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53年,新中国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根据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要求,国家规定计划的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中国设计的156个建设单位为中心的、由限额以上694个建设单位组成的工业建设,建立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发展部分集体所有制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发展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建立对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初步基础;基本上把资本主义工商业分别纳入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轨道,建立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

——摘编自朱君奇《从计划经济的“兴、变、衰”看中国经济体制变迁》

材料二 中共中央在1983年下发第二个“中央一号文件”。它的主要精神(1)稳定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改革人民公社的体制。(2)搞活经济,继续放宽某些政策,走全面发展、综合经营的道路;总之,“就是要按照我国的国情,逐步实现农业的经济结构改革、体制改革和技术改革,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农业发展道路”。经过一年的实行,农业生产获得了创纪录的丰收,农村工作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进展。

——摘编自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制定“一五”计划的背景,并指出“一五”计划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农村改革取得成功的原因。
2022-09-09更新 | 127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遂宁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邓小平曾说:“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农民没有摆脱贫困,就是我国没有摆脱贫困……进行农村改革,给农民自由权……把基层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面貌就改变了。”中共中央为把“基层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而采取的首要措施是(     
A.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C.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3 . 下图是1978年与1986年北京郊区男户主职业占比变化情况。这一变化的产生主要是由于(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酝酿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深化
C.城乡之间的差异呈缩小趋势D.城市产业结构日益完善
2022-06-09更新 | 11546次组卷 | 83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4 . 关于农民土地问题,苏联新经济政策在坚持土地国有前提下农民可以自行选择具体的使用形式,新中国在土地公有基础上通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让农民获得了土地经营自主权。这说明
A.各国普遍实施土地公有B.民生问题关乎社会发展
C.国情差异影响政策效果D.中苏治国理念基本一致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农民作家周克芹善于书写社会变革中的农村生活。《山月不知心里事》揭示农村改革初期出现的新问题和新矛盾;《晚霞》体现了改革开放中农民意识里先进与落后、改革与保守的对立冲突;《邱家桥首户》反映农民迈向小康时面临的新问题。由此可知
A.时代风貌影响文学创作B.作家富有浪漫主义情怀
C.农村改革激化社会矛盾D.市场经济促进文学繁荣
6 . 1981年山东一家农村社队企业产值和利润分别比1980年增长159. 8%和400%,产品成本比1980年降低23%,且产品质量稳定在国家一类产品标准的水平上。其主要原因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确立B.国有企业改革逐渐展开
C.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提高D.市场经济体制开始形成
7 . 1993年中央1号文件规定,在原定的耕地承包期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变。2008年10月,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规定: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实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这反映出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淡化B.土地承包权发生根本变化
C.现代农业经济的迅速发展D.进一步探索农村经济改革
2021-12-13更新 | 306次组卷 | 7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8 . 1978年底,国务院出台规定:粮食统购价从1979年夏粮上市起提高20%,超购部分再加价50%,粮食征购指标在1975年基础上保持稳定并减少25亿公斤。这一规定旨在
A.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C.推进城市经济体制改革D.废除粮食统购统销政策
9 . 1979年,中共中央规定“可以在生产队统一核算和分配的前提下,包工到作业组,联系产量计算报酬”。一些生产队突破禁令,悄悄搞起了包产到户。到1980年8月,宜宾屏山县实行包产到户的生产队比例达到57%。这说明包产到户
A.利于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
B.扩大了基层自主权
C.促进了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D.推动了城镇化建设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下半叶,发生了两件举世震惊的大事: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覆灭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崛起。苏联彻底改变过去的制度和宪政,盲目照搬西方实行的政治经济改革的结果是灾难性的,苏东剧变不仅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低潮,共产党数量由180多个减少到130多个,党员人数除中共外由4400多万减少到1000多万人,这些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也遭受极大损失。作为对比,中国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探索中,始终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中国由于30多年来经济一直保持高位数增长,GDP已占世界比重15.5%,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世界的影响日盛。这使得曾经预言苏东剧变是“社会主义时代的终结”的著名学者福山不得不承认自己论断的错误。

——摘编自吴恩远《苏联改革与中国改革缘何结果迥异》


材料提供了苏联改革与中国改革的案例,蕴含了社会主义发展的诸多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的中国和苏联现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2019-05-15更新 | 143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绵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