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1 . 河南省长葛县石象公社大队会计李福成回忆说:“1979年之前,农村粮食亩产特别低,很多农民出工不出力。包产到组、包产到户后,每个人都像上了发条。不出两年,小麦平均亩产就达到了350公斤。”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农村土地所有权的改变B.农业新生产技术的推广
C.农民获得了经营自主权D.人民公社管理体制废除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除了非正常情形的灾民救济和应付战争需要之外,粮食的常规性供应需求压力也在迅速上升。政府需要供应城市人口的粮食需求的压力会增加。尤其,粮食进口在初期由于港口被敌人封锁而被断绝。 一些原来依赖进口粮食供应的城市也开始需要国内供应粮食了。反复发生的粮食价格危机使得平抑粮食市场投机和控制通货膨胀成为政府部门考虑的重要目标。充分应对来自大自然和外部军事挑战的不确定性危机事件是在政治上高度优先的任务。建国初期的工业化建设对中国发展意义重大,是在当时特殊历史条件下采取的政策。保障粮食出口换汇以支持工业化发展的目标是如此迫切。

——摘编自赵德余《中国粮食政策史》

材料二


图1   1949年—2018年全国粮食总产变化


图2   1949年—2019年中国人均粮食占有量

——据王宏广等《中国粮食安全:战略与对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过渡时期我国粮食政策的目标。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在粮食安全方面所取得的主要成就及其原因。
2022-12-18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赢在新高考部分学校2023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
3 . 农村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础性体现。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伴随着国家政权和国家制度的重构,明确农村地区的土地产权关系成为逐步理顺农村工作的前提。同时,党和人民政府通过废除保甲制度、颁布《婚姻法》等治理举措,崩解了农村社会原有的“政权、族权、神权、夫权”的旧政治权威。1950年,政务院颁布了《乡(行政村)人民代表会议组织通则》和《乡(行政村)人民政府组织通则》。村政府与乡政府并立为基层政权。

——摘编自丁云《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的发展变迁》

材料二   1958年,《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按此决议,原有的几十甚至上百个经济条件、贫富水平不均的合作社合并为一个农村人民公社,将一切生产资料上交给人民公社,统一分配。人民公社不仅要管生产、管政权,还要管社员生活,形成一种“政社合一”模式。直至土地承包到户之后,农民才开始从高度集体化的治理体制中脱嵌出来,家户重新成为独立的经营单位。农村社会重归分散,“政社合一”模式已经失去了其存在的经济基础,1983年,全新的乡镇基层政权体系逐步建立起来。同时,伴随农村经济活力的充分调动,多元利益主体纷纷出现,村委会成为群众自治组织,也是整合农村社会的组织。

——摘编自祝传佳《新中国成立70年农村基层治理模式变迁研究》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建国初期,党和政府重构乡村秩序的主要措施,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我国农村基层治理体制的演变。并结合所学,分析不同阶段的治理体制产生的主要背景。
2022-11-29更新 | 347次组卷 | 8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表所示为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江苏部分社队企业的经营活动。这些活动(     

1

1979年下半年开始,江苏省许多地方举办了(公)社(生产)队工业产品展销会,与北京、上海等地的大百货商店建立了委托代销关系或设立了商品展销专柜

2

1980年春,在南京举办的全省社队企业产品展销会,规模宏大,到会洽谈业务的有11万人之多,成交金额达2亿元

3

1981年,江苏社队企业向外省输出资金、技术和设备,通过帮助外省建设能源、原材料基地来取得较为稳定的能源和原材料供应
A.扩大了城市国企自主经营权B.彰显了市场经济体制的积极作用
C.反映了农村经济改革的发展D.强化了国家行政管理机构的职能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改革开放初期,党提出了“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口号,鼓励农民就地实现工业化和就业转移。后来政策转变为允许农民“离土又离乡”,提出了组织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流动、“小城镇、大战略”的城镇化思路。上述政策的转变反映出(     
A.乡镇企业受到政府重视B.大城市人口迅速膨胀
C.农民收入水平逐步提高D.国家稳妥推进城市化
2022-11-19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下图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变动示意图(局部)。据此可知(     
A.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解决了我国就业问题
B.改革开放初期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提升了第一产业比重
C.南方谈话以后市场经济体制确立,第三产业比重持续增高
D.新时期第二产业的占比优势突出,就业结构得到明显改善
7 . 有学者在论述现代中国的对内改革时认为:从历史过程看,农村改革并不是预先选择的突破口,它是在一定环境下,部分农民的探索与地方上开明的领导人相互推动,一步一步获得共识形成全国性政策的过程。上述“农民的探索”是指(     
A.小岗村民的勇于尝试B.陕甘人民的先行付出
C.深圳特区的率先试验D.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
21-22高一下·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无论是领导层(勃列日涅夫执政)在“改革”方面唱的调子多高,他们也不想按照邓小平先生的做法,进行大规模的农业改革,达到中国式的“自由化”的程度,虽然情况很明显,苏联的农业产量大大低于它的勇于冒险的邻邦。(见下图)

1950—1984年苏联、中国粮食产量的比较


——摘编自[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1)根据材料一指出A时段中苏两国粮食产量的不同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不同的原因。

材料二

         
1997年邓小平理论被写入党章,并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016年中国自主研制的超级计算机“神威·太湖之光”,在国际超算大会公布的全球超级计算机TOP500榜单中夺得第一
2017年第71届联合国大会,将中国提出的“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纳入“联合国与全球经济治理”决议,并获得通过
2017年中共十九大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共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018年中国经济总量突破90万亿元,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30%
2020年我国实现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
2021年中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超4万公里,高速公路的运行里程超16.8万公里,居世界第一
(2)根据材料二,概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的突出成就。
2022-06-12更新 | 45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二)历史试题
9 . 1983年,无锡堰桥公社推行“一包三改”。“一包”就是对所有社队企业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三改”就是改用选聘制、合同工制和浮动工资制。当年,全乡社队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55.30%。这反映了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突破B.国企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心
C.经济体制改革激发了企业活力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初见成效
2022-05-13更新 | 16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2022届高考考前模拟考试(一)历史试题
10 . 1962年,广东的一些农村确定了每块田地的质量要求,实行包工到组或个人,建立评奖、评罚责任制,超产归个人或按比例奖罚;有些零星分散的土地则完全包给个人,超产部分完全归个人。这些措施
A.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B.加速了人民公社体制的瓦解
C.利于纠正农村工作中的错误D.使农民获得了土地的使用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