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 道试题
1 . “价格双轨制”是将价格分为“计划内”与“计划外”两种,“计划内”由政府定价,“计划外”由企业自销、买卖双方协定。从1985年开始,“价格双轨制”在我国逐步实行,其范围也从工业品生产资料扩大到其他商品。这一制度
A.割断了经济活动的内在联系B.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资源配置
C.确定了国企改革的正确目标D.得益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2 . 1981年7月,首钢在国务院和北京市的支持下,改变了国家与企业之间分成的办法,开始实行“包死基数,确保上缴,超包自留,欠收自补”的承包制。此后,首钢得到快速发展,职工福利也有了大幅提高。这说明
A.国企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心B.扩大自主权增强了企业的活力
C.承包经营制度是国企改革的方向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
2022-01-17更新 | 360次组卷 | 6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3 . 以下是1986—1987年全国劳模表彰获奖情况,从中可知
1986年7月8日邓稼先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科技委员会副主席、核物理学家
1987年4月11日赵成顺
于敏
艾有勤
李国桥
熊汉仙
鞍山钢铁公司半连轧厂副厂长、高级工程师
核工业部科技委员会副主任、理论物理学家
河北开滦唐家庄煤矿三区采支小队长
广州中医学院副院长
湖北武汉六渡桥百货公司女营业员

A.国家重视科技与经济发展 B.劳动者整体素质提高
C.新时期不再提倡吃苦耐劳 D.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4 . 1980年,国务院批转的国家计委等部门《关于实行基本建设拨款改贷款的报告》规定,从1981年起,凡具有还款能力的企业都由财政拨款改为银行贷款,简称“拨改贷”。1985年起所有预算内基建投资全部实行拨改贷。“拨改贷”的实施
A.扩大了地方权限B.活跃了市场经济
C.明确了经济责任和利益D.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分配关系
2022-01-01更新 | 462次组卷 | 10卷引用: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易错题回顾测试历史试题
5 . 如图是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动的大体趋势。1984年拐点的出现
A.是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的最好证明B.说明国民经济比例达到了合理状态
C.与改革重点由农村转向城市有关D.证实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艰辛
6 . 下图主要表明
A.非公有制经济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B.意识形态调整顺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C.改革开放以来国营企业的发展备受重视D.市场经济体制下政策法规体系完备
2021-11-25更新 | 432次组卷 | 6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2022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7 . 1978年10月,四川省率先打响国企改革第一枪。重庆钢铁公司、宁江机床厂等6家企业进行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的试验,允许年终完成计划后留取少量利润作为企业的基金,并允许给职工发放小额奖金。这一史实可以用来说明
A.四川省是中国改革“试验田”B.四川省已突破计划体制的束缚
C.改革以四川经验为基础D.改革初期仍在计划经济框架中进行
8 . 1980年,国家统配、部管的物资品种达837种,其中国家统配256种,1987年分别为581种和26种,一些重要原材料由国家统配部分,如钢材由74.3%降到47.1%,煤炭由57.9%降到47.2%,木材由80.9%降到27.6%,水泥由35%降到15.6%。据此可知,当时
A.建立市场经济是改革必然B.生产资料流通渠道多元化
C.工业结构呈持续优化之势D.人们消费需求量快速扩张
9 . 1984年,北京一大批科技人员走出大院,创办科技企业,他们在中关村“电子-条街”的形成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是“电子一条街”的主力军。与此相关的主要背景
A.市场经济的广泛认可B.科教兴国战略提出
C.多种所有制齐头并进D.国企进行全面改革
10 . 1982年12月《人民日报》报道,浙江义乌某供销社在改革后,改变了过去“上面来货多少,下面供应多少”的状况,主动深入农户了解他们对生产资料的需求情况,采购农民所需物资;许多职工还积极寻找经营门路,开拓新的市场。出现这一现象是由于
A.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得以理顺B.经济责任制逐步实行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D.现代企业制度的确立
2021-06-13更新 | 11565次组卷 | 96卷引用:河南省顶级名校2022届高三下学期考前真题重组导向卷(三)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