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6 道试题
1 . 下列两幅图表明,20多年以来,深圳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其原因是
A.引进先进技术
B.对外开放
C.英国向世界各地传播其生产方式
D.推动了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2018-04-24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海林市朝鲜族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经济特区中“特”在于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方法,经济特区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特别行政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深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实现利税、人均创汇和消费水平,均居全国首位,创造了脍炙人口的“深圳速度”。“深圳速度”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B.特殊地理区位优势
C.深化政治体制改革D.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4 . 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是不可阻挡的历史发展趋势。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史实回答问题。

材料一火车、轮船、电报等新式交通工具和电讯器材的出现,把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紧紧联结在一起。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使欧洲到印度的航路缩短了4000英里。1914年竣工的巴拿马运河则使旧金山到利物浦的航程近了5666英里。轮船的不断更新使航速大大提高,欧美航程从42天缩短为5天,从伦敦到加尔各答也由3个月减为18天。此外跨洲铁路的修建,加强了洲际联系。有线电报、电话和无线电报的普及,使世界通讯网络得以形成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经济全球化刚刚起步之时,中国开始改革开放;上个世纪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潮流真正形成之时,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本世纪初经济全球化加速扩张之时,中国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在这三十年的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中国踩着历史节奏,每一步都没落空。

(1)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科技进步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国是怎样踩着这三个历史节奏全面融入全球化潮流的?

5 . 深圳能成为一夜崛起的城市,主要得益于
A.引进了外资
B.国家减免了税收
C.地理位置优越
D.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
2017-09-01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十九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整个 20 世纪 90 年代,国内各地区的对外开放沿着两个主要方向展开:中国政府于 1990 4 月作出了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战略决策。1993 年,国务院又决定对芜湖、九江、武汉、岳阳、重庆五市也实行沿海开放城市政策。这样,长江流域的产业密集带,在浦东这一龙头的带动下,有可能迅速腾飞。1993 年, 国务院还决定开放合肥、南昌、长沙、太原、西安等 11 个省会城市,同时又把沿边省份的 4 个省会城市哈尔滨、长春、呼和浩特和石家庄作为开放城市,享受沿海开放城市的优惠政策。到 20 世纪 90 年代初期, 中国初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对外开放格局。

                                          ——整理自吴敬琏《当代中国经济改革教程》等

材料二     20 世纪 90 年代初,在中国改革面临重大抉择的历史关头,邓小平于 1992 年春视察南方并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就“市场经济”是不是必然姓“资”,以及社会主义可不可以搞市场经济问题,做了清楚明白的回答,这一论断突破了传统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模式。

                                               ——马远之《世界六百年与中国六十年》


(1)阅读材料一,概括 20 世纪 90 年代中国对外开放的两个方向;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到 20 世纪 90 年代初期,中国初步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简述 20 世纪 90 年代,中国共产党贯彻邓小平南方谈话中有关市场经济思想的表现。
7 .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首先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分别在下列哪几个省
A.广东、海南
B.广东、广西
C.广东、福建
D.广东、浙江
2017高一下·江苏南通·学业考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84年,邓小平指出:“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要得到发展,必须坚持对外开放。”为扩大开放,中国这一年采取的措施是
A.设立沿海开放城市B.设立沿海经济开放区
C.设立海南经济特区D.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2017-08-10更新 | 177次组卷 | 8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有人在回忆我国特区创建时说道:“对特区的非议很多,有人还发来一本《租界的由来》的小册子,似乎办特区就会办成租界、殖民地。”对“租界”和“特区”的理解,错误的是
A.租界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在外国干涉下被迫开放的
B.特区是新中国主动开放的表现
C.两者的目的都是促进中国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D.两者性质不同
10 . 新航路开辟后,经济全球化不断向纵深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市场、货币、人员、商品、物种和科技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要素,有学者认为,由于这些要素的推动,经济全球化起源于16世纪。


(1)结合所学知识,任选出市场、货币、人员中的两个要素,论证经济全球化起源于16世纪的观点。

材料二   二战使美国的力量空前强大,为美国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和政治经济利益的要求建立美国主导下的资本主义世界秩序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这一秩序的基础就是能够带来世界经济繁荣的所谓“全球自由经济体制”,其核心内容是各国按照比较优势原则从事国际贸易,输出或接受跨国投资,以此形成相互依存的世界体系,这种经济体系又必须由新的国际权力结构加以保障。

——岳建勇《全球时代的美国与中国》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为构建“全球自由经济体制”采取的措施及积极作用。

材料三   自近代中国人被西方国家强行纳入全球化过程后,曾经坐失了一次又一次改变自己在世界经济体系中边缘地位的机会。┅┅1978年以后,中国新的现代化领导人面对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紧紧抓住其为中国所提供的有利外部环境和宝贵发展时机,结束了与世隔绝状态,转变了经济发展模式,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主动加入到了全球化过程中。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78年以后,中国是如何主动加入到全球化过程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