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 道试题
1 . 如图反映的是1980年和1990年的中国经济成分统计,图中表格数据的变化说明
A.非公有制经济已占据主导地位B.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C.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
2020-12-11更新 | 440次组卷 | 21卷引用:2014-2015学年江苏启东中学高二下期中历史
2 . 1988年,中国第一次全国住房制度改革工作会议召开,提出了“实现住房商品化”“提高房租,增加工资,鼓励职工买房”的构思和方案。同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又提出:“加快住房制度改革,出售公房,逐步实现住宅私有化。”这些改革方案
A.反映了市场经济成为社会共识B.体现了城市居民住宅的市场导向
C.从法律上肯定住房产权私有化D.表明政府积极优化产业结构布局
3 . 20世纪90年代初,国务院制定《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变经营机制条例》,要求国有企业打破“三铁”,即打破“铁饭碗”、“铁工资”、“铁交椅”,建立能高能低的分配机制,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劳动用工制度;解决“双轨制”,给予企业充分经营自主权。这说明当时
A.国有企业改革拉开帷幕B.从供给端重新优化配置
C.经济体制改革继续深化D.市场经济体制已经确立
2020-10-08更新 | 96次组卷 | 29卷引用:江苏省启东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1985年邓小平接见美国企业家代表团时说:“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才能更有力地发展社会生产力。”这表明
A.计划经济已经退出中国历史舞台B.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目标
C.发展生产力是实践检验标准之一D.计划和市场是社会性质判断标准
2019-11-26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历史(选修)试题
5 . 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79年在建设首项工程蛇口港之初,由于吃平均主义“大锅饭”,工人每天运泥20-30车,严重拖慢了工程进度。袁庚着急之下想出了“定额超产奖励制度”,工人完成定额则每车奖励钱,超出定额则奖励钱。正是这“钱”的超额奖励被上级有关部门勒令停止,袁庚甚至为这钱的“官司”闹上中南海。在中央的最终支持下,超产奖励被重新执行,而这一创新性举措也拉开了蛇口全面改革的序幕……差不多就在蛇口工业区筹建半年后,深圳特区也于1980年8月成立了,“春天的气息”开始从南海边画就的小圆圈里弥漫开来。

——《钱惊动中南海》

材料二   1984年3月23日,福建省的55位厂长经理们齐聚福州,参加“福建省厂长经理研究会”的成立大会。会议期间,厂长经理们的抱怨之声不断,“现行体制的条条框框捆住了我们手脚,企业只有压力,没有动力,更谈不上活力”……厂长们以“请给我们松绑”为题联名向省委书记项南、省长胡平写了一封信。

——吴晓波《激荡中国三十年》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简析蛇口工业园发放“钱”奖金的历史作用。
(2)材料二中“厂长公开信”的诉求是什么?结合所学,指出政府为他们“松绑”的举措。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我国改革开放之初问题产生的根源。并指出中国改革进程中呈现的基本特点。
6 . 20世纪80年代,中国第一家西式快餐店“义利快餐厅”在北京的西绒线胡同正式挂牌开张后,西方国家驻京记者闻讯而至,美联社记者采访后,发出电讯稿将之比喻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又一次进行”。“又一次进行”的含义是指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行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D.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的设立
7 . 常州地产品牌“红梅”牌照相机,曾经风靡大半个中国。下表是1974年—1988年“红梅”牌照相机的发展历程。由表中信息推断,“红梅”牌照相机在上世纪80年代的发展壮大,主要得益于
时间“红梅”牌照相机的发展历程
1974年红梅I型(120系列)折叠式照相机投产,常州市自主生产照相机
1977年红梅II型(135系列)塑料相机开始定型生产
1981年国集合营常州照相机总厂成立,职工超千人
1985年底累计生产了10个型号的产品共86.15万架,销售至全国各地,部分出口到印尼
1988年年产量曾一度达到21万吨,为全国同行业第一
A.经济特区的建设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展开
C.浦东开发的辐射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
2019-03-27更新 | 463次组卷 | 19卷引用:江苏省姜堰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8 . 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调研时强调:“谁说国企搞不好?要搞好就一定要改革,抱残守缺不行,改革能成功,就能变成现代企业。”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78年《华盛顿邮报》上刊登了记者马修斯发表的一篇中国工厂观察记。他说:“当我走进一个车间的时候,有三名女工正在同旁边桌上的另外三名女工聊天。在我逗留的几分钟里只有一个女工干了活,而没有一个女工说得清楚她们的生产定额是多少。”一位日本记者在重庆炼钢厂发现了一台140多年前的机器。这家年产30万吨原钢的工厂,使用的机械设备全都是20世纪50年代以前的。日本驻香港记者松永二日也对中国企业的落后感到惊讶,他举例说,上海内燃机研究所的31名技师,平均年龄是56岁。

——摘编自吴晓波《激荡三十年中国企业1978—2008》

材料二   今日国企与老国企不同,已发生质变:昔日国企资本百分之百国有,今日国企90%以上实行股份制,还有外资介入。昔日国企经营为完成国家计划,今日国企经营为追求利润最大化。昔日国企利润全部归属国有,今日国企已数年不向国家交利润;即便最近上缴,也是微乎其微。昔日国企没有分配自主权,今日国企具有完全分配自主权,不受国家约束。

——摘编自何伟《对国企改革历程的深层次思考》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国有企业在当时存在的不足之处。
(2)据材料二,概括“今日国企非昔日国企”表现在哪些方面?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如何进一步深化我国的国企改革。
9 . 1979年11月26日,邓小平会见美国和加拿大客人时曾明确指出:“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一论断
A.标志着经济体制改革理论的成熟
B.明确了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C.推动了改革开放战略决策的提出
D.突破了传统社会主义理论的束缚
2018-05-08更新 | 1206次组卷 | 28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一中、射阳中学等五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选修)
10 . 1982年宪法通过后,全国人大对宪法进行了五次修正,其中涉及市场经济的修改内容如下表。从中可以看出
A.国家重点扶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B.改革开放有利于非公经济地位上升
C.频繁修宪不利于市场经济理论完善
D.非公有制经济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