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0 道试题
1 . 依据教材构建“中国共产党百年探索历程”思维导图(如图)这一历程体现了(     

A.经济建设的市场化B.现代中国工业化
C.马克思主义中国化D.社会生活信息化
2024-05-16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第30课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同步练习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方寸之内惊天地,咫尺之间阅古今。邮票,常常以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文物古迹、文化典籍等作为题材,以小小的“方寸之地”承载着往昔的历史。1949年以来,我国发行了多套农村题材的邮票,它们见证中国农村发生的巨大变迁。



1:《土地改革》1952     2《入社》1957   3:《农村新面貌》1987
请结合所学知识为上面三张邮票各自配上合理的文字说明。(要求:紧扣主题,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达成文。)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摘编自王钢、钱龙《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粮食安全战略》


据图信息,提取和整合相关时段,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成文)
2023-10-22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2024届高三10月阶段性抽测(一)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9年3月进京赶考102岁的吕正操将军对当年参加七届二中全会的情形记忆犹新。58年前,毛主席在离开西柏坡进京时,将这一行程比作“进京赶考”。58年间,中国地覆天翻。

——整理自徐壮志等《在历史的关节点上——中国共产党86年回眸》(2007年)

材料二   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1979年,中国农民以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改革的序曲。

——《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三



                 图1                           图2                      图3

到21世纪初,在我国已有95%以上的商品资源实现市场配置,国家定价的商品不足5%,社会主要商品供求平衡和供大于求的达99%。

——摘编自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中共“进京赶考”期间(1949—1956年)在建立政权、巩固政权等方面进行的相关努力?
(2)结合材料二所述,指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具有怎样深远的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我国为搞活经济而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
2024-02-05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六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权制互动”

农村基层政权、村民自治权、农村土地产权共同构成农村基层治理体系的三个关键变量,“三权”的同构共变是新中国农村基层治理变革的显著特征。而国家建制、社会创制、产权改制则成为驱动我国农村基层治理变革的深层制度逻辑与推动力量,“三权”的变革是“三制”彼此借用、交错并进的结果。我国农村基层治理势必立足“权制互动”的实践逻辑,逐步走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善治之路。

             新中国农村基层治理变革的“三权”“三制”框架图

——据李燕凌、高猛《新中国农村基层治理变革的三重逻辑》

结合改革开放后的相关史实,对农村基层治理变革中的“权制互动”予以说明。(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2023-03-26更新 | 462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B卷)
6 . 下图所示为2017年5月底安徽阜阳市夏收、夏种、夏管(简称“三夏”)进度情况。据图可知,当地(     
A.农村生产关系发生显著变化B.现代农业和生态农业建设齐头并进
C.政府注重对农业的宏观调控D.农业发展受益于市场经济体制优势
2023-12-22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部分高中2024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
7 . 下图是1970—1987年的中国农业条件。其中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激励机制的优势(简记hrs)。gp为相对于工业投入品价格的超购加价指数(1978=100),mp为相对于工业投入品价格的农村集市价格指数(1978=100),fert是化肥使用量(10万吨)(见下图)。据此可知,改革开放时期农业发展     
A.得益于经济结构调整B.导致农产品价格持续回落
C.深受政策和科技影响D.取决于工业化发展的成就
2023-12-21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四校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走上崭新征程】

材料一   在抵抗外国侵略者的斗争中,中国人民包括清政府军队里的爱国将士表现得很英勇,甚至以命抗争,浴血搏斗,直至战死疆场。但是,五四运动之前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还处于被动反击、事件应对、行动自发、目标茫然的状态,形不成整体的斗争合力。……五四运动不仅有青年学生(知识分子)的参与,还有广大工人、商人、教师、市民及农民群众积极主动的参与,他们相互呼应,使运动取得了初步的胜利。中国人民以伟大觉醒铸刻了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斗争彻底性的历史烙印。

——摘编自齐卫平《五四运动是中国人民一次伟大的觉醒》

【开辟革命道路】

材料二   



【构建精神谱系】

材料三   在枣宜会战中,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上将壮烈殉国。在反“扫荡”作战中,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将军血洒疆场。同时,各地青年学生纷纷投笔从戎;广大妇女积极参加抗日宣传、救护和战地服务;随工厂内迁的工人不分昼夜,加班生产,支援前线;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积极捐款捐物,支援抗战,数万华侨青年回国参战;文艺界成立各种抗战协会,通过文艺作品宣传抗战,振奋士气。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走向光明前程】

材料四   农村改革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和成功不是偶然的,它是由我国基本国情和当时农村经济发展困境决定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农村改革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前提,创造了良好的政治环境,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和亿万农民为改变农村面貌和自身命运,勇敢冲破不利于生产力发展的旧体制,从而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改革大潮。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与五四运动前的斗争相比,中国人民在五四运动中的斗争有何变化?
(2)材料二中,从图1到图3的革命历程反映出中国革命的重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使中国共产党探索到了一条怎样的“正确革命道路”?
(3)根据材料三,概括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4)材料四中的“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指哪一制度?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概括“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和成功”的因素。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2023-08-26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调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下图为1984年川、冀、鄂、闽等省百户“万元户”基本情况,此图信息反映出当时(     
A.农副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B.市场经济体制调动农民积极性
C.工农业发展速度相对较快D.传统经济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
10 . 照片定格了历史的瞬间,作为第一手史料成为真实再现历史深度与宽度的媒介。观察下面一组照片,完成下列问题。

11953年周恩来与印度总理尼赫鲁举行会谈

219561月,首都各界群众庆祝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大会,工商界代表向毛泽东呈送喜报。

31972年,毛泽东会见来访的美国总统尼克松

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会场
围绕“照片中的历史”.提取以上至少两幅照片信息,自拟论题,展开论述。(要求:主题明确,表述成文,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3-02-11更新 | 171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东营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