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开始起步。在农村,采取切实措施保障农村社队生产经营和分配的自主权,实行并逐步完善多种形式的联产计酬责任制,鼓励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大幅度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城市初期的改革主要包括扩大企业自主权,实行经济责任制和利润留成,发展多种经济形式等。1984年后,城市改革全面展开,改革企业经营机制成为改革的方向;缩小指令性计划,扩大市场调节范围;初步建立以税收、利率为杠杆调节市场的机制等。

——摘编自武力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材料二   勃列日涅夫执政期间(19641982年),实施新经济体制改革。主要内容包括:……在坚持集中计划的前提下,扩大企业的某些自主权;利用价格、信贷、奖金等经济杠杆刺激企业改善管理;改进农产品收购制度,提高收购价格;支持发展个人副业等。……1985年,戈尔巴乔夫执政后,从法律上打破了单一的公有制,规定企业实行自负盈亏、自主经营等。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苏经济改革的相似点。
2022-04-21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丰城市第九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社会主义革命已经使我国大大缩短了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发展方面的差距。我们尽管犯过一些错误,但我们还是在三十年间取得了旧中国几百年、几千年所没有取得的进步。

——邓小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1979330日)

材料三   1978年,在邓小平先生倡导下,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征程。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40年众志成城,40年砥砺奋进,40年春风化雨,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改革开放这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

——习近平《开放共创繁荣创新引领未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2018410日)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一五计划建设成就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社会主义革命后至”文革”前,我国在经济建设中进行有益探索的主要表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我国是如何推进“改革开放这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的。
2021-09-03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莲塘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953年起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新中国在国民经济恢复的基础上开始步入了工业化的初创阶段,从而在中国现代化发展史上揭开了新的一页。其突出的特点是实施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战略,依靠国家的整体力量启动工业化进程,以国营经济为主体,以此推进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摘自石建国《建国初期中国工业化道路与发展战略问题研究述评》

材料二 19791981年我国农轻重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百分比的变化

年份农业工业
轻工业(%)重工业(%)
1979年26.632.141.3
1980年27.234.338.5
1981年28.836.734.5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确立“以重工业为中心”工业化道路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79年后国民经济比例发展的趋向,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此趋向所产生的主要影响。
2021-05-11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1978年年底的十ー届三中全会上,中央认为:“现在我国经济管理体制的一个严重缺陷是权力过于集中,应该有领导权的大胆下放,让地方和工农业企业在国家统一计划的指导下有更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基于这一共识,次年,国务院宣布首都钢铁公司、天津自行车厂、上海柴油机厂等八家大型国企率先进行扩大企业自主权的试验,其中包括扩大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实行利润留成、开征固定资产税、提高折旧率和改进折旧使用办法、实行流动资金全信黛等。到1984年,又把在农村行之有效的承包制引入企业改革中,政府对国营企业的技款改为黛款,金额改为股份。

材料二   中共中央1982年1号文件明确指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社会主义合作经济的新形式”。在经营管理上,实行一经営和分散经蔤相结合,凡是能一家一户经营的,就家一户经营,农业生产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同时在农村的社会化生产中,又有许多事情是仅靠一家一户的个体小农办不了的。在产品分配上,实行联产计酬,农民生产的东西“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这就纠正了过去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吃“大锅饭”等弊病,真正贯彻了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和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影响。
2021-04-25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十六县(市)十七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仅在实施的头一年,就有一万家企业租了出去,其中大部分都转到了私人手上。按规模说,都是工人不超过五人的小作坊;它们通常利用本地的原料,生产日用必需品。和以前相较,对照是令人惊讶的,因为在苏维埃政权的初年私人贸易是被禁止的,而对工人的剥削是绝对不允许的。

——摘编自列利丘克《苏联工业化:历史、经验、问题》

材料二   联邦德国私有化的主要程序是通过私有化法,以规范私有化的目的、范围、程序和出卖企业私有化收入的使用途径。联邦所有的大型企业私有化的方法是出卖股票,逐步减少联邦持股比例,从部分私有化到完全私有化。

在将国有独资企业改革为国家和私人合资企业后,德国在70年代改革的重点是减少联邦政府的间接参股。通过出卖参与股份的公司,使联邦政府完全退出。

1970年联邦经济活动收入占联邦财政收入的1.26%,到1977年这个比例已经降低为0.34%。

——摘编自朱秋霞《德国财政制度》

材料三   为完善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体制以提高企业活力,放权让利、加强企业的责任制成为80年代的国营企业改革的重点。“放权让利”的改革是从四川开始的。197810月,经国务院批准,四川省委、省政府选择了有代表性的重庆钢铁公司、成都无缝钢管厂等地方国营工业企业率先进行“扩大企业自主权”试点改革。改革的主要内容,是逐户核定企业的利润指标,规定当年增产增收的目标,允许他们在实现目标以后提留分享少量利润,作为企业的基金,并允许给职工发放少量奖金。

——武力、肖翔《环球视野:中国共产党关于国有企业发展与改革的探索》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这一时期苏俄经济政策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德国国有企业私有化的主要措施和特点。
(3)材料三中国有企业“放权让利”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分析这一改革是如何调动企业和职工积极性的。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78年后,农村逐渐确立了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趋向市场化。农民对工业品的需求速增,冲击着停留在传统体制内的城市。80年代,国企流行“包”字发展,放权让利。通过明晰国家与企业的责权利关系,形成“包死基数,确保上缴,超收多留,欠收自补”的承包经营责任制。1992年以后国企改革朝股份制为主的现代企业制度方向迈进。国企改革保证了经济稳定运行,增强了国际竞争力,但存在配套改革滞后、约束激励机制尚束健全等问题。

