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中期,山东人口分布密度呈东低西高的形态,鲁西运河沿岸以临清、济宁、东昌、德州等为代表的商业重镇,运输量、交易额、关税额等均居前列,成为山东经贸重心所在。

随着中国社会跨入近代,山东各区域经贸格局为之巨变。以临清直隶州、东昌府等州县构成的鲁西北和以济宁直隶州、泰安府(部分)、曹州府及兖州府等州县构成的鲁西南平原,丧失了经贸繁荣的基本条件。以登州府、青州府(部分)、莱州府等州县构成的胶东半岛地区,有青岛、烟台、龙口、登州、威海卫5大港口,胶济铁路及河海联运的现代交通体系,逐渐成为以外贸带动山东经济转型的龙头,推动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在工业生产随之发达后,其崛起具有必然性。

——摘编自江沛等著《城市化进程研究》

材料二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同志提出“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理论。山东省提出“东部开放、西部开发、东西结合、共同发展”的总体布局开放战略。全省从总体上划为胶东半岛沿海经济区和鲁西内陆经济区两大片区,逐步形成格局特点的六个经济区,如胶东成为对内对外辐射能力较强、技术水平较高的外向型经济区,鲁西南成为以煤、电及煤焦化工和石油化工为中心的工农业协调发展的经济区。90年代,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区域均衡发展战略。山东省在坚持原有战略的同时,加强省内外横向经济联合,东西结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济南和青岛的辐射带头作用提升,菏泽等鲁西地区发展速度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摘编自张华主编《山东改革开放30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朝中期至近代山东经贸格局的变化及其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山东经贸格局调整的特点。
2024-01-16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2024届高三上学期大数据应用调研联合测评(Ⅳ)历史试题
2024·四川自贡·一模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面对就业压力,1979年,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召开会议,指出“各地根据当地市场需要,批准一些有正式户口的闲散劳动力从事修理、服务和手工业等个体劳动”,但“不准雇工”。1980年,中央明确提出劳动者可以自愿组织就业、自谋职业,个体经济发展迅速,雇佣劳动关系成为了生产力发展的必然。1981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城镇非农个体经济的若干政策规定》,对雇工数量作了规定。1982年党的十二大报告明确指出,“在农村和城市,都要鼓励劳动者个体经济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和工商行政管理下适当发展。”随之这一政策写入宪法。1984年至1988年,受政策日益明朗的影响,个体、私营经济出现了一波发展的小高峰。1984年中国经济发展出现第一波下海潮。与此同时,由于市场经济转型期间的制度不健全,一些企业利用“价格双轨制”,倒买倒卖,严重破坏市场经济秩序。

——摘自侯恩宾《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历史演进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79—1984年个体、私营经济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1979—1984年个体、私营经济改革加以简评。
2023-12-18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自贡市普高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性考试文综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一五”计划指出:“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它的勘探进度,资源供应的保证程度,是合理地分布生产力、建立新工业基地、正确地规定工业建设计划的先决条件。”为此,国家要求“有计划地展开全国矿产的普查工作”,“加强对某些从前没有发现或者很少发现的和目前特别缺乏的资源(例如石油)以及在地区上不平衡的资源的普查工作和勘探工作”。

——据《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材料二   19646~8月,毛泽东提出建设西部后方的主张:要搞三线工业基地的建设。要准备帝国主义可能发动侵略战争。现在工厂都集中在大城市和沿海地区,不利于备战。819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富春等人向中共中央提出报告,建议一切新的建设项目,不在第一线建设:今后一切新建项目都应贯彻执行分散、靠山、隐蔽的方针。

——摘编自《六十年代三线建设决策文献选载》,1995年第3

材料三   开心的锣鼓敲出年年的喜庆,好看的舞蹈送来天天的欢腾,阳光的油彩涂红了今天的日子哟,生活的花朵是我们的笑容。今天是个好日子,心想的事儿都能成,今天是个好日子,打开了家门咱迎春风。

