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58 道试题
1 .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艰苦奋斗、锐意进取,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23年是改革开放45周年,某杂志设计了纪念特刊如下

版块史实
版块一:
改革开放的起点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版块二:
经济体制的探索
11980年,中共中央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
21983年,全国农村实行①______的生产队已经达到93%
3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把增强企业活力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4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②
版块三:
开放格局的形成
版块四:
综合国力的提升
1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成功发射
22005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
32016年,“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夺得世界超算冠军
42017年,“复兴号”高铁首发
52018年,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
版块五:
理论建设的成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与发展
(1)结合所学知识,把材料中特刊版块二的信息①②补充完整;
(2)请为特刊版块三补充内容。(要求:写出两条内容必须与版块名称相吻合)
(3)请为特刊新增一个版块。(要求:有概括性的版块名称及两条相关内容)
2024-01-19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河西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的村民自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变革在小岗村取得成功之后,在1979年年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通过了允许当时农村最贫困的“三靠队(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从1980年开始首先实行“大包干”的决议。1980年年底进行清点时,发现全国有14%的生产队采用了“大包干”的形式,不管这些生产队原来的生产情况如何,在采取了包干到户的这一年内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从1981年开始政府将家庭联产承包制度推广到全国,在当年年底实行的生产队就达到了45%,第二年提高到80%,到1984年全国农村99%都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

——摘编自林毅夫《解读中国经济》

材料二   1998年以来,为解决我国部分农村地区收听不到广播、收看不到电视的突出问题,国家实施了“村村通”工程。这一工程的实施,有效扩大了农村广播电视的覆盖,解决了近1亿农民收听、收看广播电视的问题。实践证明,“村村通”是各级政府为广大农村群众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受农民群众欢迎的民心工程,是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文化工程,对于传播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传播先进文化、普及科技知识,对于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对于促进广大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协调发展,巩固农村基层政权组织,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十一五”全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规划》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村村通”工程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共产党农村治理体现出的政治智慧。
2024-01-18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1986年,中央从乡镇企业所有制归属角度,将其归纳为乡(镇)办、村办、联户办、户办4种基本形式一起发展。到1987年,全国乡镇企业4个层次的占比情况见下表。这说明,这一时期我国(     
1987年全国乡(镇)、村、联户、户办企业比重
层次企业个数(万个)占总数%职工(万人)占总数%总产值(亿元)占总数%工业产值(亿元)占总数%
总计179021008805.1104764.110032416100
乡(镇)办企业422.42397.527.21825.838.31345.841.5
村办企业11636.62320.726.41411.529.61149.935.5
联户办企业11896.8923.610.5424.88.9282.98.7
户办企业147384.23163.335.91102 23.146514.3
A.农村土地所有制形式有所改变B.城乡间差异呈缩小趋势
C.解决了农村的剩余劳动力问题D.农村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到战国中期,随着人口的增加,井田制度已经败坏,公地私有化成普遍事实。当时的知识界对此分歧很大,道家、儒家都视之为“礼崩乐坏”的根源,强调要恢复井田制。商鞅则反其道而行之,宣布废除井田制,允许民众开荒耕作、买卖土地,这自然大大激发了民众的生产积极性,使变法的“农本思想”更加得以光大。显然,在先秦时期,粮食是最为重要的战略物资,商鞅的一切变法都以此为根本,这可以说是典型的“唯生产力论”。“废井田,开阡陌”是中国土地史上的重大变革。

——摘编自崔光宇《商鞅的土地制度改革》

材料二   中共通过土改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目标与理想,是一场经济与政治的双重变奏。这主要体现在:第一、通过土地改革运动将约七亿亩土地均分给三亿多名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将农村生产力从封建土地制度和宗法关系中解放出来;第二、土改在剥夺地主阶级物质生产资料的同时,也使其失去了在乡村社会的政治地位,由此国家政权在基层建立起新式基层组织。

——摘编自李康、邓宏图《土地改革、国家能力建设与工业化资本积累》

材料三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之前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在“大跃进”背景下逐渐脱离当时的客观条件,严重地挫伤了社员生产积极性,使得农村生产力受到灾难性地破坏。党中央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允许农民以家庭为单位向集体经济组织承包土地等生产资料,实行包干到户,包产到户的形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纠正长期存在的管理高度集中和经营方式过分单调的弊端,从而大大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较好发挥劳动和土地的潜力。与此同时,“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逐步解体,党政分开的乡镇政府管理体制逐步建立起来。

——摘自章宏楼、高雪萍、张予涵《我国土地改革历程与现状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土地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两次“土地改革”的异同。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三次“土地改革”中得到的启示。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式现代化既遵循现代化一般发展规律,又扎根中国历史传统和现实环境;既不同于西方以资本为核心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同于苏联东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因此,中国式现代化历史观,不仅包括如何认识和把握世界现代化的一般规律,还包括如何批判和扬弃其他国家的先行现代化模式,更包括如何总结和反思中国现代化探索的历史进程与经验。

