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 道试题
2024·黑龙江哈尔滨·一模
1 . 1978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只有206.4美元,到2000年,中国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4743亿美元,对外贸易规模扩大了约23倍。这反映出中国(     
A.加入 WTO推动了经济发展B.增强企业活力目标实现
C.开放型的经济体系逐渐形成D.计划经济体制的优越性
2024-02-29更新 | 364次组卷 | 9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2 - 2024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黑龙江、吉林专用)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51年伦敦博览会和1866年巴黎国际博览会,清政府都得到英法政府的邀请,但都没有给予重视和积极的回应,没有派员参加。一直到1873年,在奥地利公使的一再催促下,基于外交考虑,清政府才勉强同意工商人等“如有意持精奇之物,送往奥国比赛者,悉听尊便。”这是中国第一次以政府名义正式参加世界博览会。1876年中国参加了美国费城世界博览会,展品共计720箱,6801种,展览占地“八千正方尺”。中国的丝、茶、瓷器、景泰器等在各国中推为第一。在此后的39年间(18671905),中国参加了总共不少于29次博览会。

——摘编自杨东风《中国参加1906年米兰国际博览会研究》

材料二   1978年,新中国首个国际专业技术展——北京多国农机展拉开了博览会迅速发展的序幕。1985年,中国举办了第一个比较正规的国际展览会——亚太贸易展览会,国内博览会迎来了一个新的春天。与此同时,参与国际博览会的事业也迎来了中国世博会的新时代,从1982年新中国首次参加美国诺克斯维尔世博会到2005年参加日本爱知世博会,共13次出洋参赛。而1999年昆明园艺世界博览会的成功举办以及2010上海世博会的成功申办,则标志着我国博览会事业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摘编自《中国与世界博览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清政府对博览会态度的变化及原因。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时期中国博览会事业迅速发展的影响。
2023-11-28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表所示是1978~2017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变化简表。据表可知,这一时期我国(     
年份进出口总额(亿美元)世界排名
1978206.40第32位
19973250.60第10位
200721738.00第3位
201741045.04第2位
A.外贸体系逐渐完善B.逐步构建开放型经济
C.出口商品结构优化D.经济总量在持续增长
2023-01-09更新 | 166次组卷 | 4卷引用:吉林省白山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20世纪80年代中期,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开始的时候广东提出搞特区,我同意了他们的意见,我说名字叫经济特区,搞政治特区就不好了。”下列有关经济特区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经济所有制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多元化结构
②具有高度自治权,包括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
③经济活动以国家宏观经济指导调控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④给予外商投资以优惠与方便,有力增强国民经济的活力
A.①④B.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88年后出现了“十万人才下海南”的现象,数以万计的热血青年跨越琼州海峡,涌向海南,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闯海人”。这些“闯海人”
A.推动了海南经济特区的设立B.以实际行动积极呼应时代潮流
C.为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D.为中国国企改革提供了经验
6 . 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外开放不再局限于沿海。在东北,黑龙江探索沿边开放;在西北,当年的丝绸之路再次成为经济往来的重要纽带;在西南,通往尼泊尔、印度的大小山口摆起了货摊;西南边陲的云南、广西也加入到开放的行列。这表明90年代以来,我国
A.大力引进西方科技与资金B.逐步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C.积极应对世界格局的剧变D.面向各种类型国家开放
2021-03-10更新 | 881次组卷 | 14卷引用: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1981年的中国没有一部法典能避免那种绝大部分投入的资金由国家分配而不是由市场自由获得的经济体制的不确定性。可是,香港对大陆的直接投资却是最多的,而且其投资主要投向是广东省。这反映了中国当时
A.对外开放的进步性B.法治化建设的必要性
C.血缘文化认同的稳定性D.“引进来”政策的优越性
2021-03-09更新 | 334次组卷 | 6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8 . 《大江大河》讲述了1978到1992年间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以宋运辉、雷东宝、杨巡为代表的先行者们在变革浪潮中不断探索和突围的浮沉故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经济特区都来自广东、福建B.城市改革与开放区同时间开始
C.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于1988年D.南方谈话核心是社会主义本质
9 . 1969年5月11日,《人民日报》向全世界报道了一则我国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消息。此后我国形成了不向国内外借债的财政政策,直到1979年12月,我国政府同意接受外国政府提供的第一批贷款,这一政策才被打破。这表明我国(     
A.放弃了单边主义外交政策                                 B.深受苏联模式影响
C.从相对封闭走向主动开放D.积极向西方阵营靠拢
10 . 如图是1988~1994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和外商对我国投资的折线图(单位:亿美元)。这主要反映了中国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确立
C.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D.对外贸易经济占据了主导地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