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77 道试题
1 .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主要表现在(     
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推进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
2023-12-11更新 | 102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廊坊卓越艺术职业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升学班)12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一五”计划指出:“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它的勘探进度,资源供应的保证程度,是合理地分布生产力、建立新工业基地、正确地规定工业建设计划的先决条件。”为此,国家要求“有计划地展开全国矿产的普查工作”,“加强对某些从前没有发现或者很少发现的和目前特别缺乏的资源(例如石油)以及在地区上不平衡的资源的普查工作和勘探工作”。

——据《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材料二   19646~8月,毛泽东提出建设西部后方的主张:要搞三线工业基地的建设。要准备帝国主义可能发动侵略战争。现在工厂都集中在大城市和沿海地区,不利于备战。819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富春等人向中共中央提出报告,建议一切新的建设项目,不在第一线建设:今后一切新建项目都应贯彻执行分散、靠山、隐蔽的方针。

——摘编自《六十年代三线建设决策文献选载》,1995年第3

材料三   开心的锣鼓敲出年年的喜庆,好看的舞蹈送来天天的欢腾,阳光的油彩涂红了今天的日子哟,生活的花朵是我们的笑容。今天是个好日子,心想的事儿都能成,今天是个好日子,打开了家门咱迎春风。

——1998年春晚歌曲《好日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一五”计划期间矿业政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三线建设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七八十年代党和政府为了让城乡群众过上“好日子”所采取的主要改革措施,指出九十年代的中国在开放领域进一步“打开了家门”的重要标志。
2023-04-14更新 | 124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学考版)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黄梅戏《天仙配》

材料二


        

材料三   华西之路:


(20世纪)80年代,村支书吴仁宝出人意料的没有分田到户,却依旧干着集体经济“副业”。他坚持将剩余的劳动力转移到正蓬勃兴起的苏南乡镇企业发展中。

华西村一直按照自己独特的方式,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健前行。吴仁宝说:“个人富了不算富,要全村富了才算富;一村富了不算富,全国富了才算富”。现在的华西村,村民吃饭不花钱。

——《华西村致富路上的变与不变》


(1)材料一中这段戏词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什么特点?从战国到秦汉时期,我国农业迅速发展,请从土地制度和耕作方式变革两个方面分析其原因。
(2)材料二所示的两种生产组织直接产生于我国经济建设中的哪两场运动?后者反映我国当时经济建设中出现了什么错误倾向?
(3)材料三中的“分田到户”反映我国当时农村实行了什么制度?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何意义?结合材料指出,华西村独特的经济实践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2023-12-11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陈店明德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下图是1981—1989年我国某地城乡居民人均年收入情况统计。该地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不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B.上海浦东新区的开发开放
C.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D.异地扶贫搬迁工作的推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83年中央一号文件《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从理论上说明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党的领导下农民的伟大创造。农民认为这个文件给他们松了绑、指了路、开了心。邓小平说:“一号文件很好,政策问题解决了。”据此可知,一号文件的出台
A.开启了经济体制改革进程B.回应了改革初期农民的困惑
C.初步解决开放的政策问题D.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2022-01-19更新 | 346次组卷 | 5卷引用:2020年1月浙江历史高考选考真题
6 . 新中国成立之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在探索中不断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19521990年粮食产量统计表(单位:万吨)

年份1952195819591961196219841990
产量16392200001700014750160004071243500

材料二   1992年,邓小平对深圳等地视察发表南方谈话,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中国大地。在政策先行优势削弱的情况下,在全国各地开始的新一轮“招商引资”大赛中,深圳由于可以利用的土地有限、资源有限、环境承载力有限,输给了后起的内地城市。大量技术含量偏低的“三来一补”加工型企业纷纷流出。正因此,在全国其他地方大肆进行“招商引资”时,深圳却果断把发展高新技术企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支柱。

——摘编自《科技日报:从“杀出一条血路”到“走出一条新路”》


(1)材料一表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和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农业生产发展各呈现怎样的特点?依据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其政策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深圳地方政府打破经济发展困境的措施以及90年代深圳经济持续发展的国内有利因素。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如何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认识。
7 .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提高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我国在农村实行了(     
A.“一五”计划B.农业合作化
C.人民公社化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022-08-02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贺州市钟山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理科)历史试题
8 .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流行一句谚语“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转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其余剩多剩少都是自己的。”这是当时哪一制度或政策的写照
A.国企改革B.家庭承包责任制C.乡镇企业D.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9 . 观察以下三幅图,三幅图可以说明新中国农村土地改革中

农民纷纷申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

安徽小岗村尝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三权分置

A.农民积极性的变化B.改革实质的变化
C.土地经营权的变化D.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10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开创邓小平时代 1978-1980

第7章                              1978

第8章   为自由设限1978-1979

第9章   苏联-越南的威胁1978-1979

第10章   向日本开放 1978

第11章   向美国开放 1978-1979

第12章   重组领导班子 1979-1980

邓小平时代 1978-1989

第13章   邓小平的统制术

第14章   广东和福建的实验   1979-1984

第15章                                 1978-1982

第16章   加快经济发展和开放步伐   1982-1989

第17章   台湾、香港以及西藏问题

第18章   为军事现代化做准备

第19章   政治的潮起潮落

邓小平时代的挑战   1989-1992

第20章   北京:1989

第21章   稳住阵脚   1989-1992

第22章                      1992

——摘编自傅高义《邓小平时代》的目录


(1)目录第1、15和22章标题不全,请结合所学知识,补齐这三个章节标题,并分别简要阐明这三个章节在改革开放进程的意义。
(2)该著被认为这一时期是“邓小平时代”,你认为有哪些理由?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