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下表中国民生产总值及部分行业生产总值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单位:亿元) (     
年份国内GDP工业GDP农业GDP
1978年3645.201745.201027.50
1992年26923.4811699.505866.60
1993年35673.2016472.706887.60

A.工农业协同发展B.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C.所有制结构优化D.改革开放战略实施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9~1978年,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是如何解决农业快速发展并为工业化奠定基础和提供保障。中国共产党认为只有工业化才能最终解决贫穷落后,才能最终解决农民问题。为此,中国共产党逐步建立起农业支持工业、农村支持城市的体制。农业为工业和城市的发展提供农业剩余产品,降低了工业发展成本。1953~1957年国家预算收入中,由农业及副产品收购、加工、销售、运输等利润和税收间接构成的财政收入约占全国财政收入的40%。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材料二   1978年后,城乡关系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政府不再完全通过计划的手段来调节城乡关系,但农业支持工业、农村支持城市的趋向并没有立即改变。当农副产品在20世纪80年代前期已能够满足城市需求的条件下,农民和农村主要通过直接投资(乡镇企业)、提供劳动力等方式,为工业和城市的发展提供强大动力。2006年,国家取消了农业税。“十一五”期间(2006-2010年),中央财政“三农”投入累计近3万亿元,年均增幅超过23%。我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以上材料改编自武力《1949-2006年城乡关系演变的历史分析》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实行“农业支持工业、农村支持城市”政策的条件。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城乡关系的变化。
2022-06-08更新 | 4215次组卷 | 37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南京师大苏州实验学校2023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1981年,被誉为“迈出承包、雇工第一步”的广东民陈志雄在当地引起了众多非议,是年5月,《南方日报》在二版头条刊发了《胆从识来——访大面积承包鱼塘的社员陈志雄》,大胆肯定了这个搞活搞好渔业生产的能手。并在编者按中明确表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仿照试行。这反映了当时
A.群众创造力加快改革进程B.农村改革引发城市改革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D.经济改革成为社会共识
2022-04-27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初历史试题
4 . 1979年,中共中央提出对贫困地区的粮食、棉花、油料、畜产品、水产品等农副产品提高收购价格,给予贫困地区1至5年的农业税减免,对贫困地区的乡镇企业、小企业、个体商贩等均给予一定的税收减免等优惠,由此可见
A.党和政府的扶贫方略趋于成熟B.扶贫工作与农村改革同步进行
C.非公经济率先在贫困地区试点D.农村生产关系发生根本性变革
2021-05-14更新 | 799次组卷 | 16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南京师大苏州实验学校2023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中国城乡人均消费数据(以时价“元”计)表,对此评述正确的是(  )

年份

农村的消费

非农村的消费

城乡比率

1952

62

148

2.39

1965

100

237

2. 37

1978

132

383

2. 90

1982

212

500

2. 36

1986

353

865

2. 46

——资料来源《中国经济年鉴(1982)》、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摘要(1987)》

A.改革开放使得城乡消费增长速度更快B.农村人口迁入城市推动城市消费增长
C.城乡收入差距始终处于相对平衡状态D.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基本达到小康要求
2020-05-14更新 | 104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昆山震川高级中学、西安交通大学苏州附属中学2023届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