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以来,中国的反动阶级及其外国的主子们长期盘踞在城市,特别是大中城市,使得城市中的反动势力十分强大。几千年的农业社会,使得城市中资产阶级的力量弱小,虽然市民比较普遍,但生产和经营基本都以家庭为主,思想极其狭隘。革命要想发展,必需重视对落后的农村的改造,必需充分团结好农民阶级。

——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材料二   19781988年,在各类乡镇企业就业的农民达到9000多万人,镇成为当时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迁移的最主要目的地。这一时期人口迁移以短距离迁移为主,以小城镇为主导的“自下而上”农村城市化模式逐步建立。1990年代后,呈现出农村人口向大中城市流动和内地人口向沿海地区流动的趋势。1982年,规模最大的10个城市吸纳了11.86%的流动人口,1990年上升为17.04%。大城市和沿海城市逐渐主导了我国的城镇化进程。

——摘编自殷江滨、李郇《中国人口流动与城市化进程的回顾与展望》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对中国社会的分析及开辟的革命道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使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人口流动的原因,并概括其阶段性特点。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953年起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新中国在国民经济恢复的基础上开始步入了工业化的初创阶段,从而在中国现代化发展史上揭开了新的一页。其突出的特点是实施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战略,依靠国家的整体力量启动工业化进程,以国营经济为主体,以此推进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摘自石建国《建国初期中国工业化道路与发展战略问题研究述评》

材料二 19791981年我国农轻重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百分比的变化

年份农业工业
轻工业(%)重工业(%)
1979年26.632.141.3
1980年27.234.338.5
1981年28.836.734.5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确立“以重工业为中心”工业化道路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79年后国民经济比例发展的趋向,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此趋向所产生的主要影响。
2021-05-11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1978年年底的十ー届三中全会上,中央认为:“现在我国经济管理体制的一个严重缺陷是权力过于集中,应该有领导权的大胆下放,让地方和工农业企业在国家统一计划的指导下有更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基于这一共识,次年,国务院宣布首都钢铁公司、天津自行车厂、上海柴油机厂等八家大型国企率先进行扩大企业自主权的试验,其中包括扩大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实行利润留成、开征固定资产税、提高折旧率和改进折旧使用办法、实行流动资金全信黛等。到1984年,又把在农村行之有效的承包制引入企业改革中,政府对国营企业的技款改为黛款,金额改为股份。

材料二   中共中央1982年1号文件明确指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社会主义合作经济的新形式”。在经营管理上,实行一经営和分散经蔤相结合,凡是能一家一户经营的,就家一户经营,农业生产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同时在农村的社会化生产中,又有许多事情是仅靠一家一户的个体小农办不了的。在产品分配上,实行联产计酬,农民生产的东西“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这就纠正了过去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吃“大锅饭”等弊病,真正贯彻了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和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影响。
2021-04-25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十六县(市)十七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978-1979年,四川等地搞起了利润提留计划的实验。当实验取得成功后,它们被推广到了全国。这项改革的核心是建立一种工业责任制,国营企业与其主管部门签订一份“盈亏包干书”,同意将一定额度的利润上缴国家……到1980年,大约6600家国营企业采用这种制度。提留的利润可用于发放奖金、职工福利和作进一步的工业革新。公开申令:多劳多得、工作性质的不同决定报酬的不同。1982年末,所有工业企业都实行了责任制,它们要对自己的各种经济决定及由此带来的盈亏负责。厂长可以聘用和辞退职工,决定他们的工资和奖金,在国家允许的范围内制定价格。厂长本人也不再是终身任职。到1984年,工业生产中只有30%—40%可以被归为中央计划的生产,20%是市场经济,40%—50%属于地方计划或指导性计划的生产。

——摘编自【美】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78-1984年我国工业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78-1984年我国工业改革的主要特点及其意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72年,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在中国第一次引入股份制。这种筹资方式,开阔了国人视野并促进了招商局的迅速壮大。此后十年间,中国的股份制企业增至20多家。《申报》评论:“招商局开其端,不数年间,风气为之大开,公司因之云集。”1877年,招商局收购美资旗昌轮船公司。据李鸿章估计:“创办招商局十余年来,中国商民得减价之益而水脚(水路运费)少入洋商之手者,奚止数千万。”此外,招商局还率先投资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和中国通商银行等。招商局创造了历史上的第一次辉煌。

