策略,粮食产量回升,但财政补贴日益加重。1993年起,粮票制度被废除,全国的粮食统销制度被取消,并且逐步开放粮价。我国加入WTO后,使得中国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面临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

——摘编自何思源《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的粮食流通体制变迁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49-2018年我国粮食生产总体发展趋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前后我国粮食流通体制的变化及其变化带来的影响。
2022-10-09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深州市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2018年新年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2018年新年贺词。在新年贺词中,有这么一句话激励着每一个人——“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建国以后,为实现国家的富强,让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的生活,新中国政府不断地进行探索与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的变化

年份项目
1952总产量1.64亿吨130.4亿吨135亿吨0.65亿吨
1949年增长36%193%754%105%
1957总产量1.95亿吨164亿吨535亿吨1.3亿吨
1952年增长19%26%296%100%

——摘编自龚关《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材料二   



农民成群结队报名入社

手工业者积极报名入社

上海工商界申请全行业公私合营

材料三   (分析数据——解释中国现代化经济建设的历史现象)



(1)上表反映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出现怎样的状况?简要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2)材料二反映了20世纪中期的什么事件?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3)材料三中图一的成就主要得益于什么政策?图二的数据变化得益于什么举措?
(4)结合上述材料,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光辉历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2021-12-01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永安市第三中学高中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班)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78年和2006年福建部分经济指数对比表

年代福建总产值(亿元)福建农业总产值(亿元)福建农业总产值占比(%)
197866.3728.2242.59%
200675831496.3519.7%

——据国家统计局、福建省统计局数据编

材料二   1985年开始,福建省逐步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并放开农副产品市场,市场机制的“无形指挥棒”指挥着农民发展多种经营。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林、教、渔业比重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2003年开始,福建省委、省政府提出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继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配置优势产业,规划建设临海蓝色产业带、西北绿色产业带和阅东南高优农业带等三个特色产业带。

——摘编自叶珙、黄茂兴《改革开放以来福建农业结构调整的演变及展望》


(1)根据材料,概括1978年以来福建农业发展的趋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述1978年以来福建农业发展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析福建农业发展的历史启示。
2021-07-07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以来,历经无数次险恶的国内外环境的磨砺,一次又一次表现出惊人的生命力,在关键时刻总能做出正确的战略选择和部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根据社会政治形势的发展变化,及时地调整空间战略,是党夺取政权、掌握和巩固政权的基本经验之一。在城市与农村之间进行的空间战略选择与布局,一直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必须面临的重大战略问题。在城市与农村空间中进行的每一次战略调整,都对党的历史产生过深刻而全面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党史活动原有的展开路径与模式,衍生出了全新的党史发展轨迹。

——摘编自崔保锋《空间思维与中共党史研究》

材料二   上海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的战略部署,在服务国家大局中抢抓发展机遇。19932019年,浦东外贸进出口总额从26亿美元提高到2051473亿元,按美元折算增长近120倍。GDP超过38万亿元,人均GDP超过2万美元。中国芯、蓝天梦、创新药、智能造、未来车、数据港等体现新技术、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六大重点产业表现亮眼。同时,长江流域外向型经济发展大幅跃升,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地区成为我国经济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

——摘编自钱智等《浦东开发开放三十周年评估与建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在农村正确的“战略选择与布局”,并分别说明其战略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浦东各项经济指标迅速增长的原因,并用一句话概括浦东开发开放在中国改革开放史上的地位。
10 .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成立以来,创造了举世无双的经济增长奇迹。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9年同历史上的最高水平相比,工业总产值减少一半,其中重工业产值减少70%,轻工业减少30%。这一年钢产量仅15.8万吨,减少80%,煤仅3243万吨,减少48%,粮食为11318万吨,减少约25%,棉花为44.4万吨,减少约48%。1949年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现代工业产值只占17%。根据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社会委员会”统计,1949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27美元,不足整个亚洲平均44美元的2/3,不足印度57美元的一半。

——据王桧林《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的社会变革

农村城市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建立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的,土地所有权仍归集体所有,而农民通过承包则取得了对土地的使用权,即经营权。这种责任制使农民获得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提高了农民的劳动热情,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在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并使之进一步壮大的前提下,多种经济成分得到发展,原来那种与现实生产力水平不完全适应的单一公有制结构有很大改变。按照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的原则,改变了统收统支的国营企业经营方式,扩大了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

——据胡绳《中国共产党的70年》整理

材料三   下图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变化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新中国初期从经济困局中逐步恢复的具体举措。
(2)根据材料二、说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同点。
(3)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材料三中三个峰值出现的关键因素。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新中国社会主义的建设与探索,谈谈你的认知。
2024-06-15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科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