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改革开放初期大事年表(1978~1980年)


材料反映了中国现代史发展的多条线索。请从中提炼出一条线索,并运用所学知识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线索。(要求:线索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2 . 1985年1月,国家物价局和国家物资局规定:“允许企业按市场价出售和购买‘计划外’的产品,也就是国有企业‘计划内’所需生产资料及产品按国家调拨价供应和销售,超出计划内的所需生产资料和产品则按照市场价格从市场购买或出售。”此规定
A.说明计划经济体制基本废止
B.标志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C.激发了国有企业的生产活力
D.表明公有制经济不再占主导
3 . 山江湖同学在设计《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巨变》网页时,设计了《思想解放的历程》《开放格局的形成》《农村的新变化》等并列的栏目。如果再增加栏目,最合适的应该是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B.《中国举办博鳌论坛》
C.《从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
D.《从复关到入世》
4 . 1979年,我国国务院颁发《国营企业实行利润留成的规定》,确定依据1978年企业利润总额为基数,按比例提取留成比例。通常企业原先的效益越好,盈利水平越高,上缴利润定额就越高。这种做法
A.打破了统收统支分配制度
B.进一步提高国有企业活力
C.充分发挥了市场调节作用
D.限制了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5 . 从1990年开始,广东、浙江、上海等经济发达的地区先后废除粮票。1993年底,绝大多数农产品的价格和经营均已放开,原来的粮食定量配给转变为市场供应,粮票在全国范围内终止流通。这反映出
A.城乡区域差别完全消除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启动
C.经济体制改革深化发展
D.非公有制经济比重显著增加
6 . 1984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转向城市,主要是进行国有企业改革,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增强企业活力
B.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C.发展乡镇企业
D.加强计划经济管理
2019-05-23更新 | 257次组卷 | 18卷引用:【校级联考】福建省三明市三地三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7 . 1981年底,经过调查研究,国家相关部门认为,扩大出口创汇存在三大问题:一是外贸垄断体制,二是产品质量低,三是出口亏损。为解决这些问题,他们提出了若干建议,其中包括
A.扩大外贸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B.对国营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
C.争取早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在广东等省市设立经济特区
2019-05-09更新 | 2063次组卷 | 53卷引用:福建省莆田市第七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1985年1月江苏省人民政府作出决定:将一批省属企业下放给所在地(市)领导管理,下放的企业中有南京机床厂、江南水泥厂、江苏玻璃厂等34个省属企业。该决定主要是为了
A.调整工业布局
B.实行政企分开
C.鼓励租赁经营
D.增强企业活力
2019-04-26更新 | 393次组卷 | 34卷引用:福建省龙海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年下学期第一次(4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20世纪80年代初,个体经营中产生雇工现象,由于担心发展资本主义,国家明文规定只准“请1—2个帮手”,“最多不超过5个学徒”。但实际普遍超过这一限制,引起了社会的关注。中央采取的是“三不政策”,即不宜提倡,不要公开宣传,也不要急于取缔。这表明
A.中央经济体制改革决心坚定
B.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人心
C.“左”倾思想的束缚亟待突破
D.国家限制个体经济的发展
10 . 1992年11月,重庆针织总厂在连续6年亏损后被重庆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破产,成为第一家破产的大型国企。这说明
A.计划经济体制开始被打破
B.依法破产是国企改革的必由之路
C.民营经济冲击了国有经济
D.国企改革适应了市场经济的需要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