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4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农业经济各方面主要表现

劳动分工“农夫行饷田,闺妾起缝素”
农产培育“种谷必条五种,以备灾害”“还庐树桑,菜茹有畦瓜瓠果蒇……鸡豚狗彘毋失其时”
工具技术牛耕、铁农具、曲辕犁、选种和育秧、测知节气

材料二 近代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的部分表现

19世纪60年代,浙江地区:“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小贾收买交大贾……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据《南浔志》卷31
昔日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然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顺德县志》1853

材料三1949-1987年中国粮食产量变化示意图(单位:万吨)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征。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中国农业经济的主要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粮食产量变化的基本趋势,并分别说明图中A、B两个产量波峰区出现的主要原因。
2 . 农业机械需求量是农业现代化的一项重要指标。下图为1981—1986年,中国部分农业机械需求量的变化趋势。图表反映了1981—1986年中国部分农业机械俅有量变化示意图
A.市场经济发挥调节作用B.优先发展重工业成敁巨大
C.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变革D.国有企业改革增强了活力
2021-01-21更新 | 256次组卷 | 24卷引用:山东省惠民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联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40年代以前,中国茶叶一直独占世界市场。1835年,英国人罗伯特·福瑞首沈将中国茶盗取到印度,此后印度茶园面积不断扩大。……1872年,杰克逊制成第一台揉茶机;1877年,维尔·大卫发明了墙炒机;19世纪来,印度实现制茶各个环节的机械化。……另外,美国规定进口印度茶是零关税,而进口中国茶需缴纳35%的关税。1889年。输入英国的印度茶首次超过中国茶。

   ——摘编自周重林、太俊林《茶叶战争》

材料二

年份

1953

1976

1985

2002

茶叶产量(吨)

1287

1786

3600

16178

茶叶产值(万元)

123.55

285.76

1029.7

27955

种植面积(万亩)

12.54

14

21.48

40

——摘编自章红《新中国成立后湖北恩施州茶叶经济发展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英国茶叶贸易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湖北恩施茶叶生产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变化产生的背景。
2020-12-21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一中(西校区)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凤阳地多不打粮,女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新娘进凤阳。”而“1979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49%,卖给国家粮食4450万千克。”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这又说明了什么?
(2)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后,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摆在中国人民面前。
①中共八大在这一探索的开始之际作出了怎样的历史贡献?但之后的一段时间内(1957~1976年),我党在两个问题上一再失误,试问这两个问题是什么?
②十一届三中全会对中国的生产关系进行了成功的调整和改革,简析其主要内容和作用。
③中国十四大在这一探索中作出的突出贡献是什么?
④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经济结构发展变化的主要趋势是什么?(提示:从所有制和经济体制两个方面加以概括。)
2019-09-19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实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4月练习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表是苏俄(联)1913—1925年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的情况

1913年1921年1923年1925年
粮食作物耕作面积(万公顷)9446662078608730
粮食作物产量(亿普特)39.7922.1335.5544.24

材料二   1933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第一部《农业调整法》。该法授权农业部长,通过同生产者签订和对参与播种面积控制计划的农场主付以直接补贴的方法,使农场主自愿减少农产品的播种面积。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一般是政府根据市场需求每年确定和公布某些农作物下一季度的播种面积。凡是农场主同意者,便与政府签订合同,就可以得到优厚的补贴。

——2008年8月《大生》

材料三   1950—1984年苏联、中国粮食产量的比较


——【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反映了苏俄(联)在农业政策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对农民有什么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在农业生产方面的措施,并分析实施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
(3)根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80年代后中苏两国粮食产量的变化趋势。并结合两国经济改革的内容分析出现不同趋势的原因。
(4)结合上述材料,从中可以得出哪些有益启示?
6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从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开始,控制自耕小农,据以征收赋税、调发力役,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础。公元780年,唐朝推行“以资产为宗”的两税法。在此之前,历代赋税征收,或据田亩,或按人口,或按户头,收取粮食、丝绢等实物,有时亦收取钱币,名目与内容时有变化,税额也各有不同,但无不以个体农户为基础。清查户口、人丁,尽可能抑制豪强兼并土地,防止自耕小农破产,均是历代一以贯之的政策。两税法实施后的一千多年中,按资产收税,收取货币,成为赋税变化的主流。这也是明代“一条鞭法”、清代“摊丁入亩”等制度的主要内容。土地占有量是核定资产,征收赋税的首要依据,土地兼收并不再是政府关注的主要问题,对土地实际占有状况的清查与登记成为政府经济管理的重要活动。
——据李剑农《中国经济史稿》等
材料二

