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6 道试题
1 . 1979年,北京东风电视机厂推行日本汽车工业成功的做法,即引进和吸收国外先进技术打开国际市场、该厂在1980年、1981年分别盈利800万元2200万元。这反映出当时
A.中外合资企业的尝试B.城市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企业经营自主权扩大D.重视市场决定资源配置
2020-09-21更新 | 115次组卷 | 5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福建师大附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启明级)
2 . 下表是有关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部分史料。据此判断,当时
内容出处
国家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国家通过经济计划的综合平衡和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保证国民经济按比例地协调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制度,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于资本主义制度的重要标志。《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改草案的报告》

A.突破了姓“社”姓“资”的观念束缚B.改革开放进程出现严重倒退
C.对单一计划经济的局限有所认识D.改变了计划经济的总体格局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82年1月,中共中央明确指出:目前实行的劳动责任制,专业承包联产计酬,联产到劳,包产到户、到组等等,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责任制引发农村社会的深刻变革,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解解体,乡村政权建制恢复。在城市,中央逐渐减少工业品计划管理品种、采用多种购销方式、建立城乡互相开放的流通体制,逐步明确企业的自主权,普遍推行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相当程度解决了企业吃国家、职工吃企业的问题,1981年全国基本消除财政赤字,1982年工业超计划增长。12月,新通过的《宪法》以对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形式作了肯定。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编写组《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     1979年,英国保守党上台执政,首要目标是控制通货膨胀。撒切尔夫人任命货币主义政治家担任经济决策要职,逐年降低货币发行量,紧缩公共开支,提高银行利率。1983年,通过膨胀率从1980年的21%降至3%。此外,政府还鼓励自由竞争和发挥市场调节机制,撤销物价管理委员会,废除180多项限制经济生活的规定。1981—1987年,政府将国企转为私有,职工减员60万,所有转为私有的公司都增加了利润,这一举措带动了国民经济全面发展。1985年以来,政府计划对社会保障实行全面改革,削减福利津贴。1985—1989年间,英国生产率共增长18.9%,在欧美国家中居第一位,被称为“撒切尔奇迹”。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史》,人民出版社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中英两国经济领域呈现的异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经济体制改革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4 . 1978年,中共中央颁布《关于加快工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决定指出,国营工业企业要实行党委领导下的厂长分工负责制,企业的生产技术、财务、生活等问题,党委作出决定后,由厂长负责组织执行。这一决定
A.推动了乡镇企业快速发展B.促进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全面展开
C.增强了企业的经营自主性D.改变了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所谓“富农”阶层,是中唐以来特别是宋代以来崛起的一个新的社会阶层。南宋叶适 指出;“富人者,州县之本,上下之所赖也。”宋代以来,国家不断推行改革,但一般来说,均 平赋役和整顿吏治始终是国家改革的两个重点。而这两点又均与“富民”阶层紧密相关。 “宋王朝对农民的统治是通过户等制实现的”,而乡村组织一级头目基本都由户等靠前的 富农群体来担任。

——摘编自林文勋、杨瑞碌《宋元明清的“富民”阶层与社会结构》

材料二 19世纪的英国中产阶级开创了机会平等和个人自由的现代世界,促生了思想活跃的知 识分子及其团体。在这一时期,他们展现了对理性和进步的信任与乐观态度,他们开放而自 由,富有社会责任感,可以说,中产阶级的成长大大促进了知识创新、丰富了思想资源。更重 要的是,中产阶级代表了一种新的道德规范,在他们的带领下,倡导个人修养和社会责任的 绅士风范成为社会各阶层努力遵循的标准,人们的生活更加精致而高尚。

——摘编自裴亚琴、张宇《19世纪英国中产阶级的社会属性分析》

材料三 1987年,国务院提出支持和鼓励科技人员“创办各类中小型合资企业、股份公司等”。 这直接促成了大量民营科技企业的成立,其中的经营者个人收入远远超过其他类型的劳动者,具备了老中产阶级的特征。随着老中产阶级的发展,经济制度明显落后于社会改革,这种现象持续到1988年,宪法修正案规定“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国家“对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1991年7月,中央指出私营经济将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存在和发展,对私营企业主“采取团结、帮助、教育、引导的方针,要求 他们爱国、敬业、守法”。

——摘编自赵竹茵《制度变迁视域下的中国中产阶级发展》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以来崛起的“富民”阶层的作用和19世纪 英国中产阶级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在推动中产阶级崛起方面所采取的关键性举措。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古今中外中产阶级(“富民”阶层)崛起的认识。
6 . 1985年, 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其中进口税率平均水平比1951年下降了10%,包括发展新技术需进口的新材料、新技术产品、信息传输设备和与改善人民生活相关的餐料,物品、食品等税目。此次关税改革
A.揭开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B.推动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展开
C.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做积极准备D.适应了改革开放战略推进的需要
2020-06-20更新 | 1092次组卷 | 22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2020届高三综合训练(二)文综历史试题
7 . 从1987年开始,我国将出口商品计划从1000多种减少到100多种,其中指令性计划只占30%左右;并开始尝试运用税收、价格、汇率等经济杠杆和健全进出口许可证、配额、商标等管理手段,来调节对外贸易。这一变化
A.说明我国开始摆脱计划经济体制B.顺应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
C.表明我国外贸机制发生根本改变D.推动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的阶段
8 . 据不完全统计,1987年5月至1990年年底,广东股份制试点企业中有1000多家企业发行股票、债券,仅筹集资金8.5亿元,大部分都是在企业内部发行,在社会上公开发行的企业只有50多家,且多是国有小企业、集体企业和乡镇企业。这一状况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经济改革重心的转移B.民营企业的地位比较低
C.对外开放的水平有限D.对社会主义的僵化认识
9 . 1979年盛受时节。深圳蛇口码头建设工地一片死气沉沉。10月,工地实行定额超产奖励制度,工人每天必须装运40车的石料,但超过这个定额后,多拉一 车就奖励4分钱,工程进度大大加快。但这种超产奖励制度很快被有关部门叫停,工程进度又慢了下来。这一现象说明
A.分配体制改革是提升生产效率的关键B.人民公社体制弊端影响经济发展速度
C.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势在必行D.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历史的发展趋势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72年,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在中国第一次引入股份制。这种筹资方式,开阔了国人视野并促进了招商局的迅速壮大。此后十年间,中国的股份制企业增至20多家。《申报》评论:“招商局开其端,不数年间,风气为之大开,公司因之云集。”1877年,招商局收购美资旗昌轮船公司。据李鸿章估计:“创办招商局十余年来,中国商民得减价之益而水脚(水路运费)少入洋商之手者,奚止数千万。”此外,招商局还率先投资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和中国通商银行等。招商局创造了历史上的第一次辉煌。

材料二:1979年,招商局在蛇口建立中国第一个对外开放区,提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等口号,试行干部聘任制、用工合同制、退休保障制度等改革。许多改革措施在全国得到推广。招商局还创建了新中国第一家企业股份制银行招商银行和第一家企业股份制保险公司平安保险公司,组建了当今全球最大集装箱生产企业中集集团,从单一的航运企业迅速发展成综合性企业集团。到80年代末,招商局总资产达180多亿港元(70年代末仅为1.3亿港元),再一次创造了历史的辉煌。                 

——以上材料均据虞和平等《招商局与中国现代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轮船招商局在促进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方面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概括招商局创造“两次辉煌”的相似原因并予以说明。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