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 道试题
1 . 常州地产品牌“红梅”牌照相机,曾经风靡大半个中国。下表是1974年—1988年“红梅”牌照相机的发展历程。由表中信息推断,“红梅”牌照相机在上世纪80年代的发展壮大,主要得益于
时间“红梅”牌照相机的发展历程
1974年红梅I型(120系列)折叠式照相机投产,常州市自主生产照相机
1977年红梅II型(135系列)塑料相机开始定型生产
1981年国集合营常州照相机总厂成立,职工超千人
1985年底累计生产了10个型号的产品共86.15万架,销售至全国各地,部分出口到印尼
1988年年产量曾一度达到21万吨,为全国同行业第一
A.经济特区的建设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展开
C.浦东开发的辐射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
2019-03-27更新 | 463次组卷 | 19卷引用:江苏省姜堰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2 . 茶叶是中国对世界的重要贡献,并对人类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主题一 茶叶与中国古代经济
茶叶产于我国南方。唐朝后期,有人记述说:“古人亦饮茶耳,但不如今人溺之甚,穷日尽夜,殆成风俗,始自中地,流于塞外,往年回鹘(唐朝后期北方少数民族)入朝,大驱名马市茶而归。”
(1)阅读材料,概括其中反映的有关茶的发展史实。结合所学,指出唐朝茶业发展的经济条件。
主题二 茶叶与世界贸易
17世纪初,荷兰的东印度公司最早从事茶叶贸易,不久在法、英等国都出现了中国茶。18世纪末,输入荷兰、英国和法国的中国茶,除本国消费外,还流通到西北欧与美洲殖民地。有的城市还形成了国际茶叶市场。
18世纪英国东印度公司逐步垄断了中英茶叶贸易。1760—1833年间,输入英国的中国茶叶价值,由80多万两增至560多万两白银,茶叶占中国出口总值的比例一般在80%以上。19世纪40年代以前,中国茶叶一直独占世界市场。1835年,英国人首次将中国茶引种到印度,此后印度茶园面积不断扩大。1889年,输入英国的印度茶首次超过中国茶。
(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概括中国茶叶在18世纪世界贸易中发挥的作用。分析19世纪英国茶叶贸易变化的原因。
主题三 茶叶与美国革命
1773年,英国颁布法令,允许东印度公司在美洲以低于走私茶叶50%的价格销售,并明令禁止英属北美殖民地人民贩卖茶叶。殖民地人民认为自由比喝便宜茶更重要。各殖民地纷纷召集会议,抵制英国的法令。1773年12月,波士顿人登上茶船,把价值15000英镑的茶叶倒入大海。
(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分析茶叶成为北美殖民地和英国矛盾焦点的原因及影响。
主题四 茶叶与民族企业
(4)阅读下表,结合所学,划分“张一元”企业发展的历史阶段。并任选其中一个阶段,分析这一阶段内中国的相关经济状况。
(要求:材料运用充分,言之成理,符合企业自身发展规律)
“张一元”大事年表
时间
事件
1900年
安徽人张文卿于北京花市创办张玉元茶庄
1906年
在前门大栅栏开办第二家茶店,始称“张一元”
1925年
创建福建茶场,就地加工生产
1930—40年代
开始利用电台、电影等手段进行广告宣传
1956年
公私合营
“文革”期间
先后改称红旗茶庄、大栅栏茶庄、闽春茶店
1982年
恢复张一元茶庄的名称
1992年
成立北京市张一元茶叶公司
1995年
建立茶叶生产基地——闽东茶叶公司
1999年
成立北京张一元茶叶有限责任公司,实行股份制
2002年
扩建为张一元饮品有限责任公司
3 . 下表为1978—2009年我国城乡居民家庭收入情况表。据此可知
A.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低于农村B.城乡人均收入差距缩小
C.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D.中国已经全面进入小康社会
4 . 下表为1978-2009年我国城乡居民家庭收入情况表。据此可知
项目1978年1995年2000年2006年2009年
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单位:元)133.61577.72253.44761.05153.0
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单位:元)343.44283.06280.015781.017175

A.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低于农村B.城乡人均收入差距缩小
C.中国已经全面进入小康社会D.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5 . 1982年宪法通过后,全国人大对宪法进行了五次修正,其中涉及市场经济的修改内容如下表。从中可以看出
A.国家重点扶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B.改革开放有利于非公经济地位上升
C.频繁修宪不利于市场经济理论完善
D.非公有制经济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
6 . 下表数据的变化主要说明我国
A.利用外资规模呈下降趋势
B.融入世界经济的步伐加快
C.对外开放呈现跨越式发展
D.对外贸易逆差呈增长趋势
7 . 中国的渐进式经济体制改革,按照深化程度大致可划分为两大阶段,参照下表,对这两大阶段的解读正确的是
第一阶段第二阶段
特征感性发展阶段:实验性、探索性破坏旧体制理性推进阶段:系统性、主动性制度创新
A.从时间看,1984年是两个阶段的重要分水岭
B.从历程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第二阶段全面展开
C.从理论看,第二阶段正式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D.从内容看,理性推进阶段着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8 . 下表是建国以来中国城市化率变化情况(部分)。以下是对表中数据变化原因的分析,其中不正确的是
年份1950~19571958~19601978~19841985~2006
城市化率(%)11.8~15.3916.25~19.5717.92~23.0124.1~32.53

A.1950~1957年,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B.1958~1960年,“大跃进”运动的迅速展开
C.1978~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D.1985~2006年,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
2017-11-03更新 | 163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淳辉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历史试卷
9 . 下表是1978、1979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

表中反映了我国国民经济总产值中各类经济成分的变化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工业结构不断调整B.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
C.市场经济逐步形成D.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