材料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今年在全国彻底取消农业税,标志着在我国实行了长达2600年的这个古老税种从此退出历史舞台,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变革。
——摘自温家宝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2006年3月5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税法实施前后中国古代赋税征收的特点及变化的原因。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50-1965年我国农业税占农业实产量比例的变化趋势及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我国取消农业税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变革”的认识。
7 . 下图是1978—1998年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变化趋势(来派于《中国劳动统计年鉴》),关于图中曲线变化的主要背景,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A.80年代初期下降与家庭联产承包有关
B.80年代后期增高与经济体制改革无关
C.1990年波动是因为“南方谈话”影响
D.1994年后下降是因为贯彻十五大精神
8 . 下图为新中国不同时期粮食产量统计图,对图中粮食产量数据变化的认识正确的是
A.社会制度变化促进粮食持续增产
B.多维因素共振引发粮食产量变化
C.阶级斗争并未影响农业生产领域
D.生产关系调整顺应现代农业趋势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代以生产粮食为主、家庭纺织原料为辅的自给自足性质的单一经营档局被逐渐突破。种植较广的经济作物,首推棉花和桑树,江南和华北都形成了大面积植棉区,蚕桑业则集中在长江三角洲地区;闽、粤等地大力发展甘蔗、荔枝、龙眼等经济作物。在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和城镇发展导致的非农业人口增长趋势的促动下,粮食生产也逐步被纳入市场网络,出现了粮食生产中心的移动。如江南原为粮食丰裕地区,宋元以来有“苏湖熟,天下足”之民谚,但到明代中后期由于棉、桑等作物的广泛种植,致使粮食严重匮乏,只得从湖广、四川等地大量输入,民谚也变为“湖广熟,天下足”。商品性农业的发展,使以粮食生产为主体的农业结构被与商品生产密切相关的经济作物以及加工这些经济作物的手工业为主~体的新型农业结构所替代。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一位外国人在考察了湖北地区种植情况以后说:是处播植,如所见小麦、油菜、蚕豆各种子,并不选择坚好肥硕之品:.甚至杂有草种。其所用农具,颇欠精良……所见棉花较美国远逊,其故殆由排种太密,不知选子,且地气嫌太湿、太冷、大酸、耕地之法似欠讲求,所用齿钯、锄、犁等具,均甚笨拙,翻土既不能深,碾土又不能细;所用耕牛大车,蹇缓无力,外国耕地多用马,中国马少,倘不能改用,宜用壮健之牛,或一犁双牛,较可得力。至农具尤亟应改制精良,庶几事半动倍。这种说法大致反映了鸦片战争后中国农业生产的一般状况。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20世纪七十年代末期,人民公社体制的自身弊端使它难以为继,由农民创造的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更加速了它的瓦解。1983年,存在25年的公社制度被正式废除。公社政治上的作用转移到新成立的乡镇政府。农村受压抑的经济潜力的成功释放带来经济利益关系的变革,使农村社会呈现出显著变化……有些地区在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过程中,由于缺乏正确引导,政权管理机制在村一级出现断层,农村社会呈现无序状态。乡村基层组织的资源动员能力和国家调控能力的普遍弱化,不能不使国家急需以新的组织形式来重建农村秩序,正是农村经济、社会结构的这种变化,使村民自治应运而生在1987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10年后,……村民自治走向法制化和制度化,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

——摘编自薛钰《试论中国农村经济改革与政治民主建设的互动关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与近代农业发展的差异与影响。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农村的主要变化,并简析其意义。
10 . 1965年,我国各级社团6000个左右,主要是工会、共青团、工商联等9类群众组织,其经费由政府全额拨款,领导享受国家干部待遇。2009年,各级民政部门登记的民问组织超过41万个,包括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等;在工商部门登记或未经登记的各类民间组织以百万计,如小区业主委员会、网络组织等。这一变化反映出
A.政治生活从人治到法治的发展趋势B.新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效
C.政治生活从国家到社会的发展趋势D.新中国民营经济的持续发展
2016-11-27更新 | 301次组卷 | 2卷引用:2015届湖北宜昌市金东方高中高三8月起点考文综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