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是中、苏两国重要转型期,如何推进现代化进程是中、苏两党两国不可回避的重大问题。中国构筑了有自身民族特色的现代化道路和政治现代化模式。苏联则在经济改革尚未取得成功的情况下,以上层政治改革为基本取向,用激进的改革方式和全方位的改革策略强行推进政治现代化进程,造成了动荡的政治、经济秩序,引发了苏共领导权的丧失和国家的崩溃,致使国家走向解体。中苏两国改革进程突现出了强烈的现代化取向,虽同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却出现了完全不同的结局。

——摘编自钟鸣《20世纪80年代中苏政治现代化进程的比较分析》

请根据材料内容,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相关史实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022-08-02更新 | 179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雅安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
2 . 1984年,被称为改革开放“企业承包第一人”的马胜利承包石家庄造纸厂,率先在国有企业打破“铁饭碗”制度,使造纸厂迅速扭亏为盈。据此可知其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计划经济B.市场经济C.企业承包D.宏观调控
2022-08-02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理科)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   改革开放以来,波澜壮阔的国有企业改革总体上可以分为三个步骤:国营企业国有企业国家出资企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营企业最初的改革是政企合一下的放权让利,试图通过企业基金利润留成等方式扩大财务自主权,以调动企业的生产积极性。随即经国务院批准,通过了《关于国营企业试行企业基金的规定》《关于扩大国营工业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的若干规定》《关于国营企业利润留成的规定》。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国有企业迎来了较大发展,生产力水平大幅提升,开始探索并建立了适应社会发展的现代企业制度,为国家四个现代化的实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摘编自李保民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历届三中全会与国企国资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总结国营企业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营企业改革的影响。
2022-08-02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巴中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成立于1959年的宜宾国营五粮液酒厂,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后,先后历经了“扩权让利”“实行厂长(经理)责任制”“企业承包责任制改革”等改革,在1998年改制成为宜宾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同年五粮液股票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此后经过多次改制不断推动宜宾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迅猛发展,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62.09亿元,同比增长15.51%。这反映了(     
A.公有制地位被动摇B.责任制激发了企业活力
C.国企改革全面展开D.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2022-08-02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乐山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1984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开启了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全面改革,使中国的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推动改革重点调整的背景是(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推进B.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形成
C.两极格局解体环境改善D.现代企业制度的广泛建立
2022-08-02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乐山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1983年,《人民口报》头版发表《一快一慢说明了什么》的文章,提到北京市顺义县投资建立燕京啤酒厂,一年就顺利投产;山东青岛市的青岛啤酒厂搞扩产,三年过去了连章都没有盖全,“婆婆太多,相互掣肘”。这表明(     
A.单一的所有制结构已被突破
B.多种经济成分开始共同发展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
7 . 1953-1956年和1978-1992年,在国内经济史学研究中都被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过渡时期”。关于两个“过渡时期”相同点表述正确的是(     
A.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的并存B.都属于社会主义经济
C.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D.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2022-07-08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自贡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下图为1982~2010年中国流动人口规模及增长率变化示意图。据此可知(       
A.人口数量持续增长B.沿海对外开放程度较高
C.城乡一体化的实现D.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5-1913年,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进入初步发展时期。这19年中,国内新创办的、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工厂共有468家,平均每年增设24.6家,资本总额高达9822万元,平均每年新投资为516.9万元。值得指出的是,新投资本中80%以上属商办企业,改变了甲午中日战争前以清政府投资为主的特点,民族资本成为本国工业资本的主体。投资方向方面,主要涉及纺织、缫丝、面粉、火柴等轻工业。同时,在工业企业的地区配置上,开始越出沿海、沿江口岸,逐渐向内地城市伸展。

——摘编自王觉非《近代中国工业的发展以及阻碍因素》

材料二   “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企业管理体制改革问题就提出来了,当时经济问题的症结集中表现为企业效率的低下。因此政府提出要“搞活企业”,基本的思路是“放权”。1979年国务院正式印发《关于扩大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的若干规定》等五个文件。随后各地各部门组织试点。1987年国务院决定在全国普遍推广承包经营责任制。19882月,国务院发布《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暂行条例》,进一步推广承包制。但在承包经营之下,国有企业经营困难依然存在,本来期望企业自负盈亏,结果往往是“厂长负盈、银行负亏、政府负责”。199311月,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一个月后,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公司法》,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供法律依据。

——据萧冬连《国有企业改革之路:从“放权让利”到“制度创新”》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改革的背景和意义。
2022-06-27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南充西南大学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1982年召开的中共十二大提出:前几年扩大了企业的权限,发挥了市场的作用,方向正确、收效明显;今后,要继续发挥市场的作用,但决不能忽视、放松国家计划的统一领导。这说明当时
A.计划经济体制已有所改变B.我国开始进入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C.对外开放格局已初步形成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始建立
2022-06-18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广元市剑阁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