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15 道试题
1 . 1982年1月1日,中央批发《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充分肯定“双包”到户(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市场责任制。最早实行这种责任制的省份是
A.广东省B.河南省C.安徽省D.福建省
2 . 1958年到1978年,小岗村减少了半数人口、半数耕地以及三分之二的牲口,每一个人每年产出的粮食则由五百公斤减至五十公斤……每临秋冬时节,小村家家闭门堵户,老幼相携,在他乡乞讨。此种现象出现说明(  )
A.农村经济体制亟待改革B.联产承包未能解放生产力
C.自然灾害危及农民生存D.计划经济挫伤革命积极性
3 . 1979年5月,国家经济委员会等部门选择8个企业进行试点。其基本内容:改企业基金制为利润留成制;政府给予企业在产品生产、销售、试制、资金使用、人事安排、职工奖惩等方面以部分权力;企业实行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建立职工代表大会。这次试点
A.借鉴了农村改革的成功经验B.开始实施对外开放政策
C.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开启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4 . 阅读下表,说明农业总产值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变化的原因是
年代农业总产值(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978年1397133.6
1988年3666.9544.9
1990年7662.1686.3
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B.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
5 . “交足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这条标语反映了中国农村
A.进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B.发动“大跃进”运动
C.实行人民公社化运动D.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019-12-19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五校2019-2020学年高一11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习近平与俄总理普京共同出席了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大礼堂举行的“汉语年”活动开幕式。两国领导人表示要以今年举办“汉语年”为契机,全面推进两国人文交流,夯实两国关系发展的民意基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56年,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在生产资料私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我国的工业总产值(不包括手工业产值,下同),在五年计划的前三年共增加了177亿元,而1956年这一年就增加了139亿元。正是由于这种迅速的发展,1956年的工业总产值达到了586亿元,超过了五年计划所要求的1957年的指标。从主要工业产品看,钢产量前三年共增加了150万吨,而1956年就增加了161万吨。……此外,如电力、煤炭、石油、化学肥料、水泥等重工业产品,1956年的产量比前三年的年产量都有较多的增加。喷气式飞机、载重汽车、大型发电设备和单轴自动车床等重要新产品也都是在这一年制造成功的。

——摘自《1957年政府工作报告》(周恩来)

材料二   1981年8月21日,县委制定了《关于人民公社包干到户责任制试行办法》。……1983年3月,县委抽调868名干部下乡,县政府统一印制合同书,由社、队与农户签订承包合同。合同明确规定了责、权、利范围,即农户承包土地,自主经营,按规定再向国家交售余粮,上交农业税,并缴纳集体规定的费用后,其余收入全部归己。

——选自《广德县志》1996年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
(2)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时为什么要优先发展重工业?一五计划的完成有什么意义?
(3)依据材料二,指出广德县的农业生产有了什么新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种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019-12-13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宣威民族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坚持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党的十九大提出深化农村土地制度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继续简政放权、优化服务改革,并对上市制度进行了改革,实行“五证合一”。上述党的举措有助于
A.深化依法治国方略B.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C.释放社会创新活力D.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公有私耕”的传统村社农民反而比具有一盘散沙特征的“小私有者”更难集体化,与斯大林的设想相反,传统村社的自治功能与“集体主义纽带恰恰成了农民拥有的组织资源,使其更能抵制来自外部的强制。从宰杀大半牲畜的消极抗拒,到出现70万农民卷入的“斯大林的农民战争”。

——摘编自卞悟《公社之谜——农村集体化再认识》

材料二 在那些边远山区和贫困落后的地区,长期吃粮靠返销,生产靠贷款,生活靠救济的生产队,群众对集体丧失信心,因而要求包产到户的,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并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就全国而论,在社会主义工业、社会主义商业和集体农业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在生产队领导下实行包产到户是依存于社会主义经济,而不是脱离社会主义轨道的,没有复辟资本主义的危险,因而并不可怕。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几个问题的通知》(1980年)

材料三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歌曲《春天的故事》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斯大林推行农业集体化的原因及其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做了怎样的调整? 这种调整有何作用?
(3)“春天”的内涵是什么? 材料中崛起的“座座城”指的是哪几个城市?(写全得分)面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经济的发展趋势,举两例我国采取过的应对措施?
(4)综合上述材料,从经济政策的调整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任一点)
9 . 下表为1978—1995年我国粮食产量变化统计表,这一变化的出现主要在于
年份1978198519901995
产量(万吨)30471379114462446662

A.农业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
B.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
D.对外开放政策的确立
2019-10-16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泸西县泸源普通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20世纪80年代初,安徽省凤阳县农业生产实现了三年三大步:1980年粮食产量为5.02亿公斤,第二年为6.70亿公斤,第三年达到7.15亿公斤。其主要原因在于
A.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推进
B.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深入开展
C.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形成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