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末,随着深圳现代化城市规模的逐步形成,各种类型的案件纠纷大量涌现。为适应新形势,1987年以来,深圳中级人民法院先后设立全国法院系统第一个经济纠纷调解中心、第一个专门审理涉外、涉港澳台经济案件的经济审判第二庭、第一个专门审理房地产案件的房地产审判庭、全国第一个破产案件审判庭、全国第一个专门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民事审判庭等。最高人民法院多次对深圳司法改革举措给予肯定,全国25个省市的多家法院来深圳学习经验。后来,深圳中级人民法院又设立全国法院系统第一个专门的立案机构——立案处。将原来各业务庭的自行立案权分离出来。到20世纪90年代末,深圳法院逐步强化当事人举证责任,全面推进以公开举证、质证、辩论、认证、裁判为主要内容的庭审方式。

——摘编自深圳市委政法委员会《深圳法院的司法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末深圳司法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末深圳司法改革的特点。
7日内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安康市高新中学高三5月模拟预测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2 .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成立以来,创造了举世无双的经济增长奇迹。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9年同历史上的最高水平相比,工业总产值减少一半,其中重工业产值减少70%,轻工业减少30%。这一年钢产量仅15.8万吨,减少80%,煤仅3243万吨,减少48%,粮食为11318万吨,减少约25%,棉花为44.4万吨,减少约48%。1949年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现代工业产值只占17%。根据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社会委员会”统计,1949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27美元,不足整个亚洲平均44美元的2/3,不足印度57美元的一半。

——据王桧林《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的社会变革

农村城市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建立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的,土地所有权仍归集体所有,而农民通过承包则取得了对土地的使用权,即经营权。这种责任制使农民获得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提高了农民的劳动热情,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在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并使之进一步壮大的前提下,多种经济成分得到发展,原来那种与现实生产力水平不完全适应的单一公有制结构有很大改变。按照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的原则,改变了统收统支的国营企业经营方式,扩大了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

——据胡绳《中国共产党的70年》整理

材料三   下图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变化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新中国初期从经济困局中逐步恢复的具体举措。
(2)根据材料二、说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同点。
(3)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材料三中三个峰值出现的关键因素。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新中国社会主义的建设与探索,谈谈你的认知。
2024-06-15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科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历史——选修1: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实行农产品统购统销的流通体制。1981年年底召开的全国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在农副产品的购销中实行合同制,通过合同将国家计划和农民生产协调起来。1983年开始,中央陆续制定调整农副产品购销的政策,逐步减少农副产品统购派购的品种和数量,并采取多渠道经营。1984年,农业丰收导致全国性的“卖粮难”,改革流通体制,势在必行。1985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规定,“从今年起,除个别品种外,国家不再向农民下达农产品统购派购任务,按照不同情况,分别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一系列针对统购派购制度的改革文件,规定:粮食、棉花、油料、烤烟、蚕茧、糖料等大宗农副产品继续由国家定价,实行合同定购,农民完成合同定购任务后,可以自由购销。但是由于市场和法律规范不够健全,农产品市场对于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平衡以及价格的稳定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摘编自武力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80年代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的内容并分析其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20世纪80年代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
2024-06-13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十六次月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高中历史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经济转型是指经济、社会体制的复杂的制度变迁过程和经济发展过程。以下是部分学者或课题组关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转型的观点:吴敬琏从中国经济改革的渐进主义的角度,按照中国经济改革战略,把改革划分为两个大的阶段:1978-1991年的增量改革阶段和1992年以来的整体推进阶段。赵旻从体制转轨与经济发展结合起来的角度把中国经济转型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改革探索和扩张供给阶段(1978-1991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建设和经济高速成长阶段(1992-1997年)、改革巩固攻坚和经济结构全面调整阶段(1998-)与未来的转轨发展阶段(即市场化体制的成熟完善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阶段)。吕炜认为,中国经济转轨有两个重要的“转折点”,即“告别旧体制意义的转折点”和“建立新体制的任务接近完成意义的转折点”。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认为,中国改革以来的经济转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自发启动时期(1978-1991年)、自觉推进时期(1992-2000年)、全面加速时期(2001年—)。景维民认为,中国经济转型的目标是建立混合经济。同时,他把中国经济转型划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从改革走向转型)、启动和正式推进段阶段(共性与差异)、深化和完善阶段(走向成熟的市场经济)。王守坤认为,中国经济转型是从中央向地方的财政分权开始的。因为,传统计划体制的统收统支的财政体制使中央财政不堪重负,因此,只有选择向地方财政转移压力,走财政分权改革之路。这样,通过向地方分权的放权改革打破了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的大锅饭局面。

——摘编自瞿商《论中国经济转型的阶段性与目标转换》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转型的观点进行评析。(要求:至少选取两个观点评析,史实准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产值各省区分布格局变化

——摘自贺灿飞、胡绪千《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地理格局演变

(1)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格局的室间演进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中国工业格局的因素有哪些。
6 . 实现国家工业化,建设世界工业强国,是近代以来中国人的梦想,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40年代起,毛泽东就开始思考工业化问题。毛泽东一度相信,在中国实现工业化,“只有通过自由企业和外资援助才能做到”,“必须经历漫长的、民主管理的私人企业时期”。195112月,毛泽东明确提出,完成国家工业化,“首先重要并能带动轻工业和农业向前发展的是建设重工业和国防工业”,要“用一切办法挤出钱来建设重工业和国防工业”。19521月,中国驻苏大使张闻天给周恩来写信,强调用不着走弯路摸索,必须完全依靠与信赖苏联的援助,从一开始就建立最现代化的工厂。毛泽东对此信非常重视,特别批示要求中央会议讨论。中央书记处连续召开多次会议,最终确定工业建设以重工业为主、轻工业为辅,速度力求迅速的方针。

