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建国以来,我国一直以苏联为鉴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9126日,新中国党政代表团对苏联进行国事访问,这次访问主要有两项任务: 一是向苏联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二是与苏联签订新的友好同盟互   助条约,寻求苏联对新中国经济建设的援助和支持。随后,中苏双方签订了新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关于苏联贷款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协定》等文件,这些文件的签署为新中国经济建设带来了强大助力。

——钱津《新中国经济建设70年的道路与成就》

材料二     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反对苏联斯大林式的教条主义,强调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邓小平指出:“我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基本精神是解放思想,独立思考,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来制定政策。因为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这样的事,马克思的本本上找不出来,列宁的本本上也找不出来,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情况,各自的经历也不同,所以要独立思考。不但经济问题如此,政治问题也如此。建设一个国家,不要把自己置于封闭状态和孤立地位。过去我们满脑袋框框,现在就突破了。”

——摘编自左凤荣《中国改革开放是对斯大—苏联模式的否定》


(1)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初期经济建设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评析。
(2)据材料二,概括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经济改革的突破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予以说明。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如图展示了19782010年乡镇企业在不同时期增加值及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的变化情况。其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一、19781983年:开始发展阶段;二、19841988年:异军突起阶段;三、19891991年:治理整顿阶段;四、19921996年:全面发展阶段;五、1997年以后:改制转型阶段。

——摘编自陈笑《中国乡镇企业的发展演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五个阶段中选择一个或多个,自拟题目,评析这一时期乡镇企业的发展。(要求:题目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2024-04-22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文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在20世纪八十年代的改革进程中,我国有许多创新型的举措。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80年2月,国务院决定在大多数省市实行“划分收支、分级包干”(简称“分灶吃饭”)的财政管理体制,这是新中国成立后财政体制的一次重大改革,改变了过去全国“统收统支”的财政体制。

1979年8月,国家开始“拨改贷”(即国家基本建设投资由财政拨款改为银行贷款)的试点。从1981年起,国务院决定凡具有还款能力的企业都实行拨改贷,后又决定,从1985年起所有预算内基建投资全部实行拨改贷。与此同时,从1979年起,国家先后恢复或单独设立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人民建设银行(1979年改为专司基建贷款,后改称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四个专业银行,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形成了以中央银行为领导,包括四大专业银行的新的金融体系。

--据李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


结合所学知识,以“改革与发展”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评述20世纪80年代中国政府的改革举措。(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2023-12-19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以来,我国自踏上现代化道路起,乡村即出现凋敝衰败之势,由此引发了乡村往何处去、中国经济走何种道路的争论。20世纪二三十年代,关于乡村的争论,大致形成四种主要意见:一派主张复兴农村,振兴农业以引发工业,如章士钊提出“业治与农”,主张“以农立国,文化治制,一切使基于农”。一派主张发展工业,认为振兴都市工业才能救济农村,如孙倬章认为“国计民生之病源,咸在于农业太盛,工业不振之故”,恽代英认为“中国亦必化为工业国然后乃可以自存”。第三种意见是先农后工,主张首先使农业工业化,在农村培植小规模农村工业作为向工业社会的过渡。第四种是调和论点,主张农工并重,提出发展民族工业和实行民主主义的计划经济。这场论战前后持续二十余年,直至人民政权的建立才一时终结。

——摘编自吴理财《近一百年来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乡村——兼论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乡村”》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的观点,结合近现代中国史实予以评析,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也是历史学科学习必备的核心素养之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所示为学者搜集整理的1984年国内外部分企业的经营事迹。

人物企业事迹
王石深圳现代科教
展销中心(万科前身)
先收取内地需货企业货款的25%作为定金,然后向港商订货,按同样比
例付款给港商,待货到深圳后,买方付清余款提货
张瑞敏青岛日用电器厂
(“海尔”前身)
上任后制定13条规章制度;退出洗衣机市场转而生产电冰箱,并向青
岛市和轻工部申请引进德国利勃海尔的技术;下令将库房中积压的76
台残次冰箱砸成废铁
李经纬(广东)
三水县酒厂
与广东体育科学研究所合作开发的运动饮料——健力宝,成为洛杉矶
奥运会中国代表团的首选饮料。健力宝当年销售额达到345万元。此
15年间,一直是“民族饮料第一品牌”
松下
幸之助
“松下”电器来华推销刚刚被日本工厂淘汰的彩电生产线。到1985年,中国一共引
进了105条日本的彩电生产线
德国大众上海大众汽车公司奠基,桑塔纳汽车组装成功
(中国)四通公司
日本三井株式会社
合作开发中文文字处理机(“四通2400”),随后几年内风靡全国
上海邮电部门
法国阿尔卡特集团
联合创办上海贝尔电话设备公司,是中国第一个研制生产程控电话交
换机的中外合资企业

