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51年伦敦博览会和1866年巴黎国际博览会,清政府都得到英法政府的邀请,但都没有给予重视和积极的回应,没有派员参加。一直到1873年,在奥地利公使的一再催促下,基于外交考虑,清政府才勉强同意工商人等“如有意持精奇之物,送往奥国比赛者,悉听尊便。”这是中国第一次以政府名义正式参加世界博览会。1876年中国参加了美国费城世界博览会,展品共计720箱,6801种,展览占地“八千正方尺”。中国的丝、茶、瓷器、景泰器等在各国中推为第一。在此后的39年间(18671905),中国参加了总共不少于29次博览会。

——摘编自杨东风《中国参加1906年米兰国际博览会研究》

材料二   1978年,新中国首个国际专业技术展——北京多国农机展拉开了博览会迅速发展的序幕。1985年,中国举办了第一个比较正规的国际展览会——亚太贸易展览会,国内博览会迎来了一个新的春天。与此同时,参与国际博览会的事业也迎来了中国世博会的新时代,从1982年新中国首次参加美国诺克斯维尔世博会到2005年参加日本爱知世博会,共13次出洋参赛。而1999年昆明园艺世界博览会的成功举办以及2010上海世博会的成功申办,则标志着我国博览会事业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摘编自《中国与世界博览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清政府对博览会态度的变化及原因。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时期中国博览会事业迅速发展的影响。
2023-11-28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94月,邓小平在听取广东省委汇报时,认为给广东某些特殊政策是个好主意,对外开放要找一个突破口,办好试验场。

——摘编自邵维正《邓小平对改革开放事业的历史性贡献》

材料二   我们主动开放市场,积极扩大进口的行动充分表明,中国不以追求贸易顺差为目标,而是致力于在促进经常项目收支平衡的同时,更好地适应国内消费升级、更好地提升国内产业水平、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主席主旨演讲:新时代扩大开放的政策宣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邓小平认为在广东要办好的“试验场”及其“特殊政策”的特殊性。
(2)根据材料二,指出新时代扩大对外开放的主要目的。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开放与改革之间的关系。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至清中叶,朝廷极力控制民间贸易的规模和实力,对于商民出海不但不予鼓励和扶持,反而采取各种措施加以限制,对于东亚海域的庞大市场,始终没有予以应有的重视,不是广开利源大力发展贸易,而是不计经济税收之得失,寓种种限制于对外商品流通之中,中国民间海外贸易势力始终得不到正常的发展,民间海上力量也就难以与有着国家强大支持的西方殖民航海势力相竞争

——摘编自范金民《明清海洋政策对民间海洋事业的阻碍》

材料二   19世纪60年代,晚清政府海军近代化改造和近代海军的建设正式提上议程。1880年,清政府向德国船厂订造铁甲舰定远号、镇远号,在天津设立海军营务处。到1884年初步建成了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水师。然而,在海军建设上,李鸿章等人深信“造船不如买船”,滞缓了本国造船体系的发展,海军无力自行补充。从海军部署情况分析,近代海军部署基本距制造所在地较近,而作为列强侵略重点的区域几乎游离于海防体系之外。在战略指导思想上,重“守”轻“攻”,火炮大口径居多,速射炮较少,使得海军装备吨位重、航速慢、灵活性差,同时甲午海战中“避战保船”的战略防守思想最终损失了制海权,消极防御导致了北洋海军的覆灭。

——摘编自王佳俭《李鸿章与北洋舰队—近代中国创建海军的失败与教训》

材料三   当今世界,中国要成为海洋强国,就必须进行范式创新。以往或通过军事、或通过经济等单一领域手段成为海洋强国的范式将难以被继续复制。中国必须同时兼顾海洋控制、海洋复制和海洋治理三大议题,中国的海洋经济活动早已遍布世界大洋各个角落,中国海上力量在应对海盗、跨国犯罪、恐怖主义、海上安全等全球性问题上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胡波《国际海洋政治发展趋势与中国的战略抉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至清中叶中国海洋政策的指导思想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近代海军建设的历史背景并说明其失败的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建设海洋强国的认识。
4 . 有学者认为,在一系列“边缘革命”的带动下,中国逐渐步入了现代市场经济。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真正的改革先锋不是国营企业,而是那些落后的、被边缘化的群体。在这些“边缘革命”中,意义最为重大的变革是在中国经济最为薄弱的环节农业中爆发。中国政府于1979年着手改善农业环境,然而真正意义上的农业改革是自下而上展开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中国农业改革过程中极其重要,从长远角度看,农民重新获得的经济自由对发展农村经济的意义要重大得多。

