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3 道试题

2 . 心态史,是在20世纪西方新史学运动中因年鉴史学的首倡与卓有成效的实践而兴起,并逐渐成长为当今西方史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和研究范式。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饶州安仁书生连少连,被一富商箫氏看中,箫家请媒人求婚,连少连不甚乐意,媒人于是劝道:“秀才终岁辛苦,所获几何?今箫女奁具万计,及早成婚,即日化穷薄为富商

——《宋代笔记小说》(第五册)

材料二:而倘若一个人有靠自己的职业活动赚大钱的机会而不肯加以利用,那么他就造了孽,就是对上帝缺乏虔诚心,就是不道德。……在这种世俗、趋利、乐观、积极的新型社会心

态下……成为自身命运与万物的主宰……

——《心态史视野下的西欧资本主义文明的兴起》

材料三:这场思潮是从比较中西之民性,反思“民族”自身存在的劣根性开始的。1895年2月,严复在天津《直报》上发表《论世变之亟》一文,首开中西“民”性比较之先。

——《论中国近代社会主体意识的觉醒》

材料四:(1976年,孙少安因给社员分自留地受到公社批判)一声长叹以后,又迈开两条壮实的长腿走向前去……痛苦,烦恼,迷茫,他的内心象洪水一般泛滥。一切都太苦了,太沉重了,他简直不能再承受生活如此的重压。

——《平凡的世界》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结合所学分析其背景。

(2)结合所学分析,哪些事件有利材料二中新型社会心态的形成。这种心态给西方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

(3)材料三中的“这场思潮”是指什么?这场思潮对中国近代“民”性起着什么作用?

(4)材料四中孙少安痛苦的社会根源是什么?结合所学分析,中国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解除中国农民“孙少安式的重压”?

4 . 1982年,首都钢铁公司开始实施“包死基数,确保上缴,超包全留,歉收自负”的经营办法,企业效益连年大幅增长。这
A.推动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出现B.得益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
C.体现了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的下放D.受惠于市场经济体制有效运行
5 . 1978年底,法国服装设计师皮尔·卡丹来到北京。他回忆说:“我刚来中国的时候所有的人都是穿灰的衣服、黑的衣服,或者绿的衣服,……我感觉就像被一座灰的墙给包围住了一样。”1989年底,一位波兰记者访华后撰文写道:“如今穿着入时、欧式打扮的姑娘,使北京的街道有一种令人应接不暇的特殊美感。”促成上述变化的原因是:
①实行对外开放,拉近了与欧美国家的距离
②城市经济生活空前活跃
③中国与西欧国家隔阂与矛盾消除
④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6 . 1983年,有人针对杂志和日历的封面都是美女说:“难道不能用女英雄代替美女吗?为什么不登卓越的工人、农民或在工作中作出特殊贡献的妇女的照片呢?”这一质疑说明改革开放初期
A.人们的审美情趣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B.西方腐朽生活方式开始影响中国
C.不尊重劳动妇女的旧观念有所抬头
D.人们的思想仍受传统观念的束缚
7 . 据统计,1987年与改革前相比,国家计委管理的指令性计划的工业品种山120种减少到60种,国家统配物资由259种减少到26种,国家计划管理的商品由188种减少到23种。这说明
A.计划经济体制得以根本改变
B.物资价格“双轨”现象得到改变
C.市场对国民经济的调节作用增强
D.国有企业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这里拉开序幕;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从这里开始形成;社会主义在遭受严重挫折之后开始在这里重新焕发生机。

材料二   


材料三   到21世纪初,在我国已有95%以上的商品资源实现市场配置,国家定价的商品不足5%,社会主要商品供求平衡和供大于求的达99%。

材料四   中国部分年份经济发展指标简表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城镇人口(亿)上网用户总教(万)恩格尔系数(%)
1978年3624.11.757.5
2001年959334.56680041.9

注: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它能够说明(反映)家庭生活水平的程度。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它作出了哪些决策使中国经济“重新焕发生机”?
(2)材料二、三反映了我国为搞活经济而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
(3)材料四反映了中国社会发生哪些重大变化?
9 .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催生这三个创业高潮点的动因分别是
A.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确立经济体制改革目标、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B.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邓小平南方谈话、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C.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思想
D.开展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确立党的基本路线、完成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991年底到1992 年,社会上兴起砸“三铁”的风潮。所谓“三铁”是指铁饭碗、铁工资、铁交椅。一时引起了国有企业思想动荡。这反映出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己成奋斗目标
B.国有企业改革在摸索中逐步走向市场
C.开始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D.民众完全接纳市场经济理念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