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82年3月,江苏省常州市根据国务院决定进行了综合改革试点。改革内容包括:经营方式开放;管理权限下放;改革企业领导体制、实行厂长负责制;改革流通体制,建立多渠道开放型流通体制。这些措施(       
A.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B.为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积累了经验
C.推动了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建立D.加快了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进程
2 . 下面为1982年齐齐哈尔市光荣机械厂在《人民日报》上发布的关于该厂制蜡机、冰糕模、雪糕模的广告。与此类似的广告在当时各大报刊上也屡见不鲜。这一现象折射出当时(     

结构合理,精致耐用,操作灵活,保证质量,价格合理,信守合格,交货及时,代办发运,供应配件,实行三包,来人来函,均可订货。

A.现代企业制度的初步建立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全面开展
C.市场经济已成为社会共识D.部分企业自主经营权力的扩大
3 . 《管子.治国》有云:“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古往今来,上自政治家,下自普通百姓。为此都做出了不懈的努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王安石的改革分为三大类别:经济改革、军事改革和教育改革。他的经济改革意在扶持处于社会金字塔底端的农民、商人和工匠。王安石确信,只有当普通百姓的生活和福祉得到保障、整个社会繁荣时,整个国家才能强盛。他需要人民健康、富足,同时愿意为国家利益服务。

——摘自(加)卜正民主编《哈佛中国史:宋的转型》

材料二:南京临时政府关于“振兴实业”的舆论宣传和为此而着力提倡的国货运动,激励了工商业者投资开办工厂,爱国华侨也竞相归国投资办厂和努力推销国货产品。1915年日本提出阴谋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后,全国人民更掀起了大规模的抵制日货运动,一时间人人以国货为荣,有力地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摘自李侃等主编《中国近代史》(第四版)

材料三: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始终朝着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不懈努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特别是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为新发展阶段推动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

——摘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王安石变法的基本原则,并从富国的角度写出变法期间采取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二,概括民国初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标志是什么?写出改革开放后在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创新上“先富带动后富”的举措?
2023-02-20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广东省清远县自1978年10月起实行经济体制改革,曾经先后完成了三件大事,一是县经委对县办工业企业实行超计划利润提成奖;二是撤销五个工业主管局,由县经委直接领导企业;三是在超计划利润提成奖的基础上,县经委实行财政任务递增包干和超额分成。这些举措(     
A.减少了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B.实现了政企权力职责分开
C.改革了国营企业的管理体制D.改变了企业的所有制形式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21年热播电影《你好,李焕英》中有一处购买电视机的场景:20世纪80年代初,因为厂里采购的电视机数量有限,李焕英和王琴为争夺最后一台电视机竟打了起来。最后买电视机的时候,除了付钱,还要票证。此场景反映出当时
A.人民生活奔小康B.计划经济特征明显
C.实行了市场经济D.人民内部矛盾尖锐
6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开创邓小平时代 1978-1980

第7章                              1978

第8章   为自由设限1978-1979

第9章   苏联-越南的威胁1978-1979

第10章   向日本开放 1978

第11章   向美国开放 1978-1979

第12章   重组领导班子 1979-1980

邓小平时代 1978-1989

第13章   邓小平的统制术

第14章   广东和福建的实验   1979-1984

第15章                                 1978-1982

第16章   加快经济发展和开放步伐   1982-1989

第17章   台湾、香港以及西藏问题

第18章   为军事现代化做准备

第19章   政治的潮起潮落

邓小平时代的挑战   1989-1992

第20章   北京:1989

第21章   稳住阵脚   1989-1992

第22章                      1992

——摘编自傅高义《邓小平时代》的目录


(1)目录第1、15和22章标题不全,请结合所学知识,补齐这三个章节标题,并分别简要阐明这三个章节在改革开放进程的意义。
(2)该著被认为这一时期是“邓小平时代”,你认为有哪些理由?
7 .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成立以来,创造了举世无双的经济增长奇迹。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9年同历史上的最高水平相比,工业总产值减少一半,其中重工业产值减少70%,轻工业减少30%。这一年钢产量仅15.8万吨,减少80%,煤仅3243万吨,减少48%,粮食为11318万吨,减少约25%,棉花为44.4万吨,减少约48%。1949年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现代工业产值只占17%。根据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社会委员会”统计,1949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27美元,不足整个亚洲平均44美元的2/3,不足印度57美元的一半。

——据王桧林《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的社会变革

农村城市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建立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的,土地所有权仍归集体所有,而农民通过承包则取得了对土地的使用权,即经营权。这种责任制使农民获得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提高了农民的劳动热情,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在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并使之进一步壮大的前提下,多种经济成分得到发展,原来那种与现实生产力水平不完全适应的单一公有制结构有很大改变。按照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的原则,改变了统收统支的国营企业经营方式,扩大了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

——据胡绳《中国共产党的70年》整理

材料三   下图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变化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新中国初期从经济困局中逐步恢复的具体举措。
(2)根据材料二,说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同点。
(3)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材料三中三个峰值出现的关键因素。
8 . 2021年的热播电影《你好,李焕英》中有一处购买电视机的场景:20世纪80年代初,因为厂里商店采购的电视机数量有限,李焕英和王琴两人为争最后一台电视机竟然打了起来。在最后买电视机的时候,除了要钱,还需要票证。此场景反映出当时
A.人民内部矛盾的尖锐B.对外开放水平比较低
C.国有企业改革的艰难D.计划经济体制的特征
9 . 新中国成立以来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人们要凭粮票才能购买到粮食。1990年,广东省宣布终止粮票的流通,1993年全国终止粮票流通。这反映了我国
A.经济体制改革从广东开始B.对外开放取得重大成就
C.正逐步突破计划经济体制D.贯彻了中共十五大方针
10 . 1985年,根据国务院的指示,国家物价局与国家物资局将加工企业的按计划分配的物资种类由原来的256种缩小到20~30种,加工企业需要的许多原材料需要自己“找米下锅”。材料现象主要说明
A.企业首先成为改革对象B.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制确立
C.计划经济体制已出现松动D.企业经营日益出现困难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