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以来,全球范围内的资金流动、人才流动和技术转移日益频繁。从1930年到1990年,随着世界全新沟通的实现,空运成本已从平均每英里68美分降到11美分,纽约与伦敦的三分钟的电话费从244美元降到3美元。1964~1965年在纽约举行的世界展览会上,沃特·迪士尼公司的一句广告语说:“世界太小了。”

——摘编自高德步、王珏《世界经济史》等

材料二   海南在30多年里书写全国最大改革“试验田”的春天故事,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国的一个重要窗口。海南是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具有实施全面深化改革和试验最高水平开放政策的独特优势。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分步骤、分阶段建立自由贸易港政策和制度体系。这是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立足当前、着眼未来、审时度势作出的历史性战略决策。

——摘编自《人民日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述“世界太小了”这一广告语出现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海南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对支持和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意义。
2020-10-05更新 | 2922次组卷 | 26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遂宁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邓小平曾如此解释中国对外开放格局:“为什么我考虑深圳开放?因为它对着香港;开放珠海,是因为它对着澳门;开放厦门,因为它对着台湾;开放海南、汕头,因为它们对着东南亚。浦东就不一样了……”浦东开发的主要背景是
A.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立,环太平洋经济圈迅速崛起
B.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C.中共十四大召开,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
2019-06-03更新 | 295次组卷 | 25卷引用:2011届四川省南充高中高三第七次月考历史卷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代扬州是大江南北水陆交通的枢纽。自安史之乱起,北人大批南下,扬州人口急剧增加。手工业的发展为市场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很多外地甚至外国产品也源源而来,遂形成国际性经济都会。由于人口增加和工商业活动的集中,市民及工商业者很多都侵衢(街)造宅,结果不仅在扬州的官河两岸出现了十里长街市井连的繁华商业街,夜市也随之兴盛起来。

——摘编自李廷先《唐代扬州工商业的发展》

材料二   英国城市人口数量与比例变化

年份英国人口(千人)城市人口(千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百分比
17517390165722%
180110755348832%
1851208791119454%

——依据赵煦《英国早期城市化研究》

材料三



(1)依据材料一概括唐朝中期以后扬州商业有怎样的发展?结合所学分析原因。
(2)依据材料二指出1751~1851年英国人口有哪些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导致这些变化的相关因素。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归纳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图中两座城市发展迅速的共同原因。
2021-07-07更新 | 46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仁寿第一中学北校区2020-2021学年高一7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对外贸易逐渐被动纳入世界贸易体系。当时清政府出口的商品,由国际市场行情决定,但以生产资料产品出口为主…洋货从19世纪70年代后如湖水般涌入中国市场。在1877年之前,清政府对外贸易顺差和逆差交替出现。但从1877-1949年,中国出现了连续长达72年的贸易逆差。

材料二 30多年来,对外经济开放在坎坷中走向前进,取得了伟大的历史成就。出口总额由1978年的97.5亿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12180.1亿美元,进口额由108.9亿美元增加到9558.2亿美元。随着我国技术进步和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出口商品中工业制成品比重超过90%,改变了用大量初级产品来换取工业品的不利贸易局面。特别是2001年以来,对外贸易产品结构日趋合理,高新技术产品比重逐渐加大,高新技术产品在出口贸易中的比重从2002年的20.8%提高到2008年的29.1%,这从一个侧面印证了我国科技水平的提高。

——以上材料皆摘自曹令军《近代以来中国对外经济开放史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后期中国对外贸易与1978年以来中国对外贸易的不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78年以来我国对外贸易能够取得伟大历史成就的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就中国来讲,汉唐宋元这几个领先世界的朝代都是国际贸易逆差,通货纯流出。

只是到了明代和清前中期,出现了历史性的反转:中国在国际上变得“只卖不买”,至少是“多卖少买”。我们卖出自己的产品,而且往往卖得很廉价,价格很有“竞争力”,却不买或很少买外国货,只愿收银子。于是出现巨额的顺差,外边的白银大量涌进中国,最初是日本银,后来受是海量的拉美银,形成了所谓的“白银时代”。……与汉唐宋元那时“富国(相对于交往对象而言)的逆差”形成对照,所谓明清时期的“白银时代”其实是“穷国的顺差”。

——摘编自秦晖《古商路上的逆差贸易》

材料二   1978年,中国货物贸易的进出口总额为206.4亿美元。其中出口贸易额为97.5亿美元,进口额为108.9亿美元,占世界同期货物贸易的比重不足1%,排名世界第32位。2013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为4.16万亿美元。其中出口额为2.21万亿美元,进口额为1.95万亿美元,贸易顺差为2597.5亿美元。中国经济总量已位居世界第二位,成为第一大出口国、第二大进口国、第二大吸收外资国、第三大对外投资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占世界经济的份额明显上升,……据2012年的外资企业联合年检,占中国企业总数量3%左右的外资企业,创造的工业产值占到全国工业产值的25%,创造的税收占到全国税收的20%。另一方面,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步伐不断加快。对外直接投资涉及的领域涵盖了贸易、生产加工、资源开发、交通运输、承包工程、农业及农产品综合开发、医疗卫生和旅游餐饮及咨询服务等.近年来,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大项目不断增加,技术含量日益提高,以高铁、通信网络、应用软件等高科技产品的开发为主的高科技企业在全球布局。

——摘编自高德步、王珏《世界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贸易顺差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贸易顺差的新特点及其成因。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世纪8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西方经济学”著作被翻译、介绍到国内……时所选书目190多部。

——摘自梁小民:《西方经济学名著精览》序言

材料二本书作者约翰·哈罗德·克拉潘(JohnHaroldClapham1875~1946)是现代英国著名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担任过剑桥大学英王学院副院长、英国经济史学会会长、不列颠科学院院长等职,1943年受封为爵士。本书很有参考价值。在资产阶级学者有关英国经济史的作者中,本书是篇幅很大、史实周详、资料比较丰富的一种……有助于我们了解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过程。……从本书的字里行间不难看到,克拉潘同英国许多资产阶级学者一样,否认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坚决否认英国资本主义发展中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力图证明英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和发展给英国劳动人民,带来的不是苦难而是幸福……所有这些,都是对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历史的严重歪曲。

——摘自顾林:《现代英国经济史》(1986年版)中译本前言

上述材料反映了20世纪80年代我国翻译出版领域的多种现象。指出其中一种现象并说明形成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