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下图为1979——1987年我国广告营业额变化情况。这反映出我国(     
A.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一定成就B.产业结构发生重大调整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D.现代企业制度趋于完善
2023-04-25更新 | 402次组卷 | 11卷引用:第27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之改革开放进程·随堂练习B卷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上海港一开放,西方列强纷至沓来,争先恐后进行殖民贸易。1853年,英国对华贸易50%以上在上海进行,标志着上海取代广州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首要港口。帝国主义先后在上海投资建立了最早一批外资工业——船舶修造业、打包业、加工工业、轮船业、码头仓栈业等,上海逐渐发展成为中国近代工业的中心城市。……随着上海港吞吐的外贸物资的增多,外国银行的金融活动进一步开展起来,外滩逐渐形成一个金融中心区,被人们称为“上海的华尔街”

——摘编自黄婷(开埠初期的上海港与上海城市发展(1843-1914))

材料二:



             上海对外经济贸易数据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累计实到外资2400多亿美元。现有跨国公司地区总部687家、外资研发中心448家,是我国内地外资总部型机构最多的城市。“走出去”网络遍及全球178个国家和地区“一带一路”建设成为上海对外经贸合作的新机遇和新空间。

——摘编自国新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开埠对近代上海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发展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促进因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下图是某学者针对中国20世纪70年代末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绘制的示意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经济改革源于加入世贸组织的需要
B.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中心
C.改革侧重于扩大国有企业的自主权
D.我国因此形成了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下表为2021年《中国统计年鉴》中的相关数据,由此可以推论出我国(     
表:第一、二、三产业从业人员占比数量表
年份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构成(合计=100)
1952年83.57.49.1
1965年81.68.410
1979年69.817.612.6
1992年59.721.418.9
2020年23.628.747.7
A.农村人口不断流失经济衰退B.计划经济时期的重点是发展农业生产
C.第三产业经济产值增长最快D.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了社会结构新变化
2023-03-18更新 | 154次组卷 | 7卷引用:高中历史纲要上新课同步-第十一单元单元测试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自1979年开始,首钢开始实行“上缴利润递增包干”政策,并相继进行了一系列建设和技术改造,生产规模迅速扩大。至20世纪90年代,年钢产量达824万吨,居全国第一。这得益于(       
A.企业经营所有权得到了增强B.城市经济改革全面启动
C.允许国有企业实行公私合营D.企业所有制结构的改变
6 . 阅读材料

材料一:19781988年,在各类乡镇企业就业的农民达到9000多万人,城镇成为当时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迁移的最主要目的地。这一时期人口迁移以短距离迁移为主,以小城镇为主导的“自下而上”农村城市化模式逐步建立。1990年代后,呈现出农村人口向大中城市流动和内地人口向沿海地区流动的趋势。1982年,规模最大的10个城市吸纳了11.86%的流动人口,1990年上升为17.04%。大城市和沿海城市逐渐主导了我国的城镇化进程。

——摘编自殷江滨、李邮《中国人口流动与城市化进程的回顾与展望》

材料二: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3.8%。我国建成了包括养老、医疗、低保、住房在内的世界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超过9亿人,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852%,上升406个百分点。居民预期寿命由1981年的67.8岁提高到2017年的76.7岁。我国社会大局保持长期稳定,成为世界上最有安全感的国家之一。

——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81218日)


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使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人口流动的原因,并概括其阶段性特点。
(2)根据材料二,归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
7 . 1989年,温州大学的林选青在作品中写到:“厂长们忧心忡忡地说“我们温州国营工业结构轻型,设备陈旧老化,同时工资分配、用工制度、产品价格等方面,被捆得死死的,我们捆绑着手脚同个体和集体竞争。'”当时党中央为解决“厂长们”的忧虑,决定(     
A.设立温州经济特区B.扩大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
C.完善现代企业制度D.“引进来”“走出去”结合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改革的起步   

农村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建立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的,土地所有权仍归集体所有,而农民通过承包则取得了对土地的使用权,即经营权。这种责任制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提高了农民的劳动热情,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城市

在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并使之进一步壮大的前提下,多种经济成分得到发展,原来那种与现实生产力水平不完全适应的单一公有制结构有了很大改变。按照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的原则,改变了统收统支的国营企业经营方式,扩大了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

——据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整理

材料二   新华通讯社收录了不同历史时期采写的新闻作品。以下是部分目录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改革开放时期

《伟大的战士雷锋》

《记者来信:实行“大包干”农业大增产》

《大庆精神大庆人》

《“谷底”震荡一徐州市转变企业内部机制改革记

《县委书记的榜样一焦裕禄》

《砥柱人间是此峰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引领亿万人民走向民族复兴纪实》


(1)依据材料一,说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同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其中一个历史时期,阐释此时期所列作品入选的理由。
2023-02-26更新 | 144次组卷 | 3卷引用:【好题汇编】期末复习-纲要上 中国现代史(期末真题精选 · 材料分析题60题)
9 . 下图是1981—1989年我国某地城乡居民人均年收入情况统计。该地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不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B.上海浦东新区的开发开放
C.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D.异地扶贫搬迁工作的推动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一九五三年以来,我国市场上出现了若干种日用消费品供不应求的现象。……为适应当时的需要,中央人民政府在一九五三年十二月,对粮食实行了计划收购(即统购)和计划供应(即统销);……随后对食用植物油、棉花、棉布实行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它们关系到全国人民生活中最重要的吃饭和穿衣的问题,也关系到我国城乡经济生活的许多方面。……只有采用这种办法,才能保证我国人民生活日益增长的需要,才能制止投机活动,保证市场物价的稳定,才能使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得以顺利地进行。

——陈云:《关于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1954923日)

材料二: 理顺物价,改革才能加快步伐。物价问题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过去,物价都由国家规定,……这种违反价值规律的做法,一方面使农民生产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另一方面使国家背了一个很大的包袱,每年用于物价补贴的开支达几百亿元。这样,国家财政收入真正投入经济建设的就不多了,用来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就更少了。所以,不解决物价问题就不能放下包袱,轻装前进。最近我们决定放开肉、蛋、菜、糖四种副食品价格,先走一步。

——邓小平:《理顺物价,加速改革》(1988519日)

材料三: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大幅度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缩小农副产品的统购范围和降低征购指标,开放城乡农副产品集贸市场。……19851月,中共中央一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规定,国家对粮食、棉花等农产品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农村粮食供给制随之取消。1993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速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推动建立国家宏观调控下的自由市场购销体制,各地相继取消了城镇口粮定量供应制度。至此,长期以来实行的票证制度退出历史舞台。

——摘编自董辅礽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制定“统购统销”政策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78年后“统购统销”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统购统销”的历史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