材料二   在推动中国市场转型的诸多“边缘革命”中,经济特区的开辟和发展,在推进中国向世界经济开放的过程中,起到了尤为关键的作用。经济特区被视为学习资本主义以实现社会主义先进性的实验室。在整个80年代,政府都因担忧经济特区会被资本主义蚕食而不安。选择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作为首批经济特区,实际上是个折中做法。拥有相同的地理优势的城市并不止这四个,但它们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过于重要,试验中的任何闪失都有可能会对社会主义经济造成毁灭性的打击。经过30年的改革,中国的经济特区得到稳步成长,从中国经济的外围逐渐向核心渗透。

——摘编自【英】罗纳德·哈里·科斯、王宁著《变革中国——市场经济的中国之路》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民重新获得“经济自由”的措施和“经济自由”的含义,并简析农业改革的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选择首批四个经济特区的原因,并说明经济特区设置的作用。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主要特点。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全球化”概念产生于西方社会,最终被全球接受和使用。鸦片战争的失败,使当时先进的中国人相继发现必须从经济、政治、文化和思想上与国际接轨才能实现救亡图存。洋务运动、改革立宪都加速了中国参与国际社会的步伐。1902年梁启超第一次提出了“中华民族”这一概念,认为中华民族由多民族混合而成。1907年杨度认为中华民族更是一个文化共同体。五四运动后,“中华民族”一词几乎家喻户晓。这次“全球化”启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这是一个古老文明重新被西方规则“国际化”的过程。

材料二   十一届三中全会启动了改革开放的进程,此时中国的外部环境是有利的,“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美英等国提出“新自由主义”政策,减少政府干预,如减少个人税和企业税等,扩大海外市场;美苏冷战缓和以及亚洲“四小龙”的崛起等都成为中国参与“全球化”的条件。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8年中国举办北京奥运会。

——摘编自王栋曹德军著《再全球化》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运用史实说明近代中国参与“全球化”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参与“全球化”的有利条件,并比较中国两次参与“全球化”的不同特征。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嘉靖倭乱”的发生,是明朝“海禁”政策导致的全球化与中国市场需求之间相互矛盾和冲突的结果。1567年,嘉靖皇帝痴逝,随后隆庆皇帝即位。隆庆皇帝宣布在津州月港开海,允许津泉两府商人出海贸易,“准贩东、西二洋”,从而形成隆庆开海的局面。有人测算,晚明从月港流入中国的白银,16世纪七十年代年均约28.5万两,八十年代年均约88.9万两,到1600年以后年均达到100万两的规模。伴随着白银的大量流入,中国的商品也源源不断地输送至东南亚各港口。与此同时,明末的海外市场需求也直接刺激了江、新、阔、亭、数等地区的丝织业、棉织业、染织业、制壳业、铁器业、制糖业等行业的发展。

——摘编自陈高胜《隆庆开海:明朝海外贸易政策的重大变革》

材料二 1898年,清廷下话:“欧洲通例,凡通商口岸,各国均不侵占。现当海禁润开,强邻环何,欲图商务流通,隐杜视舰,惟有广开口岸之一法。”经过新政期间的努力,截至辛寒,中国自开商峰(意即中国主动开放的通商口岸,它与条约口岸的实质区别在于是中国政府还是西方列强控制了口岸的政治决策权及行政管理权)的数量已由成成时期的3个增加至19个,如果加上同时期东北开放的16个,其数量已多达35个。

——摘编自杨天宏《近代中国自开商峰研究述论》

材料三 自2013年设立上海自贸区至令今,我国已设立四批自贸区,再加上刚刚宣布的海南自贸区(港),我国的自贸区数量将达到12个,正是这些自贸区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门户。除了海南的跨“级”连跳,直接批准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试点和自由贸易港外,其他已经获批设立的10个自由贸易区最有机会实现升级“自贸港”。