材料二:1979年,招商局在蛇口建立中国第一个对外开放区,提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等口号,试行干部聘任制、用工合同制、退休保障制度等改革。许多改革措施在全国得到推广。招商局还创建了新中国第一家企业股份制银行招商银行和第一家企业股份制保险公司平安保险公司,组建了当今全球最大集装箱生产企业中集集团,从单一的航运企业迅速发展成综合性企业集团。到80年代末,招商局总资产达180多亿港元(70年代末仅为1.3亿港元),再一次创造了历史的辉煌。                 

——以上材料均据虞和平等《招商局与中国现代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轮船招商局在促进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方面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概括招商局创造“两次辉煌”的相似原因并予以说明。
6 . 有学者认为,在一系列“边缘革命”的带动下,中国逐渐步入了现代市场经济。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真正的改革先锋不是国营企业,而是那些落后的、被边缘化的群体。在这些“边缘革命”中,意义最为重大的变革是在中国经济最为薄弱的环节农业中爆发。中国政府于1979年着手改善农业环境,然而真正意义上的农业改革是自下而上展开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中国农业改革过程中极其重要,从长远角度看,农民重新获得的经济自由对发展农村经济的意义要重大得多。

材料二   在推动中国市场转型的诸多“边缘革命”中,经济特区的开辟和发展,在推进中国向世界经济开放的过程中,起到了尤为关键的作用。经济特区被视为学习资本主义以实现社会主义先进性的实验室。在整个80年代,政府都因担忧经济特区会被资本主义蚕食而不安。选择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作为首批经济特区,实际上是个折中做法。拥有相同的地理优势的城市并不止这四个,但它们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过于重要,试验中的任何闪失都有可能会对社会主义经济造成毁灭性的打击。经过30年的改革,中国的经济特区得到稳步成长,从中国经济的外围逐渐向核心渗透。

——摘编自【英】罗纳德·哈里·科斯、王宁著《变革中国——市场经济的中国之路》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民重新获得“经济自由”的措施和“经济自由”的含义,并简析农业改革的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选择首批四个经济特区的原因,并说明经济特区设置的作用。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主要特点。
7 . 材料一   美国经济近来年低通胀与高增长并存的局面,与80年代初期的滞胀形成了鲜明对比……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的调整与革新大大提高了劳动力与机械设备的生产效率。美国公司正逐步朝着精简,高效的方向改进;美国企业正在努力运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改进其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改善与顾客之间的关系。克林顿政府的经济政策实施得当。本文主要对克林顿经济政策及其对美国经济所产生的影响,以及美国经济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一些分析与展望……克林顿经济学是一个混合物,是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供给学派和理性预期学派的混合物。克林顿经济学既反对完全自由放任的政府,又反对过度干预的政府。用他自己的话讲就是,“我们将走第三条道路”。
材料二   “这次大会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都寄希望于我们这次大会,世界上关心中国的朋友都注视着我们这次大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经受住严峻的考验,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加快我国经济发展,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不要被一些姓“社”姓“资”的抽象争论束缚自己的思想和手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什么样的目标模式,是关系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这个问题的核心,是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特别是邓小平同志今年初重要谈话进一步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中共十四大报告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克林顿时期经济出现良好局面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十四大报告是在什么背景下出台的?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同时期中美经济政策的调整在实质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2018-05-01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县第三中学、泰和县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材料二民国初期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产品销售量示意图(见图4)

材料三联产承包责任制……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这一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必将使农业社会主义合作化的具体道路更加符合我国的实际……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各项农村政策的推行,打破了我国农业生产长期停滞不前的局面,促进农业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较大规模的商品化生产转化,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这种趋势,预示着我国农村经济的振兴将更快到来,从而为实现党的十二大战略目标提供更加有力的条件。

——摘编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诗中描述的生产方式及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民国初期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产品的销售状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历史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