——摘编自何成刚主编《史料阅读与微课设计·中国现代史》

材料二   1933年,罗斯福上任伊始采取经济应急措施,推行“百日新政”,但本身的诸多不足,使经济难以真正复兴。1935年,“新政”进入第二阶段,对经济、社会等领域系统改革,以解决美国经济发展的问题。这些措施造就了中产阶级,建立了社会保障,创造了走出危机的条件。新政一改此前政府的有限权力,从制度上实现了国家职能与政府角色的重大转变——政府有权介入经济体,直接干预民众生活,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参与者。

——摘编自吴海山《20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的反危机实践:以美国三次大危机为例》等


依据材料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八九十年代国企改革的背景和主要进展。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和美国三十年代经济改革的异同。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解放上海开始,党中央就着手组织人民群众保护外资企业,恢复被破坏的设备设施。上海解放后英商电车公司、法商电车公司正常运营,保证上海交通秩序,美商电话公司始终保持全市电话通畅。起初,党和政府对外资企业实施军事监管,维持其正常运转,后来在迅速摸清上海外资的情况下,积极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逐渐建立起对外资企业的规范和监管体系,并充分利用工会进行管理。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对新中国进行封锁和禁运。中国政府被迫强制性冻结美国在华财产,上海的美孚、德士古和美孚石油公司先后被军事管制和征用。英国由于追随美国政策,其在华企业也受到很大限制。而其他外国企业则主要是加强监管,让其为国计民生服务。随着三大改造的开始,作为私营工商业的一部分,外资企业也将逐步实现所有制的变更。

材料二   1998-2002年私营、国有和外资工业企业的工业生产总值比较表


年份
私营企业国有企业外资企业
产值(亿元)比重(%)产值(亿元)比重(%)产值(亿元)比重(%)
199820833.903362162.901775033.21
200055207.944055458.322346533.74
20021295114.304517949.873245935.83

——摘编自陈勇勤《中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上海解放后到三大改造时期党和政府在不同阶段处理外资企业的措施并分析其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外资企业的产值变化趋势并说明原因。
2021-02-01更新 | 18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2021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裂求。

材料一   秦朝严厉处置商人,加请戍。汉高祖“令贾人不得衣然乘车”惠帝、高后“为天下初定,复驰商贾之律;然市并子孙亦不得仕官为吏”武帝时出告缗令,打击富商大货,实则兼及中等商人。哀帝时重中商贾不得为吏,“犯者以律论”,东汉亦如此,桓谭说:“锢商货不得宜为吏,此所以抑并兼长廉耻也”

——摘编自郑学檬等主编《简明中国经济通》

材料二   1912年,北京政府成立后,经济法制体系逐步建立,同年11月,全国工商会议委求“早日颁布新律,以俾商人有所遵行,俾全国现有之商务得以保障,将来之商务得以振兴”。北京政府顺应工商界的要求,制订颁布了一系列经济法规,如《暂行工艺品奖励章程》的规定,工艺物品及方法的发明及改良者可以申请专利,保护期限最高为5年,从而既有利于促进发明与创新,又在事实上取消了前清时期设厂的所谓垄断“专利”权,有利于鼓励竞争。

——摘编自汪朝光《中国近代通史:民国的初建》

材料三 扩大企业自主权的试点工作的示范收获非常显著,许多地方自行推广试点企业的作法和四川省的经验。1979年7月13日,国务院正式下达了《关于扩大国有工业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的若干规定》《关于国有企业实行利润留成的规定》等5个文件,并通知各省、市自治区及国务院有关部门选择少数企业进行试点。

——摘编自郭德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时期统治者推行抑商政策的措施及其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民国初期经济法制建设的主要内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务院正式下达扩大企业自主权文件的意义。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口开埠以后,作为中部地区最大的漕运中心,武汉往来商人货物络绎不绝。据统计,1895~l913年,全国共设厂矿549家,资本投资总额12028.8万元,其中武汉设厂矿28家,占全国的5.1%,资本投资总额为1724万元,占全国的14.3%。这种比例仅低于上海而远远超过广州、天津等大城市。到1936年,武汉共有工厂516家,资本总额5148.66万元,而纺织和烟草工业占主导地位,资本额纺织业第一。

——摘编自涂戈尔《近代武汉三种文化现象解析》

材料二   改革开放40年,武汉制造快速崛起。2017年,生产钢1694.61万吨,比1978年增长6.53倍;汽车89.78万辆,增长663.33倍;卷烟253.18万箱,增长4.69倍……2017年,轻工业总产值是1978年的104.80倍,重工业总产值是1978年的292.12倍。1978年,公有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国有、集体工业总产值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的82.7%和17.i%。2017年,国有、集体经济比重下降到8.2%,股份制、港澳台及外商投资和私营经济比重迅速上升。在规模以上工业中,股份制经济比重为58.8%,港澳台及外商投资比重为32.8%。

——摘编自《工业在改革开放和转型中快速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武汉工业发展的因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近代相比新时期的武汉工业发展出现的新变化,并从经济角度分析新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