——摘编自杨凤城叶子豪《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历史观探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4-01-14更新 | 141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后,合作社运动方呈复兴之象。各省市设置专门行政机关指导合作社工作,国民政府也于1934年颁布《中华民国合作社法》来进行规范。1928年,中国合作学社、中国合作运动协会等民间研究机构成立,从事合作事业的宣传、指导及调查研究等工作。同时,中外私人合作团体热心指导我国人民设立合作社。尽管南京国民政府采取许多措施促进合作社的发展,合作社社数和社员数年年有所增长,但合作社覆盖面仍然很小,并且各地发展不平衡,这就决定了其所起作用是很有限的。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时期的根据地和解放战争时的解放区大力推动合作社运动和合作社的发展。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陕甘宁边区和各敌后抗日根据地为了反对敌人的封锁和扫荡,建立独立的经济,恢复和发展生产,保障人民生活,都大力支持合作社经济。

——摘编自张念瑜《民国时期合作社发展的得与失》

材料二   (改革开放后)农民合作社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引领广大农民进入市场的桥梁和纽带,与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一同构成了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是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重要渠道。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各地实践的不断丰富,农民合作社这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称谓也在不断变化,由最初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逐渐演变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合作社。在国家一系列政策、法规推动下,农民合作社发展迅猛。我国农村实行的是土地集体所有制,这是我国的农民合作社与世界上多数国家合作社的最大区别,也是中国农民合作社独具的特色。19959月,国际合作社联盟重新确定了合作社的基本价值,进一步修改了合作社原则,以指导世界合作社运动的发展。

——摘编自田友《农民合作社称谓演变及其原因分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农村合作社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改革开放新时期农民合作社称谓演变的原因。
2024-01-12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从1979年开始,广东省在农村社队推行“五定一奖”的经营管理制度,即定劳动、定地段、定成本、定工分、定产量,超产奖励。这一做法意在(     
A.摒弃人民公社的管理体制B.防止农村出现新的贫富分化
C.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D.建立适应对外开放的新体制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文件内容
1931《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没收地主、富农、反革命及农村公共土地;土地分配的原则是“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以“最有利于贫农、中农利益的方法”按人口或按劳力平均分配;分配给农民的土地允许农民出租、买卖。
19421《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地主应普遍的减租减息,不得抗不实行,农民有交租交息的义务,不得抗不缴纳。
1947《中国土地法大纲》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1950《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第一条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19821《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指出目前农村实行的各种责任制,包括小段包工定额计酬,专业承包联产计酬,联产到劳,包产到户、到组、包干到户、到组、等等,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
200512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决定200611日起废止《农业税条例》,取消除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全部免征牧业税,农业税废止。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农业农民”任选至少三个时期,自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据充分,表达清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20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说明当时(     
A.生产资料所有制有所变化B.国家强化人民公社的控制
C.农民获得产品分配自主权D.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的英国农业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史称农业革命,成为英国成功起飞的要素。光荣革命后议会以立法形式推动圈地,使土地高度集中于贵族等大土地所有者手中,农场的规模不断扩大。大土地所有者利用其资金和技术优势,对土地进行改良,使用新工具和技术、引进新作物品种,提高了农业生产力。例如铁犁、收割机、脱粒机等农业工具和机械逐步推广,引进了马铃薯、甜菜、甘蓝、三叶草等作物,增强土地肥力,化解冬春季节牲畜饲料短缺的问题,促进畜牧业的发展。据统计,18世纪上半叶,英国的谷物产量增幅达到11%,保障粮食的充足供应,还有部分谷物出口。羊毛产量从1695年的4000 万吨增长到1805年的9400万吨。大地产者、贵族还将土地的收益投入到运河的建设,开发矿山等经营活动中。小农无力进行这些改良,被逐渐驱逐出市场,慢慢的破产了,从而沦为农业工人或城镇劳工。

摘编整理自钱乘旦《英国通史:第四卷转型时期》

材料二   习近平指出:我们要坚持用大历史观来看待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只有深刻理解了三农问题,才能更好理解我们这个党、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本文以信念目标情境工具这一路径来解读近代中国城乡关系演变。国家信念决定国家战略与发展目标,不同的情境和阶段性目标决定不同的制度安排;而不同发展阶段目标的转换、情境的变动以及工具的更替则归结为制度变迁。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城乡关系演变如下图所示。

摘编自张露《中国工农城乡关系:历史演进、基本经验与调整策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 世纪英国农业革命的实质,分析农业革命如何推动英国工业化发展。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表格①、②内容进行完善,并对富国阶段的城乡关系进行说明。(说明需结合图中的各要素进行)
2024-01-08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校2024届高三1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