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 . 有经济学家认为,按照国际工业经济一般的衡量标准,中国从1953年到1991年,用38年时间就达到或接近了工业化中期阶段的水平。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在这一时期
A.经济建设不断推进B.对外开放日益扩大
C.市场经济逐步完善D.城乡差别显著缩小
2020-07-11更新 | 5644次组卷 | 69卷引用:北京市第四十三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2 . 1983年,北京四个最大的百货商场与北京市第一商业局签订合同,规定:超额完成利润承包额的,超额部分国家与商场对半分成;完不成利润承包额的,差额部分由企业利润留成和浮动工资弥补。这反映出
A.企业活力逐步得到增强B.国企改革全面展开
C.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D.现代企业制度建立
2020-07-09更新 | 8388次组卷 | 78卷引用:北京市第四十三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允许私人办厂B.增加企业活力C.实行政企分开D.多方吸收外资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五”计划(1953—1957年)是新中国第一个发展国民经济的中长期计划。指导方针和基本任务是:“首先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培养技术人才,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有步骤地促进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保证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成分的比重稳步增长,保证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

——摘自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经济成长历程》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六个五年计划”,简称“六五”计划(1981—1985年)。具体要求主要有:大力增加适合社会现实需要的农产品、轻纺产品和其它日用工业品的生产,保持市场物价的基本稳定;努力调整重工业的服务方向和产品结构,使生产资料生产同消费资料生产的发展保持大体协调;统一组织全国的科技力量,进行科技攻关和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有计划有重点地对现有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努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提高军队装备的现代化水平;大力扩展对外贸易,有效利用国外资金,积极引进适合国内需要的先进技术;严格控制人口的增长,使城乡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继续得到改善;加强环境保护。

——摘编自中国人大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一五”计划的特点并对“一五”计划进行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六五”计划反映的国家发展导向变化并简析“六五”计划制订的背景。
5 . 1979年6月25日,《人民日报)第四版刊登了四川宁江机床厂的一则广告,广告称宁江机床厂既可以供应机床,又可以按用户需求加工零件,还可以承接短期培训。据此可知,这一广告
A.反映出国企改革进程的开始B.消除了工业发展地缘限制
C.表明单一所有制结构已被突破D.突破了传统经济体制的桎梏
2020-03-18更新 | 279次组卷 | 5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近现代史
6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早期民族企业

地点创办人企业名称
上海方举赞发昌机器厂
广东南海陈启沅继昌隆缫丝厂
天津朱其昂贻来牟机器磨坊

材料二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变化


材料三   民国初年长江三角洲地区民族工业分布示意图



请回答:
(1)材料一民族企业与明朝“机房”相比,最大的进步是什么?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何时?最早分布于什么地区?
(2)材料二表明,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迅速,江苏也不例外。中国民族企业发展高潮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请举出江苏著名的实业家及其著名的企业。(举一例)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最快的两个工业部门。
(4)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长三角地区城市经济出现了中外合资等新的经济形式,主要原因是什么?
2020-02-09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四中学2008-200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下图是2009年中国城镇就业人员在不同所有制组织的分布图,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非公有制企业在解决城镇人员就业中重献巨大
B.我国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结构
C.公有制企业是安置城镇人员就业的主要渠道
D.企业薪酬机制不一导致城镇人员就业不公平
8 . 20世纪80年代,深圳特区外来人口猛增,由于特区建设没有纳入国家计划,无法获得国家计划内的物资供应,生活用品十分紧缺,物价不断上涨。于是深圳政府在全国率先取消了实行几十年的各种票证,利用市场机制,发展商品市场。这说明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始确立B.对外开放推动经济体制改革
C.特区建设以吸收和利用外资为主D.对外开放格局已经初步形成
9 . 对下列四项史料或事件概况得出的最确切结论(方框内)应是

A.经济全球化趋势在中国具体体现
B.邓小平理论体系正式建立与完善
C.改革开放后经济建设
D.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逐渐过渡
2019-09-16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北京重点中学高三第二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1984年,万科、联想、海尔这几个在中国富有影响力的企业相继诞生。这一年,中国出现了第一次“下海经商”浪潮。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B.城市经济改革的推动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D.对外开放的全面实施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