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3 道试题
1 . 《激荡三十年》中写道在1983年之前,政府明令不允许私人买汽车跑运输,一个今天已经消失的经济犯罪名词——投机倒把’在当时是一个很严重的罪名。”之后,“投机倒把”的罪名被“长途贩运”所替代。出现这种变化得益于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B.中央肯定了非公有制经济地位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2 . 1984年4月30日的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上,一个普通的中国人拿着可口可乐,面带微笑。照片配文是“中国的新面貌,里根将会看到什么?”(见下图)该照片体现了

①中国的改革开放初显成效
②美国主张同中国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
③经济全球化的迹象
④美国对中国的开放持赞赏态度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019-05-14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福建省龙海市程溪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3 . 《中国经济60年》中写道:“自从1985年广东省的广州、佛山、江门、湛江等四个市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城市’,经过十来年的发展,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从辽东半岛到广西沿海一线涌现了已经初步形成成片市场、经济具有很强活力的地区。”从中可以看出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从上述四个城市开始
B.改革开放促进了沿海地区经济发展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基本建立起来
D.全方位、宽领域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4 . 下面是1979—200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速(比上年增长)曲线图。

对80年代末的趋势解读正确的是
A.国企改革一直停滞不前
B.GDP整体呈现大幅下滑
C.经济环境影响经济增速
D.结构调整影响经济的发展
5 . 我国宪法中关于市场经济的有关表述发生了如下变化,这表明
修宪年份修改内容(部分)
1988年私营经济首次进入宪法
1993年“实行计划经济”改为“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999年称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4年对非公有制经济由“引导、监督和管理”改为“鼓励、支持和引导”

A.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逐渐上升
B.国家重点扶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C.国家要改变企业的所有制结构
D.非公有制经济成为市场经济主体
2019-05-06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福建省宁德市部分一级达标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1978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四川省率先进行“扩大企业自主权”试点改革:逐户核定企业的利润指标,允许他们在实现目标以后提留分享少量利润,作为企业的基金,并允许给职工发放少量奖金。其目的是
A.确立市场经济体制
B.调动企业生产积极性
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D.促进多种所有制发展
7 . 1984年3月,来自福建全省各地国有骨干企业的55位厂长、经理联合发表了一封呼吁信——《给我们松绑》,要求扩大企业自主权,试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在全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这说明当时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是
A.发展非公有制经济B.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C.增强国有企业活力D.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2022-04-13更新 | 358次组卷 | 55卷引用:2010年福建八县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8 . 1984年,我国提出建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各类商品实行计划内与计划外两种价格,即价格双轨制;80年代中期,国民经济先后出现两轮通货膨胀。这表明当时
A.经济体制改革亟待深化
B.传统经济体制仍具优势
C.国有企业制度根深蒂固
D.市场经济体制弊端显现
9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78年中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这次土地改革,将土地产权分为所有权和经营权。所有权仍归集体所有,经营权则由集体经济组织按户均分包给农户自主经营,集体经济组织负责承包合同履行的监督,公共设施的统一安排、使用和调度,土地调整和分配,从而形成了一套有统有分、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摘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   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的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业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

——据《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整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特征。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农村土地改革的新发展。

材料三   



——彭森主编:《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年鉴》


请回答:
(2)据材料三,指出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反映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材料四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和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和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新阶段是改革的攻坚阶段,是以建立新体制为主要使命的阶段。

——宁可主编《中国经济发展史》


(3)结合材料四以及所学历史知识,概括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主要特点。
10 . 下图是1985年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图中,左侧文字为“图中信息:游行队伍高举马克思的画像,农民在田里插秧”;下面文字为“图中信息:上班族、高楼大厦、汉堡包、照相机等”;下方文字为“中国正在远离马克思”),对其呈现信息的合理解读是
A.否定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创新价值
B.肯定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
C.展现了中国入世贸组织的成果
D.忽视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