——1998年春晚歌曲《好日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一五”计划期间矿业政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三线建设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七八十年代党和政府为了让城乡群众过上“好日子”所采取的主要改革措施,指出九十年代的中国在开放领域进一步“打开了家门”的重要标志。
2023-04-14更新 | 124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孝感市重点高中教科研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79~1988年中国公立医院改革进程(摘要)

时间名称备注
1979《关于加强医院经济管理管理试点工作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第一份明确提出医院经济的文件。该《意见》提出,医院试点方案与国企改革“放权让利”有一定相似性。
1981《关于解决医院赔本问题的报告》建议实行价格改革,对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按不包括工资的成本收费,增加的开支由地方财政和企业单位负担;对城镇居民和农民的收费标准可以保持不变。
《医院经济管理暂行办法(修改稿》》进一步扩大医院财务管理自主权,调动医院职工积极性。
1984《关于贯彻财政部“关于控制行政事业经费和企业管理费开支的通知”的意见》卫生部从官方层面认可了承包制的做法,将“打破大锅饭”的改革意向写入了正式文件,特别指出“奖金发放要克服平均主义”。
1988《关于部属医院试行承包贵任制的意见(试行)》在坚持全民所有制基础上参照两权分离原则,以承包合同的形式确定国家、医院的贵权利关系。

——摘编自昝馨《历史的往复:1978~1992年的中国公立医院改革》


(1)根据材料,概括1979~1988年中国公立医院改革的举措和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79~1988年中国公立医院改革的背景。
2022-07-19更新 | 256次组卷 | 17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记载,东汉建武年间已经出现夜市。当时,夜市数量屈指可数,呈点状分布于西北、西南边境等地区。交易类型为商贸性夜市,有集市贸易和关市贸易,或以物易物,或货币交易。交易主体主要为本地居民、各地商人及匈奴等周边少数民族部落。

——摘编自倪根金《汉代夜市考补》

材料二   1984年,广州设立了全国第一个灯光夜市——西湖路灯光夜市,主要由个体户提供各类商品、服务。当时有人说:“今天欧美或日本的时装界推出什么新款时装,两天后香港的时装界就会生产出了一模一样的成品,一个星期后,广州的灯光夜市上就可以见到这些衣服的影子了。”此后,全国各大城市掀起了开办灯光夜市的热潮,如南京三牌楼夜市、上海彭浦夜市、厦门定安夜市等。

——摘编自王政淇等《中国为什么要发展夜间经济?》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夜市的特点,分析其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20世纪80年代城市夜市热潮兴起的意义。
2022-02-25更新 | 370次组卷 | 7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6年,中国就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国有国营的企业制度。……国有企业作为党政机关的附属物,基本任务是贯彻执行上级的指示和命令。
——吴敬琏《当代中国经济改革教程》
材料二:第二条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以下简称企业)是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经营单位。企业的财产属于全民所有,国家依照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原则授予企业经营管理权。……第七条 企业买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厂长依法行使职权,受法律保护。……第二十五 各企业有权自行选择供货单位,购进生产需要的物资。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1988年)
材料三: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明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科学管理的现代企业制度。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1)据材料一,国营企业在我国全面建立的标志是什么?其生产经营有何特点?
(2)依据材料二回答,改革开放初期国家是如何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的?
(3)据材料三,这次会议的有关决议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有何意义?
2016-11-21更新 | 78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届吉林省长春市十一中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卷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814月,在国务院召开的工业交通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建立和实行工业经济责任制。经济责任制是在国家计划指导下,以提高社会经济效益为目的,实行责、权、利紧密结合的生产经营管理制度。国家对企业实行经济责任制,在分配方面主要有三种类型,即利润留成、盈亏包干和以税代利,自负盈亏。企业内部实行经济责任制,是把每个岗位的责任、考核标准、经济效果同职工的收入挂起钩来,实行全面经济核算。在分配上大体有这样几种形式:指标分解;计件工资,包括超额计件工资和小集体超额计件;超产奖;定包奖;浮动工资。实行工业经济责任制成效显著。但是,在改革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是实行经济责任制与计划管理结合得不够好,在处理国家与企业之间关系时,企业往往过多地强调自身的利益,一些企业内部的经济责任制还不够落实,在分配上的平均主义问题还没得到有效解决。

