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十一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提出了分配要克服平均主义,党的十三大第一次提出了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的分配制度。十七大提出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新时期分配制度的演变反映了(     
A.政治体制改革使分配制度更加合理B.经济体制改革从农村发展到城市
C.分配制度改革意在调动工人积极性D.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
2023-05-17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北票市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1986年,新闻报纸上“联营”“星期日工程师”等词频现,不少“泥腿子”低价买走了国营工厂闲置的机器设备,搬进匆匆建成的厂房里,这些机器日以继夜地隆隆作响,越来越多的工程师接受农民厂长们的私下聘用,一到周末就卷着图纸到乡下工厂上班。这体现了(     
A.现代企业制度正逐步建立B.经济改革激发社会发展活力
C.乡镇企业改变了农村面貌D.知识经济得到企业普遍重视
3 . 中国经济中的周期变化并非是线性单调的趋势。如下图所示,中国经济发展的曲线有三个底部:1980年至1982年、1989年至1991年及1997年至2001年期间,都曾出现了短暂的触底反弹,重新高速增长。这一“触底反弹”根植于当时(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
C.实行城市企业承包制改革D.逐步深化对经济体制的改革
4 . 1982年国务院进行机构改革,将原有98个机构撤并为52个,直属机构由41个撤并为10个,人员由4.9万减少为3.2万,主要是撤并了一些工业管理的部委,加强和充实了经委、审计、 税务、司法、工商管理等机构。这一改革举措(     
A.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B.意在精简机构实现节约开支
C.促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D.完善了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
5 . 建国以来,我国一直以苏联为鉴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9126日,新中国党政代表团对苏联进行国事访问,这次访问主要有两项任务: 一是向苏联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二是与苏联签订新的友好同盟互   助条约,寻求苏联对新中国经济建设的援助和支持。随后,中苏双方签订了新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关于苏联贷款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协定》等文件,这些文件的签署为新中国经济建设带来了强大助力。

——钱津《新中国经济建设70年的道路与成就》

材料二     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反对苏联斯大林式的教条主义,强调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邓小平指出:“我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基本精神是解放思想,独立思考,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来制定政策。因为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这样的事,马克思的本本上找不出来,列宁的本本上也找不出来,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情况,各自的经历也不同,所以要独立思考。不但经济问题如此,政治问题也如此。建设一个国家,不要把自己置于封闭状态和孤立地位。过去我们满脑袋框框,现在就突破了。”

——摘编自左凤荣《中国改革开放是对斯大—苏联模式的否定》


(1)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初期经济建设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评析。
(2)据材料二,概括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经济改革的突破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予以说明。
6 . 年广久于1981年创办傻子瓜子厂,雇用100多人,在当时引发了争论。1984年,邓小平在谈话中指出:“我的意见是放两年再看。那个能影响到我们的大局吗?如果你一动,群众就说政策变了……让‘傻子瓜子’经营一段,怕什么?伤害了社会主义吗?”这反映出国家(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B.顺应群众探索经济发展之路要求
C.完全摒弃计划经济体制D.鼓励企业建立现代经营管理制度
7 . 1980年,我国城市人均住宅建筑面积仅有7.2平方米,2007年达到28平方米。特别是1998年下半年停止住房实物分配后的10年间,我国城市人均住宅建筑面积以每年1平方米的速度增加。这反映出(     
A.体制改革激发市场活力B.住房保障制度有效落实
C.城市发展改善居民生活D.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
2023-02-08更新 | 181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朝时,北京有很多皇家园林,由内务府的特别机构奉宸苑管理和维持。紫禁城内有皇家花园;皇城内有北海、中海和南海三大湖泊,亭台楼阁点缀其间;城郊有颐和园。此外,北京城还有众多皇室庙宇,如社稷坛、太庙、天坛、地坛、先农坛等。高官显贵往往拥有华丽的花园,老百姓只能偶尔逛逛民间庙会和城郊的西山,街道成为他们最主要的娱乐场所。1914年,民国政府建立京都市政公所,让其担负改造旧的城市面貌从而改善人民生活的责任。同年,社稷坛被市政公所改造为中央公园,向公众开放,成为北京第一个近代公园。其建设经费主要依靠北洋政府财政支出、城市居民捐赠以及门票收入。后来,北海、天坛、颐和园等纷纷向公众开放,近代公园逐渐发展成为集娱乐、商业、文化和政治活动于一体的多功能场所。

——据(美)史明正《从御花园到公园20世纪初北京城市空间的变迁》

材料二   清末民初, 归国学人引入西方“都市森林化”城市规划理论。1931年,国民政府实业部第一次下令要求各省市筹建森林公园,以开发城市风景、增益民众健康,南京、北平等先后响应。1934 年,经实业部再次敦促后,汉口、开封等着手试行;两年后,实业部又提醒其余省市筹设切勿懈怠。然而不久后该令几近中止,森林公园建设不了了之。许多“在建”的森林公园并未完成;建成的森林公园,因城市交通和经济条件所限,主要吸引热衷西式生活风尚的都市青年或中上层社会群体,普通市民对森林公园的接受程度并不高。

——据左承颖《“森林”进入城市:民国时期森林公园筹设研究》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绿色高质量发展目标

年份198019891991199220012007201320172018
目标绿色城市卫生城市山水城市园林城市宜居城市生态园林城市海绵城市森林城市公园城市

——据韩若楠等《改革开放以来城市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初北京城近代公园与传统皇家园林、庙宇的差异。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森林公园建设的主要因素,并分别予以说明。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绿色高质量发展所蕴含的先进理念。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980年,海盐衬衫总厂厂长步鑫生参考农村的包产到户,在车间实行了工人做多少衬衫就拿多少工钱的薪酬制度,上不封顶,下不保底。到1983年,海盐衬衫总厂一跃成为浙江最大的专业衬衫厂,产值超千万。这反映出当时(     
A.经济所有制结构开始变化B.经济责任制的逐步实行
C.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D.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实现
2022-12-13更新 | 137次组卷 | 2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库车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第二次调研(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这是上世纪80年代广州的一幅老照片,由此可知(     
A.休闲娱乐成为社会生活的主流B.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
C.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了经济发展D.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改善
2022-12-12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