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1 . 新中国成立后,广告曾一度在全国各种新闻媒体上绝迹。1979年1月,上海电视台播出了中国电视史上第一条商业广告,同年4月,财政部颁发文件,明确提出报社是宣传事业单位,但在财务管理上实行企业管理的办法。这些变化说明
A.思想解放推动了新闻媒体的体制改革
B.新闻立法成为新闻媒体改革的助推器
C.经济特区成为经济体制改革“试验田”
D.城市体制改革助力新闻媒体的大发展
2017-11-17更新 | 307次组卷 | 18卷引用:广西钦州市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2018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在20世纪80年代初的试点改革中,一些国营企业从过去的“等米下锅”发展到主动派人出去“找米下锅”,从而由原来的“吃不饱”变成了“吃不了”。造成这种变化主要原因
A.企业自主权逐步扩大B.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离
C.企业融入大量外资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2017-07-14更新 | 85次组卷 | 20卷引用:广西宾阳县宾阳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文)试题
3 . 20世纪90年代初,社会上一度兴起砸“三铁”的风潮,所谓“三铁”是指铁饭碗、铁工资、铁交椅,一时引起国有企业职工思想的动荡。这反映出
A.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带来了挑战B.国有企业改革正逐步走向市场
C.现代企业制度作我国普遍建立D.公有制主体地位发生重大变化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改革初期,中国领导人把前20年(1957~1977年)经济发展的失败归咎于当时思想激进的“左”倾经济战略和政策,因此改革最初目标是“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以完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要发展“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坚持多种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的共同发展”,还首次明确把对外开放作为长期的基本国策。这标志着中国全面和系统地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以农村改革为重点转向以城市改革为重点;同时也标志着中国领导人关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理念、理论以及目标模式有了重大的突破。这也为198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提供了一个中间过渡模式,到90年代初,已经形成“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新机制。这就为90年代初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定了基础,不仅脱离计划经济体制,而且引入市场经济机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实际上并没有宏大的预先设计,而是“摸着石头过河”,一步步铺就了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轨道。

——摘编自胡鞍钢《邓小平时代——中国改革开放》


材料二
二战中,国家干预保障了英国社会经济稳定,人民营养平均水平甚至还有提高,国家干预在英国人头脑中扎了根。1945年,“社会主义”政党工党执政,他们颁布《国民保险法》《国民医疗服务法》,实行银行、交通、能源等部门的国有化。保守党执政后也奉行相应政策,国有企业和私有企业并存,国家“计划“引导和市场自由竞争结合。但是,60年代下半叶开始,出现日益严重的“英国病”,即一方面发展停滞,另一方面物价飞涨。70年代经济不断下滑,失业增加,罢工浪潮活跃。1979年,保守党撒切尔夫人上台,采取货币主义思想,开始大刀阔斧改革,一是私有化,将许多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二是严格控制货币发行量,抑制通货膨胀;三是削减各种福利开支,减少政府补贴;四是打击工会力量,限制罢工。在经历短暂的低谷后,英国80年代经济增长率超过了欧美平均水平,失业率持续下降,保守党连续执政达十八年。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78年后经济体制改革变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英国两次经济改革的基本特点。
(3)根据材料一、二,归纳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中英两国经济改革的共同之处。
5 . 一九八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中央政治局讨论通过的《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指出:“现在,方向已经明确,道路已经开通,群众正在前进。我们面临的主要的问题是,不少同志对这一历史性变革缺乏充分的思想准备,某些上层建筑的改革赶不上经济基础变化的需要。”这一历史性变革是指
A.农村经营方式变化
B.农村生产关系的根本性变革
C.农业经济发展状况
D.农村所有制的变革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