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4 道试题
1 . 下表是1980年中国农村生产责任制汇总。
责任制形式全国各种形式生产责任制定额包工责任制联产承包责任制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责任制
所占百分比84.7%55.7%29%1.1%

这反映了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效益低下
B.农村改革遭遇巨大阻力
C.改革开放政策在基层落实不力
D.社会转型过程困难重重
2 . 下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对宪法第十条第四款所做修改,做出这一修改的背景是

A.农业合作化运动的高潮已经到来
B.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全面推广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3 .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理论和政策只有不断的调整和变化,才能适应变化了的经济形势并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地发展。
以调整或探索为线索,下表的十二条资料选择两条或两条以上资料能够提炼出多个主题。请依据自己的理解在下表中提炼主题,将符合这两个主题的资料序号分别挑选出来,每个主题必须涵盖两条或以上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给这两个主题补充一条符合该主题的新资料加以简要阐释。

序号资料
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2罗斯福新政
3新经济政策
4福利国家
5大萧条
6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7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8混合经济
9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0斯大林模式
1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12大跃进


示例:
主题:战后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调整相关序号:1、6 补充的新资料:《布雷顿森林协定》
简要阐释:言之成理即可。
4 . 下表是1980年部分报刊杂志发表的文章。它们反映了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未得到中央认可
B.分田单干、包产到组不得人心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失败
D.改革带有艰难性还会面临风险
5 . 为发展农业,中共中央于1978年决定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1984年和1993年,又两次做出延长上地承包期限的决定,下表包含了经济学家对此的研究成果,你可以从中确定的是
改革开放以来各要素对农业生产绩效增长的贡献度
时期农业机械投入化肥投入劳动力土地供给政策变化
1978-198358.17%4.78%-10.69%-2.22%49.96%
1984-199371.68%4.60%-4.93%1.38%27.26%
1994-200965.84%1.30%6.25%1.45%25.15%

A.应鼓励开垦荒地以增加土地供给
B.延长承包期限的收效在逐步递减
C.新科技革命有利于农业机械投入
D.劳动力投入对农业生产影响重大
2017-12-19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下表是中国农村家庭年平均收入()
年份19781980198519902001
总收入152216.2547.39902366
纯收入133.6191.3397.6686.31856.7

农业家庭收入提高的主要原因是
A.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
C.基层民主不断加强扩大D.家庭联户承包责任制的建立
7 . 下表反映了1978—1982年中国工农业总产值,劳动投入和劳动生产率的指数变化(注:均以1978年为100)。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工农业年总产值基本相当,反映了这一时期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协调发展
B.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幅度大于工业,得益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促进了工业化进程
D.劳动投入不断增长,表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激发了劳动者生产积极性
8 . 促进农村土地适度规模化经营是加速农业现代化和实现工业化的重要手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到19世纪中期,英国圈地运动进入第二次高潮(见下表)。随着农业技术的进步,集约式耕作使独立经营的连成片的大农场成为迫切的需要。农业产量的增加和粮食上涨,使农场变成牧场的趋势减缓,而农场所需的劳动力比牧场多。同时城市逐渐兴起,工场和工厂的发展,吸收了被逐出土地的农民,这些因素都使圈地运动的阻力大大减小了,最终完成了圈地运动。

18~19世纪英国圈地运动表


项目年份1760年以前1761~1796年1797~1820年
发布圈地法令208项1482项1727项
圈占农民土地310000英亩1830000英亩

——改编自杨民《土地改革与工业化的相互作用》

材料二   20世纪20~30年代,在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中,绝大多数农户加入集体农庄,形成了集体农庄经济制度。农庄是国家直接支配的经济单位,其播种结构、播种面积、单产量、总产量、牧畜种类数量、农艺措施以及农蓄产品的分配等各项指标,都由国家决定。为保证工业化所需资金,国家实行义务交售制,以远低于生产成本的价格收购农庄的产品。1953年斯大林逝世时,农庄义务交售的产品价格与成本之比为:粮食13.2%,土豆7.5%,牛肉5%。与此相对应的是严峻的农业形势;1953年的人均粮食和肉类的产量只有432公斤和30公斤,比革命前1913年的540公斤和31.4公斤还要低。

——吕奔《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研究1939)》

材料三   分田到户、包产到户在那些已经使用机械生产的中国平原地区显然是倒退。因为单干就要废弃机耕,实行畜耕和人耕,而农业现代化的表现就是耕作机械化。但是,人少地多,干部分配不公,农民宁愿出力出汗也愿意分田到户。“从机耕到人耕,确实令人感到可笑,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却高涨起来了。他们不惜出力出汗,也要把地种好,为了能畜耕,他们自动地互相换地,然后或一家买牲口,或两三家合买牲口,一时牲口的价值猛涨。”

——摘自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圈地运动”的有利因素。
(2)结合材料一、二,与英国相比,苏联在推动农业生产规模化方面有何显著特点?
(3)概述材料三中关于“分田到户、包产到户”的两种观点。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农村土地开发利用的认识。
10 . 下表所列内容是与中国某省份相关的一些历史信息。据此推断该省份是
A.四川B.安徽C.江苏D.山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