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15 道试题
1 . 有人把新中国成立后农村土地政策归纳为三个步骤:给农民土地——土地收归公有——给农民土地经营权。以上三个步骤对应的历史事件是
A.减租减息、土地革命、人民公社化运动
B.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土地革命、人民公社化运动、农村土地流转
D.土地革命、土地改革、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2020-01-20更新 | 618次组卷 | 16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海南华侨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3 . 观察主要农产品产量变化【单位:万吨】
年份粮食棉花猪羊牛肉水产品
197830477.0216.7856.3465.5
198032056.0270.71205.4449.7
198537911.0414.71760.7705.2
199044624.0450.82513.51237.0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逐步推广
B.对外开放新格局的进一步提升
C.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的逐渐扩大
D.中国自主制造的实力大大提高
4 . 1982年1月1日,温州市首家股份合作企业苍南毛纺厂成立。苍南县钱库区李家车村农民在筹资创办李家车针织厂的基础上,扩大119股,每股出资600元,改名为苍南毛纺厂。这反映了当时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推行B.国有企业经营机制改革正式启动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出现新动向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
5 . “最初,我们的许多干部都想不通。我们为什么要放弃集体生产共同富裕的原则而去走发家致富的道路?这不是我们曾经反对的资本主义道路吗?然而,群众却非常热心。”文中“干部想不通”的历史事件是
A.三大改造B.“大跃进”
C.人民公社化运动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6 . 1983年,邓小平到苏州视察,听到如下汇报:“……全面实行联产承包,迅猛发展社、队工业,经济总量迅速增长,人民生活显著改善”。下列各项对材料解读错误的是
A.汇报反映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
B.人民公社是当地最主要的生产组织单位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到迅速推广
D.经济体制改革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78年,安徽省遇到百年不遇的大旱,水库干涸,河水断流,农田龟裂,人畜缺水。为了抗旱救灾,安徽省政府鼓励农民生产自救,开荒种粮,谁种谁收。在这种政策推动下,1979年春,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的18户农民秘密协议,把生产队土地划分到户、包干经营。经营一年后,粮食不仅没有减产,反而获得空前大丰收。1979年的粮食产量相当于1966--1970年产量的总和。油料产量超过合作化以来二十多年的总和。这个自农业合作化以来从未向国家交过一斤公粮的生产队,第一次向国家交了公粮,归还了历年所欠的贷款。

——摘编自《安徽地方史》

材料二 改革开放胆子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

——摘编自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

材料三 “今天的西藏,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仍然是世界上环境质量最好的地区之…70年来,西藏产业从无到有,形成了关联度强的高原生物、旅游文化、清洁能源等产业,建成了包含20多个门类的现代工业体系。”齐扎拉介绍。“如今,雪域高原换了人间。从和平解放前没有一条公路,到如今铁路、航空、公路四通八达;从仅有一座125千瓦的小水电站,到2018年全区电力总装机容量达到333万千瓦:粮食产量由1959年的18.29万吨增加到2018年的104.9万吨……西藏各项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一个崭新的西藏正展现在世人面前。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经济发展速度保持在全国前列。2018年,西藏地区生产总值已达到1477.6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59年增长了191倍……有信心在2020年与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吴英杰展望。

——摘编自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新闻发布会《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西藏》


(1)从材料一中概括安徽省小岗村生产队率先做了什么。有什么积极意义。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92年前后,为继续“走出一条好路”党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根据材料三,如何分析改革开放对西藏经济产生的影响。
8 . 规律提炼阅读下列材料,并运用所掌握的历史基本技能,完成下面主题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的探究任务。

材料一   【年代尺示意图——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历程】


材料二   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我国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为了贯彻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党和政府制定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领导全国人民有计划地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同1952年相比,工业总产值增长128%,农业总产值增长25%,钢产量增长近3倍。同时期,我国进行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材料三   【知识结构示意图——系统掌握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知识】

材料四   【分析数据——解释中国现代化经济建设的历史现象】



(1)根据材料一“年代尺示意图”提供的信息,写出“千古巨变”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和“获得新生”的历史事件。(注意回答影响类的题目的规律总结)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哪一行业?材料二中“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什么?(注意回答实质类的题目的规律总结)
(3)依据材料三的“知识结构示意图”补充填写①②的历史事件。
(4)根据材料四中图一、图二的数据变化,分别体现了1978年以来中国的什么政策的尝试?指出图三中1992年以来经济迅速增长的主要推动因素有哪些?(注意“主要推动因素”至少回答两条)
9 .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农村出现一批从事“雇工、长途贩运、个人购置农机和农副产品加工机具、私人开办工商业、外出打工”等以赚钱为目的的个体、私营经济主体。这一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应是
A.农村土地所有制发生重大变化B.农村完成了经济结构的调整
C.农民获得了生产经营的自主权D.农业走向集约化生产的道路
10 . 以下为建国以来我国农业产量的增长率统计(以年增长%计)

影响中国农业产量增长率的主要因素是
A.国内政治环境的状况B.农业生产关系的调整
C.经济建设的国际环境D.农业领域的劳动投入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