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6 道试题
1 . 如图是1978年和2002年《中国工业总产值的所有制结构图》。导致图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B.国有企业改革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D.经济特区设立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荣氏企业是中国最具有典型性的民族资本企业,主要经营面粉和棉纱, 1902年荣氏兄弟开设了保兴面粉厂。1905年5月,上海掀起抵制美货运动,又促使荣氏兄弟筹设纱厂,成立振华纺织有限公司,1910年荣氏企业从美国进口18部精良的面粉机,年生产能力达到89万袋,1911年辛亥革命后,又在上海创设福新面粉厂,1915年创建申新纱厂,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粉、纱两业空前兴旺,其面粉企业生产能力占全国粉厂的23%,荣家企业纱锭占全国棉纱厂的11%,荣氏企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

——摘编自李占才、张凝《著名实业家荣氏兄弟》

材料二1931年以后的10多年,由于日军疯狂侵华,荣氏企业遭到重创,国难当头,荣氏家族成立了“抗敌后援会”,发起募捐,并将申新五厂用作国民党部队的驻扎地,抵御日军的侵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荣毅仁遵循父命,在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坚持生产,为恢复国民经济作出了重要贡献。在社会主义改造中,荣毅仁表率性地将荣氏企业实行公私合营,成为工商界的一面旗帜。1979年2月,荣毅仁向中央提出了“从国外吸收资全,引进先进技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建议,得到了邓小平的支持,1979年10月国务院批准成立了由荣毅仁任董事长的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

——摘编自袁正、夏波《荣氏兄弟的救国路、公益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初荣氏企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荣氏家族在抗战期间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贡献。
3 . “红梅”牌照相机曾风靡大半个中国。1981年,常州照相机总厂成立,职工超千人;1985年底,累计生产10个型号的产品共86.51万架;1988年,年产量曾一度达到21万架。由此推断,该品牌照相机在20世纪80年代的发展主要得益于
A.经济特区的开工建设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展开
C.浦东新区的辐射作用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5 . 1978年底,全国第一个可以自由贸易、自由议价的国营河鲜货栈在广州芳村开业。这意味着国家
A.揭开农业经济体制改革序幕
B.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
C.探索价格管理体制的改革
D.批准广州成为沿海开放城市
6 . 下图是1985年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图中,左侧文字为“图中信息:游行队伍高举马克思的画像,农民在田里插秧”;下面文字为“图中信息:上班族、高楼大厦、汉堡包、照相机等”;下方文字为“中国正在远离马克思”),对其呈现信息的合理解读是
A.否定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创新价值
B.肯定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
C.展现了中国入世贸组织的成果
D.忽视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7 . 1986年,可口可乐公司提出在中国独资新建浓缩汁厂,但当时的中国尚不允许外商独资。中方代表提出,先由可口可乐公司兴建一个浓缩汁厂和一个汽水厂,再由美方把汽水厂送给中方;然后,这两个厂组成一个联合董事会。这就是第一个中美合作企业。这一事件说明
A.对外开放推动经济体制改革
B.开始突破计划经济束缚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D.初步确立市场经济体制
2019-08-08更新 | 431次组卷 | 20卷引用: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9届高三5月模拟(最后一卷)文综历史试卷
8 . 下表为无锡一市民的家庭账册。这反映出
A.人们日常消费开支大幅增加
B.粮食紧缺导致物价不断上涨
C.家庭支出占比呈现持续增长
D.改革开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2019-07-27更新 | 129次组卷 | 3卷引用:福建省南平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1992年11月,重庆针织总厂在连续6年亏损后被重庆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破产,成为第一家破产的大型国企。这说明
A.计划经济体制开始被打破
B.依法破产是国企改革的必由之路
C.民营经济冲击了国有经济
D.国企改革适应了市场经济的需要
10 . 1978年以后,外资根据市场需求投资中国,带来了先进的生产线,如汽车制造业。中外合资企业现在已居主导,许多国产品牌被市场淘汰。中国汽车年产量跃居世界第一,早已超过了国家计划控制的产量,并大量供应世界市场。这说明
A.市场经济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
B.外资企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
C.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被削弱
D.中国已成为世界汽车工业强国
2019-07-14更新 | 427次组卷 | 16卷引用: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