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6 道试题
1 . 1984年,邓小平指出:“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要得到发展,必须坚持对外开放。”为扩大开放,中国这一年采取的措施是
A.设立沿海开放城市B.设立沿海经济开放区
C.设立海南经济特区D.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2017-08-10更新 | 177次组卷 | 8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第五十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下面为中国对外开放空间扩展示意图,这体现出我国改革开放
A.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带
B.多领域、多地域开放
C.形成多层次开放格局
D.旨在开发中部和西部
3 . 在南方的“特区”行走了10年后,一个有着全新内涵的地域名称“新区”,被书写进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这里所指的新区是
A.上海浦东B.长江三角洲C.天津滨海D.珠江三角洲
4 . 20世纪90年代,中国政府提出对外开放的沿海、沿边、沿江、沿路的“四沿战略”。其中“沿江”战略的目标是推动长江流域的全面开放,以贯通东西,辐射南北。为此采取的重大措施是
A.开放港口城市
B.开辟经济开放区
C.浦东的开发开放
D.开放长江三角洲地区
5 . 1979年广东设想划一个地方出来,搞改革开放,然后全面推开。邓小平很赞成,说:“还是叫特区好,陕甘宁开始就叫特区嘛!中央没有钱,可以给些政策,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从上文中可以看出,特区“特殊性”的实质是
A.实行特殊的经济发展政策
B.采用特殊的经济管理办法
C.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突破计划经济体制的限制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全球化”概念产生于西方社会,最终被全球接受和使用。鸦片战争的失败,使当时先进的中国人相继发现必须从经济、政治、文化和思想上与国际接轨才能实现救亡图存。洋务运动、改革立宪都加速了中国参与国际社会的步伐。1902年梁启超第一次提出了“中华民族”这一概念,认为中华民族由多民族混合而成。1907年杨度认为中华民族更是一个文化共同体。五四运动后,“中华民族”一词几乎家喻户晓。这次“全球化”启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这是一个古老文明重新被西方规则“国际化”的过程。

材料二   十一届三中全会启动了改革开放的进程,此时中国的外部环境是有利的,“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美英等国提出“新自由主义”政策,减少政府干预,如减少个人税和企业税等,扩大海外市场;美苏冷战缓和以及亚洲“四小龙”的崛起等都成为中国参与“全球化”的条件。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8年中国举办北京奥运会。

——摘编自王栋曹德军著《再全球化》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运用史实说明近代中国参与“全球化”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参与“全球化”的有利条件,并比较中国两次参与“全球化”的不同特征。
7 . 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层次是( )
①沿海开放城市②经济特区③沿海经济开放区④内地开放城市
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②①③④D.②③①④
2019-01-30更新 | 482次组卷 | 17卷引用:2015-2016学年吉林省汪清县第六中学高一下期期末历史试卷
8 . 市场是一种古老的制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市场不但在或大或小的范围里存在,而且常常扮演着重要角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其余坊巷市井,买卖关扑,酒楼歌馆,直至四鼓后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卖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

——(宋)耐得翁《都城纪胜》

材料二   今自夷人来厦开市,凡洋货皆系夷商自行转运,闽省并无赴粤之商,粤省亦鲜来闽之贾,且该夷除贩运洋货外,兼运洋布洋棉,其物充积于厦口,内地之商贩,皆在厦运入各府销变,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由是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商人多不贩运;而闽产之土布土棉,遂因之壅滞不能出口……今闽省向销之江浙棉布及洋货等物,因被英夷所占,不克畅销,纵使竭力招徕,而全省之一隅之地,民间服用无多,又不克转鬻他省.揆之事势,断不能使华夷两货,并用兼行,是即有愿往江浙等省贩货之人,而销既不多,势必裹足;况现在商俱疲乏,更属招之不前。

——彭泽益《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第一卷

材料三   1958年春,上海农村根据中共中央的号召,开始了农业生产“大跃进”。同年9月21日,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上海农村建立了第一个人民公社,即上海县七一人民公社。到9月30日,郊区10个县全面实现人民公社化,共建立103个人民公社,几乎所有农户都参加,平均每个人民公社达8000多户……结果严重损害了农民的积极性。

——《上海农业志》

材料四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作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同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一样,是我国对外经济联系的桥梁,进出口的重要基地。它要把国外的先进技术、设备引进来,加以消化、吸收、创新,向内地转移,推动科技进步……尤为重要的是,必须面向世界,发展出口贸易,开拓国际市场,为增加我国的外汇收入多作贡献。

——《长江、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座谈会纪要》

材料五   “计划多还是市场多,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1)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市场发展的特点。
(2)材料二本质上反映了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农村生产关系中的什么教训?
(4)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对外开放形成了怎样的格局?
(5)材料五中邓小平对“计划”和“市场”是如何认识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1世纪初中国主动融入世界市场的重大举措。

2019-06-18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吉林省延边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是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C.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内地
D.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2017-08-07更新 | 131次组卷 | 22卷引用:2010年吉林省吉林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10 . 2010年,浦东新区迎来了浦东开发与开放20周年纪念,从阡陌农田到楼宇林立,从冷僻土地到繁华都市,从默默无闻到世界瞩目,浦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浦东开发标志着中国
A.全方位开放格局正式形成
B.对外开放向纵深发展
C.对外开放的重心发生转移
D.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形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