——整理自吴晓波《激荡三十年:中国企业:19782008


概括上述材料中(局部或整体)的历史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评述。(要求:现象源自材料,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3-03-01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2023届高三2月大联考历史试题
6 . 中国共产党自建立以来,尽管在革命和建设中都遇到过挫折,但都能根据国情及时调整,从而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982年1月中央1号文件《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第一次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或大包干“都是社会主义生产责任制”,“是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组成部分”。1985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十项政策指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将农业税由实物税改为现金税。1986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强调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摆正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改革流通体制。

——陈争平《中国近现代经济史教程》

材料三   1978年,国务院在四川选择重庆钢铁公司、四川化工厂等6家企业为试点企业。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以增强企业活力为中心环节的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肯定了股份制是企业财产所有制的一种组织形式。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摘编自钟祥财《经济史学视域中的国企改革》等完成下列要求: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上述党的重要会议的共同点;结合时代背景对材料一中建国后的主要会议内容进行评析。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央三个“一号文件”的主要内容;并说明中央三个“一号文件”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起到的促进作用。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国企改革的阶段性特点;分析我国国企改革不断深化的原因。
7 . 下表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中国城乡人均消费数据(以时价“元”计)表,对此评述正确的是(  )

年份

农村的消费

非农村的消费

城乡比率

1952

62

148

2.39

1965

100

237

2. 37

1978

132

383

2. 90

1982

212

500

2. 36

1986

353

865

2. 46

——资料来源《中国经济年鉴(1982)》、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摘要(1987)》

A.改革开放使得城乡消费增长速度更快B.农村人口迁入城市推动城市消费增长
C.城乡收入差距始终处于相对平衡状态D.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基本达到小康要求
2020-05-14更新 | 105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昆山震川高级中学、西安交通大学苏州附属中学2023届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题
8 . 下表是有关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的经济数据,对此评述正确的是

——资料来源:朱汉国主编《中国历史》

A.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持续性增长
B.市场经济体制为 80 年代初的高增长奠定了基础
C.上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经济出现了负增长
D.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较高且长期保持稳定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新中国的国情决定了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必须经一个过渡时期。少奇同志认为新中国是一个“产业落后,发展又不平衡的大国”,“从实际看,当时我国工农业基础相当薄弱,现代工业只占工业的30%,而且我国旧有的工业是带有殖民地半殖民地性质的工业,经济上不能独立……农业也十分落后,分散的、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和古代没有多大区别的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

—摘编自《关于新中国的经济建设方针》

材料二安徽省滁县地区在最初的农村改革中,相当一批农村基层干部对改革抱观望态度。改革的领导者及时规定了在农村这场大变革中干部的身份、报酬不变,报酬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有所提高。……在这项改革试点中,广东、福建等省的口粮销售价提高一倍左右,但是由于对居民发放了相应的补贴,加以适当的宣传解释工作和其他配套措施,结果消费者情绪基本稳定,没有发生山火动荡。……加快企业改革的步伐,使企业成为具有独立的经济利益和经营自主权的、真正自负盈亏的基本经济单位,是增加微观层次对区北对改革的承受力,分散国家所承担风险的重要措施。

—摘编自《走向繁荣的战略选择》

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人口迁入城镇的“农转非”,务工经商的“下海潮”和“打工潮”已成为我国目前人口迁移的主要倾向。

—刘启明《人口迁移的空间过程及其迁移场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从经济角度说明“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心须经一个过渡时期”。

(2)根据材料二,概括经济体制改革中体现出的原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原则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农村人口大量迁居城市这一现象进行简要评述。

2018-09-10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二中2018-2019学年度高三上9月历史月考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