——摘编自萧冬连《筚路维艰:中国社会主义路径的五次选择》等

材料二   尼克松访华后,中美之间的关系开始不断深入发展,中国得以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并改造、优化以军事工业、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结构。而大量进口技术和设备需要巨额外汇,中国由此开始向西方贷款,引进外资,以出口创汇为目标建立特区,渐进地对外开放。同时,为应对开放带来的挑战,改善政府财政能力,我国开始了以提高效率,增强活力为中心的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机制逐渐形成。随着我国工业体系的调整、完善,我国工业体系参与国际竞争,开始进入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中心的工业化进程。

——摘编自梁孝《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工业化战略确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建设的新变化,并简析其成因。
2024-06-01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六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81年,上海股市渐入高潮。1882年10月9日,原价100两的招商局股票涨至270两,原价105两的开平煤矿市价达230两。好景不长,10月之后,股价一路狂跌,到1883年底,招商局及开平煤矿的股票市价仅60两,不仅这两家洋务企业发展受影响,而且社会经济也出现不稳定。这次股票风潮后,人们视近代股票市场为畏途,“言及公司股票,竟有谈虎色变之势”。

——摘编自叶世昌《中国经济史学论集》

材料二   1984年7月,国有性质的北京天桥百货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成为全国第一家商业股份公司。股份制企业一般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董事长(经理)负责制,这就使政企分开,使企业真正成为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随着改革逐步推行,1987年,深圳发展银行和一些私企开始发行公众股。

——摘编自萧冬连《探路之役:1978—1992年的中国经济改革》

材料三   从1984年开始,北上广等地部分集体和国有企业开始股份制试点,并通过发行股票筹集资金。为建立规范、集中的股票交易市场,90年代初,经国务院授权、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先后成立。19984月,中国证监会成立,标志全国集中统一的证券期货市场监管体制的正式形成。19997月,中国第一部规范证券发行与交易行为的法律——《证券法》正式实施,资本市场的法律地位由此确立,200510月,全国人大修订了《公司法》和《证券法》。

——据《中国股市发展的历史进程》等整理

(1)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80年代初上海股票风潮的后果。
(2)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80年代我国企业股份制改革的特点。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代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重大意义。
2024-05-28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苏州市八校联考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先后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视察。在视察期间,他几次询问中国香港、新加坡的经济发展情况,并对广东提出追赶亚洲“四小龙”的构想。他指出:“用二十年的时间赶上亚洲‘四小龙’,不仅经济要上去,社会秩序、社会风气也要搞好,两个文明建设都要超过他们,这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此后,广东贯彻中共十四大精神,结合本省实际,正式制定了广东基本实现现代化战略,即“追龙”战略,并于1993年广东省第七次党代会报告《为广东二十年基本实现现代化而奋斗》中对于“追龙”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20世纪90年代,广东主要以经济追赶为主,兼顾精神文明建设,强调扩大对外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调整产业结构、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教育和科技、整顿社会治安等。在经济领域,“追龙”战略经历了从总量追赶到质量追赶的转变。20世纪90年代末,广东外源性、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遇到困境,经济增长放缓。在进入21世纪之际,广东先后提出了建设“绿色广东”“和谐广东”“幸福广东”等,强调从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迈进,从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追龙”战略从经济追赶走向全面追赶。1991~2010 年,广东GDP年均增速14.0%。但就人均GDP 而言,至2020年,广东乃至珠三角与亚洲“四小龙”仍有一定差距。

——摘编自臧艳雨《中国式现代化的地方实践探索:以“追龙”战略为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90年代广东提出“追龙”战略构想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广东“追龙”战略的主要特点,并谈谈其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带来的启示。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改革开放后,陈云提出了“乌笼”问题,即捏在手里的乌会死,只有让鸟飞,它才能一直活着,但是没有笼子鸟会飞走,要让鸟在笼子里飞。在参与撰写“六五”计划稿时,陈云指出:“打破‘铁饭碗’是一场革命,其意义不下于公私合营……各个方面都搞活了,内在动力也就可以发挥出来了。”同时他还指出:“无论是工资、奖金还是补贴,必须遵照一定限度”否则国家将“无法集中资金办大事”。……在农村生产责任制推广后,陈云反复强调:“郊区要计划种菜,养猪要派任务,烟草种植面积不能增加,粮食种植面积不能减少。”此外,陈云还指出;对外开放的目的是服务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建设,并强调在和资本主义国家进行经济交流时,中国不能依附于他们。

——摘编自刘洋《改革开放后陈云经济思想研究》

材料二   1979年,邓小平首次把四个现代化表述为“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上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摘编自牛先锋《从四个维度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后陈云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新时期以来中国共产党是如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78年初,中央决定派习仲勋主政广东。197867月,他推动广东全省开展真理标准的讨论。面对群众贫困问题,他主张最根本的还是要把生产搞上去,使经济繁荣起来,让外国人进来就看到社会主义的新气象。19794月,他向中央提出,利用广东毗邻港澳和重要侨乡的优势,建立“贸易合作区”,得到中央领导同志重视。邓小平要求广东大胆实验,创办“出口特区”,“杀出一条血路来”。经反复调研,习仲勋提出“出口特区”这一名称已不能满足特区发展,有必要改为“经济特区”,获得中央批准。此后,他还推动全国人大批准《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这一总体性立法,授权广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企业登记等单行法规。习仲勋后来回忆主政广东经历时,称自己当时的心情“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喜的是能先走一步,惧的是担子很重,又没有经验,但“我们确信路是人走出来的”。

——据中共党史出版社《习仲勋主政广东》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习仲勋为广东改革开放“先走一步”所作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习仲勋主政广东所体现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品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