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 道试题
2 . 改革开放后,股份制企业发展出现两个高潮时期,1989—1991年,股份制由“热”变“冷”,1991年,党和政府肯定了股份制并强调试点,中国又掀起了股份制发展高潮。这些变化
A.体现了乡镇企业兴衰的社会现象B.改变了当时不合理的产业结构
C.反映了现代企业改革的探索历程D.推动了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时期,官营国有手工业得到一定的完善与发展,既有负责政令制定与计划下达、落实的部门,也有负责具体经营生产的部门,还有中央、东宫、内廷的其他一些机构以及地方政府的诸多机构,均由政府官吏执掌。各级部门根据政令和计划,生产着军器兵仗、精美丝绸、皇室珍玩、金银器具、调味佐料等巨细无遗的各类产品,以满足皇室、政府的各种物质需求及统治需求。在劳动力使用上,除了奴役官府奴隶及刑徒、流徒外,主要通过徭役制、户籍制强行征集各地的工匠和丁夫(农夫),除无偿正役外,还时常强制加役。在原料来源上,主要依凭政权搜刮征敛,不支出任何货币或实物以做交换,民间私营手工业和农业的一些原料、半制成品甚至制成品也被无偿拿走。

——摘编自刘玉峰《唐代经济结构及其变化研究:以所有权结构为中心》

材料二   19世纪60—90年代中国人创办的近代企业中,除了一部分采取政府与民间合办的“官督商办”“官商合办”形式外,大部分是由国家独资创办的公有企业。1895-1911年,中国人投资开设的资本在1万银元以上的厂矿约有500个,其中官办的45个,官督商办的3个,官商合办的31个,官办招商集股的6个,其他400余个均为商办。民国初年政府又创办了一批官办民用企业,据统计,1912-1927年由政府创办的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民用企业就有35家。

——据徐敦楷《民国时期企业经营管理思想史》

材料三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与各省加大了改革力度,建立了规范董事会,落实董事会职权,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进一步推进。2018年完成了中核集团和中核建、武汉邮科院和电信科研院四家两对中央企业的重组。仅从中央企业看,压减法人数量12829户,压减的比例到了24.6%,这是历史上没有过的。

——据全国两会国务院国资委就“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答记者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官营国有工商业发展的特点并简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企业发展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有企业改革的意义。
4 . 《激荡三十年》中写道在1983年之前,政府明令不允许私人买汽车跑运输,一个今天已经消失的经济犯罪名词——投机倒把’在当时是一个很严重的罪名。”之后,“投机倒把”的罪名被“长途贩运”所替代。出现这种变化得益于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B.中央肯定了非公有制经济地位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5 . 紫砂壶是中国特有的手工制造陶土工艺品。新中国成立前夕,紫砂行业衰落。建国后紫砂壶生产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

阶段紫砂壶生产状况
1955年—20世纪70年代末1955年,“宜兴紫砂生产合作社”成立1959年,国营“宜兴紫砂厂”建立。
20世纪80年代至今20世纪80年代初,民营紫砂厂陆续建立,1998年,国营“宜兴紫砂厂”改制为民营,紫砂陶匠和私人工作坊涌现。


从所有制变化的角度,概括建国以来宜兴紫砂壶企业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019-03-21更新 | 391次组卷 | 15卷引用:重庆市乌江新高考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下表是1978、199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单位:%)。表格反映了我国国民经济总产值中各类经济成分的变化。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类别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集体工业城乡个体工业其他经济类型工业
1978年77.622.4
1997年25.538.117.918.5

A.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形成
B.农轻重产业结构日趋合理
C.工业结构不断进行调整
D.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展开
7 . 改革开放后,合资企业引领了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等家用电器的生产。80年代的一些品牌,如北京牌、长城牌逐步被淘汰。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中外合资升格为主体地位
B.国产家用电器质量低劣
C.经济体制发生了重大变革
D.全球化冲击了国产品牌
8 . 1978年-1992年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情况:

以上数据变化最能说明我国
A.基本上实现了现代化
B.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迅速发展
C.国民经济达到了高度繁荣的状态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改革开放大事记—1984年(部分)

1月邓小平第一次视察经济特区,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4月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
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写入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
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讨论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12月中英两国政府在北京正式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摘自《历史》必修一、二、三

材料二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制度创新”是发展引擎,一条重要途径就是“试点”。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等的改革都是从“试点”开始探索,形成可推广的经验,最后上升为总体性的制度成果,在全国大范围铺开。这种方式把改革自上而下的战略部署与基层自下而上的创造积极性结合起来,集思广益,在改革不断深入的同时保证社会的稳定。

——摘自宋学勤《改革开放40年的中国社会》

(1)1984年是改革开放进程中重要的一年。根据上表所列资料及所学知识,概述这一年我国在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的重要变化。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指出农村和企业经济体制改革有哪些“制度创新”?

2018-11-07更新 | 1970次组卷 | 23卷引用:湖南省怀化市麻阳县三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线上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这里拉开序幕;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从这里开始形成;社会主义在遭受严重挫折之后开始在这里重新焕发生机。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它作出了哪些决策使中国经济“重新焕发生机”?
材料二

图一 1978年安徽省小岗               图二1983年重庆开始       图三 中国对外开放格局
生产队签订的全国第一份                       经济试点的报道               示意图     
承包责任书
材料三   到21世纪初,在我国已有95%以上的商品资源实现市场配置,国家定价的商品不足5%,社会主要商品供求平衡和供大于求的达99%。
(2)材料二、三反映了我国为搞活经济而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
材料四 中国部分年份经济发展指标简表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城镇人口
(亿)
上网用户总教
(万)
恩格尔系数
(%)
1978年
3624.1
1.7

57.5
2001年
95933
4.56
6800
41.9

注: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指出占家庭总指出的比重,它能够说明(反映)家庭生活活水平的程度。
(3)材料四反映了中国社会发生哪些重大变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