——整理自侯名芬《我国创办经济特区的历史进程和当代价值新论》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隆庆开海的历史背景,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比较隆庆开海与晚清自开商埠的异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晚清自开商埠。
(3)根据材料三,简析新时期中国自贸区(港)设立的作用。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9年经济大危机使各国进出口大幅萎缩。1930年6月,美国国会通过了《霍利一斯穆特关税法案》,提高了890种商品的进口税率。该法案引发了一场世界性的关税大战,法案一经实施即有33个国家提出抗议,7个国家采取报复措施。到1931年底,欧洲各国进口税比1929年提高60%-100%,关税混战彻底动摇了资本主义世界自由贸易体制。

——摘编自高德步《世界经济史》

材料二 1952年中国成立对外贸易部,统一管理对外贸易,按经营商品实行分工,下设15个对外贸易专业进出口公司。各级外贸公司的盈利一律上缴中央财政,亏损亦由中央财政负担;国家制定对外贸易的指令性计划切外贸活动必须按照指令性计划进行。

1984年中国政府正式推行贸易改革,简政放权,减少中央对贸易的集权控制。到1985年,只有约100种产品根据指令性计划出口,另外,有约100种产品根据指导性计划出口,国家只下达这些产品的总出口指标,其余产品全由市场决定。各省市和部委逐步被批准建立自己的外贸公司,广东和福建还享受一些特殊的外贸政策。1988年开始推行承包责任制,生产企业和外贸公司独立经营,自负盈亏。

——摘编自赵志芳《中国工业化的历史变迁与对外贸易政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关税战的目的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政府在建国初期和20世纪80年代外贸体制形成差异的原因。

8 . 民法是规定公民和法人的财产关系以及跟它相联系的人身非财产关系的各种法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并无现代意义的民法,编纂民法典之议始于19世纪末。1902年光绪帝下诏参酌外国法律,改订律例。1908年始编纂民法典,引进了西方民法典的立法理念和编纂方法,于1910年完成《大清民律草案》,但未及正式施行。

—摘编自《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

(1)依据材料,概括《大清民律草案》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编纂民法典之议始于19世纪末”的国内背景,并指出民法典“未及正式施行”的直接原因。

材料二1954~1956年,新中国着手起草第一部《民法典草案》。此后,由于发生“整风”“反右”等政治运动,民法典起草工作被迫中断。1962~1964年,虽完成《民法典草案(试拟稿)》,但因“四清运动”而中断。以上只是表面原因,关键原因则是不具备其赖以存在的经济社会条件。

—摘编自梁慧星《制定民法典的设想》等

(2)依据材料二,概括两次民法典起草工作中断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的“经济社会条件”。

材料三1979年,我国第三次起草民法典,但经济体制改革刚刚开始,条件还不具备。1985年,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深入,民事生活越来越活跃,客观上迫切需要制定一部全面调整各种民事关系的基本法律,于是1986年颁布民法通则。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向。随后,与之相适应的担保法、合同法等单行法相继制定。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民法典的起草加快。2017年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并提出争取2020年形成统一的民法典。

—摘编自梁慧星《中国民法典编纂的几个问题》等

(3)依据材料三,归纳改革开放以来编纂民法典的基本历程。这一历程反映了怎样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推动形成统一民法典的有利因素。

2017-08-04更新 | 3567次组卷 | 35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80年,建立第一批经济特区。1988年,设置海南经济特区。1984年,进一步开放大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从1985年起,相继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1990年,决定开发与开放上海浦东新区。

——《中国对外开放大事记》

材料二   30年来,海南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2017年,海南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462.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增长226.8倍……现代服务业、热带农业、新型工业迅速成长,交通、电力、水利、通信等基础设施日趋完备……国际交流合作空前扩大,成功举办18届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在全国率先建设生态省,大气和水体质量保持领先水平。

——摘编自习近平《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三   海南是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地理位置独特,拥有全国最好的生态环境,同时又是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具有成为全国改革开放试验田的独特优势。……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

——摘编自习近平《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
(2)据材料二,归纳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年所取得的成就。
(3)据材料三,概括海南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优势。

2018-06-22更新 | 142次组卷 | 5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