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4 道试题
1 . 1978年以前,我国人口流动很小。1984年开始,国家允许农民自带口粮在城市务工。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基本实现了人口在城乡的自由流动。这一变化
A.适应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B.消除了城乡间的差异
C.开启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D.推动了农业的现代化
2 . 据统计,1957年四川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93:1,1965年扩大至2.46:1,到1978年进一步扩大至2.66:1,但到1982年却缩小为1.74:1。80年代初的这种变化说明
A.农村的改革富有成效B.国民经济结构臻于平衡
C.城市化进程趋于缓慢D.计划经济体制仍有活力
3 . 城市化是指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环顾当今世界,城市化已成为一股锐不可当的潮流,影响着每一个国家和地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五代末期,曾做过商人的后周世宗允许在开封汴河(注:指大运河中段)两岸建立商店。宋太祖继承了这一政策……“诏开封府,令京城夜市自三鼓已来,不得禁止”……形成了许多商业街与新型的娱乐行业,当时有640家资本雄厚的商铺,囊括米、盐、茶等各类商品贸易。号称“正店”大酒楼有170家,兼具饮食与商品贸易的多种功能,作为商人验看商品质量、商定商品价格、签订契约的场所。这些都是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

——《中国城市及其文明的演变》

材料二   图片资料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北宋出现“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的表现。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2)材料二中图三会馆的出现与图一、图二所反映的历史信息是怎样的关系?

材料三   工业化的英国领导了世界城市化的浪潮。1800年,大约五分之一的英国人口居住在城镇,城镇规模在大约1万多人,而接下来的一个世纪中,庞大的乡村社会被城市化了,全国有三分之一的人口在城里工作和生活。欧洲大陆、美国、日本以及其他国家也是同样的模式。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3)据所学知识指出工业化的英国具备领导世界城市化的浪潮的主要因素。试以英国为例说明“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关系”。

材料四   中国人常说:“中国文明,一千年看西安,三百年看北京,一百年看上海。”从鸦片战争后的一百年里,上海居民生活日趋西化,住洋楼、着洋服、吃洋菜、乘洋轿、点洋灯,“莫不以洋为尚”,西洋话剧、电影、歌舞乃至赛马场、夜总会、舞厅等等进入城市日常生活。

——《近代文明演变轨迹》


(4)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上海城市近代化历程开始的原因。

材料五   中国城市化比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变化表

1949年1952年1960年1964年1973年1981年1991年2004年2010年
10.6%12.5%19.7%18.4%17.2%20.1%26.4%40.5%46.59%

材料六   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繁荣小城镇经济,小城镇建设要同壮大县域经济、发展乡镇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移民搬迁结合起来,引导更多的农民进入小城镇。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


(5)依据材料五指出新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两个阶段。结合材料六说一说随着乡镇企业的发展,中国的城市化呈现出了怎样的特点?
2020-03-13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塘沽区2013届高三上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1985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

时间1953~1958~1963~1966~1971~1976~1981~
1957年1962年1965年1970年1975年1980年1985年
年均增长率4.5%4.3%11.1%3.9%4.0%5.1%8.1%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材料二   1952~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比较表

所有制性质经济成分1952年1956年
公有经济国营经济19.1%32.2%
合作社经济1.5%53.4%
公私合营经济0.7%7.3%
私有经济资本主义经济6.9%0%
个体经济71.8%7.1%

材料三   1978~199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

        类别
年份
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集体工业城乡个体工业其他经济类型工业
1978年77.6%22.4%
1997年25.5%39.1%17.9%18.5%


(1)根据材料一表中的相关数据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3~1985年两次农业总产值增长高峰出现的时间及主要原因。
(2)分析材料二,指出1952~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变化的主要原因和意义。
(3)材料三中的“其他经济类型工业”应该是什么类型工业?与1978年相比,1997年的经济成分有何变化?出现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5 . 如图反映了1961~1985年全国集市数量变化的态势。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改革开放的开始
B.经济环境的变动
C.人口总量的膨胀
D.左倾错误的升级
6 .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处理好农民和土地关系是在新形势深化农村改革的关键。从1949年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土地关系变化的共同点是
A.保护了农民利益B.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C.改变了经营方式D.改变了土地所有制性质
7 . 下图为1957年和1986年无锡农户家庭收入情况统计。这种变化说明
A.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B.对外开放扩大收入来源
C.农民生活水平有所下降D.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冲击
2020-03-13更新 | 301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蚌埠市蚌埠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3月线上考试历史试题
8 . 改革是时代的需要,也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戊戌变法的失败而消失其影响,相反,更加深入人心……构成了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

——颜炳罡《戊戌变法与中国现代化进程》

材料三   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在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开始了叫做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责任进一步下放到家庭中。到1981年或1982年,在最贫困的省份中,90%以上的家庭以户而不是以生产队为单位负责耕种以前的集体土地。这个制度在较富裕的省份中也日益推广开来。……到1983年底,几乎全部农业生产都是以家庭为基础的。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


(1)依据材料一,概括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变法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指出作者把戊戌变法作为“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的理由。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维新派的主张和目的。
(3)根据材料三,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农村经济出现的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的实质和给中国农村带来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提炼主题并加以论证。
2020-04-23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代田租实行“三十税一”,即其土地收益的三十分之一缴纳谷物。此外,还向农民以货币形式在收口贼、算赋等人头税。曾统时期实行租调刻,规定“其故田祖亩四升(谷物)”户调“户出编二区,绵二斤而己,……无令强民有所隐藏,而弱民兼赋也”。在实际操作中,户调按户评定家资,依据家资多拿分成九等进行征枚。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为了解决纠历年来征粮中“上层轻下层重”及不劳而获与勤劳所得同样负担的现象。l944年,陕廿宁边区政府在延安、赤水、请边三县试行农业统一累进税。它规定以农业收益与土地财产为农业统一累进税的税本。同时,分别依据各地区不同的经济情况及人民生活水平,规定不同的起征点与起征率。在登记土地中,庆阳县解决了250件土地纠纷,请边县一个区两个乡解决了116件纠纷,是安县在这次登记中,地权得到了整理与确定。对农副业,凡属政府奖励发展的,如纺织、运盐收入等,一律免征。

——摘编自陈锋《中国财政经济史论稿》

材料三   


2003年,全国全面推开了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2004年,中央决定农业税税率总体降低1个百分点。2005年,中央决定在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实行免征农业税试点。2006年1月1日起全面取消农业税。

——据《中国统计年鉴》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与曹魏时期农业税的异同,并说明曹魏时期农业税变化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陕甘宁边区农业统一累进税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我国取消农业税的背景。
10 . 改革20年后的小岗村可以形容为“江山依旧,旧貌犹存”。沈浩(小岗村前任书记)认为小岗村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大陆其他明星村的原因,正是当年的分田到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未给小岗村带来任何变化
B.小岗村的落后在于比其他明星村改革得要晚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利于现代农业科技的推广
D.沈浩反对分田到户,要求恢复农业集体化的模式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