——摘编自汪海波《新中国工业经济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实行工业经济责任制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工业经济责任制的特点及影响。
2021-05-26更新 | 168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2021届高三5月全真模拟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这是一部跨度达30年的惊心动魄的逃亡史。在当时的深圳,曾经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宝安只有三件宝,苍蝇、蚊子、沙井蚝。十屋九空逃香港,家里只剩老和小。”……广东省委主要负责人,……忐忑不安地汇报了逃港的情况后,邓小平出奇地沉默了很长时间,才就逃港问题说:“这是我们的政策有问题。逃港,主要是生活不好,差距太大,生产生活搞好了,才可以解决逃港问题。”

——林天宏《人民会用脚投票》

材料二   在经济政策上,我认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一部分人生活先好起来,就必然产生极大的示范力量,影响左邻右舍,带动其他地区、其他单位的人们向他们学习。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52页

材料三   十二亿人口怎样实现富裕,富裕起来以后财富怎样分配,这都是大问题。问题已经出来了,解决这个问题比解决发展起来的问题还困难。分配的问题大得很。我们讲要防止两极分化,实际上两极分化已然出现。要利用各种手段、各种方法、各种方案来解决这些问题。少部分人获得了那么多财富,大多数人没有,这样发展下去总有一天会出问题。分配不公,会导致两极分化,到一定时候问题就会出来。

——《邓小平年谱》(1975—1997)

材料四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每年领导层都要总结经验,对的就坚持,不对的赶快改,新问题出来抓紧解决。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当时“逃港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和制度因素分别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改革开放之初为解决这一问题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采取了哪些政策或措施?
(2)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邓小平改革的着眼点发生什么变化?
(3)据材料四指出,邓小平领导的改革有什么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4)综合上述材料,邓小平领导改革开放的宗旨是什么?这最主要反映了邓小平的什么品质?
2020-05-13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采取了新经济政策,这一政策允许局部的恢复资本主义,尤其在农业和贸易方面。……对列宁来说,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后退一步是为了前进两步”。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928年,斯大林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农业方面,……苏联政府成功地消灭了几乎所有的私人农场,但集体化农业的产量却被证明是非常令人失望的。……苏联当时消费品不仅匮乏而且昂贵并且质量低劣。……尽管五年计划取得了成就,但在大多数西方人看来,这并不是一个值得仿效的社会主义乐园。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邓小平视察南方谈话(1992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经济政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斯大林模式在经济上的主要表现,并分析大多数西方人认为苏联不值得仿效的理由。
(3)有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你赞同这一说法吗?简述你的理由。
2020-07-16更新 | 196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历史(选修)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五”计划(1953—1957年)是新中国第一个发展国民经济的中长期计划。指导方针和基本任务是:“首先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培养技术人才,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有步骤地促进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保证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成分的比重稳步增长,保证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

——摘自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经济成长历程》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六个五年计划”,简称“六五”计划(1981—1985年)。具体要求主要有:大力增加适合社会现实需要的农产品、轻纺产品和其它日用工业品的生产,保持市场物价的基本稳定;努力调整重工业的服务方向和产品结构,使生产资料生产同消费资料生产的发展保持大体协调;统一组织全国的科技力量,进行科技攻关和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有计划有重点地对现有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努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提高军队装备的现代化水平;大力扩展对外贸易,有效利用国外资金,积极引进适合国内需要的先进技术;严格控制人口的增长,使城乡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继续得到改善;加强环境保护。

——摘编自中国人大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一五”计划的特点并对“一五”计划进行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六五”计划反映的国家发展导向变化并简析“六五”计划制订的背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