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2 道试题
1 . 有学者认为,在一系列“边缘革命”的带动下,中国逐渐步入了现代市场经济。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真正的改革先锋不是国营企业,而是那些落后的、被边缘化的群体。在这些“边缘革命”中,意义最为重大的变革是在中国经济最为薄弱的环节农业中爆发。中国政府于1979年着手改善农业环境,然而真正意义上的农业改革是自下而上展开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中国农业改革过程中极其重要,从长远角度看,农民重新获得的经济自由对发展农村经济的意义要重大得多。

材料二   在推动中国市场转型的诸多“边缘革命”中,经济特区的开辟和发展,在推进中国向世界经济开放的过程中,起到了尤为关键的作用。经济特区被视为学习资本主义以实现社会主义先进性的实验室。在整个80年代,政府都因担忧经济特区会被资本主义蚕食而不安。选择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作为首批经济特区,实际上是个折中做法。拥有相同的地理优势的城市并不止这四个,但它们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过于重要,试验中的任何闪失都有可能会对社会主义经济造成毁灭性的打击。经过30年的改革,中国的经济特区得到稳步成长,从中国经济的外围逐渐向核心渗透。

——摘编自【英】罗纳德·哈里·科斯、王宁著《变革中国——市场经济的中国之路》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民重新获得“经济自由”的措施和“经济自由”的含义,并简析农业改革的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选择首批四个经济特区的原因,并说明经济特区设置的作用。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主要特点。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习近平主席在2018年新年贺词中指出:“2018年,我们将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我们要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进行到底。”

材料二:“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全是自己的。”

材料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央批准在广东、福建两省的个别地区建立经济特区。经济特区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

——《改革开放三十年》

材料四: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作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同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一样,是我国对外经济联系的桥梁、进出口的重要基地。它要把国外的先进技术、设备引进来,加以吸收消化创新,向内地转移,推动科技进步……尤为重要的是,必须面向世界,发展出口贸易,开拓国际市场,为增加我国的外汇收入多做贡献

——《长江、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座谈会纪要》

材料五:中国部分年份经济发展指标简表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城镇人口(亿)上网用户总教(万)恩格尔系数(%)
1978年3624.11.757.5
2001年959334.56680041.9

注: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指出占家庭总指出的比重,它能够说明(反映)家庭生活活水平的程度。


(1)“40年间,改革开放成为中国发展最显著的特征,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请指出作出“改革开放”决策的党的会议名称,概括这次会议的伟大意义。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是什么?对我国农村经济建设产生了什么影响?
(3)请指出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过程中,中共十四大作出的重大决定。
(4)依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的特点是什么。
(5)材料五反映了中国社会发生哪些重大变化?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代化建设作为中国共产党工作的重点……必须对经济管理体制和经济管理方法实行认真的改革;必须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努力采用世界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必须加强科学和教育工作。这次会议标志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步入改革、开放的时期。

——摘自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党的工作重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次会议的重要意义。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包产到户”对我国农村经济产生的积极影响。

材料三   当今世界,任何国家都难以在封闭的状态下得到发展。中国政府将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更加积极地推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

——江泽民在香港“2001《财富》全球论坛”开幕晚宴上的讲话


(3)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积极地推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的具体表现。
2019-01-06更新 | 72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塘栖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复习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广州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从秦汉时代至鸦片战争之前的二千年里,广州港的对外贸易几乎都居全国港口的中心地位。1842年,清政府被迫开放广州等五处为通商口岸。这是广州港由宗主国独立自主的贸易港口变成殖民地性质的贸易港口,并在外贸地位上逐渐衰落的转折点。1843年到1853年,广州港生丝出口量从1430担增加到3662担,而同时期上海生丝出口量则从零增加到46655担

——摘编自程浩《试论鸦片战争后广州港对外贸易地位的变化及其原因》

材料二   一九七九年四月,广东省委领导同志向小平同志汇报时提出:希望中央下放若干权力,让广东对外经济活动中有较多的自主权.小平同志十分赞同这一设想,他向中央倡议批准广东的这求。“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标语在深圳蛇口矗立了三十年。过去,深圳人在它的激励下,创造了“深圳速度”,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现在,深圳人经过反思,开始了由“速度深圳”向“创意深圳”转型。未来,深圳人将赋予时间和效率全新的意义,让深圳再次先行

——据谷枚《回忆邓小平》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指出鸦片战争后广州港发生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深圳特区设立的过程,并分析深圳特区由“速度深圳”向“创意深圳”转型的国际、国内因素。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盛行时之汴京市场形式已大改观:第一,随处皆有小卖行贩,交易并不限于市区。第二,随处街面,皆有商店酒楼旅舍瓦子(即戏场)之开设,场市分区之形式全不存在,第三,交市时间上之限制,亦不存在,每日自天未明至于深夜或竞通宵,皆有交市之行为。第四,商店之开设,交易之举行,虽脱离市区地域之限制,然常有多数同业商店及多数同业贾贩之交市,集合于特殊之街巷,或特殊便利之地点,称之为“行”或“市”。

——李剑农《中国古代经济史稿》

材料二   7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广东省委和福建省委关于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的两个报告。……决定:对广东、福建两省的对外经济活动给以更多的自主权,以充分发挥两省的优越条件,扩大对外贸易。把经济尽快搞上去。

——中国经济网:1979年大事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宋朝“汴京市场形式之大改观”的主要表现。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的“特殊政策”是什么政策。以福建省为例,简要说明中国对外开放的战略步骤和格局特点。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改革开放大事记—1984年(部分)

1月邓小平第一次视察经济特区,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4月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
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写入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
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讨论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12月中英两国政府在北京正式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摘自《历史》必修一、二、三

材料二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制度创新”是发展引擎,一条重要途径就是“试点”。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等的改革都是从“试点”开始探索,形成可推广的经验,最后上升为总体性的制度成果,在全国大范围铺开。这种方式把改革自上而下的战略部署与基层自下而上的创造积极性结合起来,集思广益,在改革不断深入的同时保证社会的稳定。

——摘自宋学勤《改革开放40年的中国社会》

(1)1984年是改革开放进程中重要的一年。根据上表所列资料及所学知识,概述这一年我国在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的重要变化。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指出农村和企业经济体制改革有哪些“制度创新”?

2018-11-07更新 | 1970次组卷 | 23卷引用:湖南省怀化市麻阳县三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线上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一阶段1979-1984年农村改革引发城市国企改革
第二阶段1985-1992年探索向市场经济转轨
第三阶段1993-2002年完善市场机制
第四阶段2002年至今探索市场效率与社会公平相统一
——摘编自陈永昌《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历史回顾》

材料二

都说中国是“世界工厂”,这家工厂到底有多大?外媒对此曾有统计:中国生产了全球60%的水泥,45%的钢铁,50%的玻璃,25%的汽车,40%的船舶,70%的智能手机,90%的笔记本电脑,80%的空调,65%的冰箱,40%的鞋子,50%的猪肉,等等。2010年,中国制造业产值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这个第一,美国从1895年到2009年,稳坐了100多年。

—摘编自《改革开放十大奇迹:重新定义了这一代中国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阶段我国改革开放的主要经济举措,并说明第三阶段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的成就。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改革开放的认识。

8 . 近现代以来,世界经济发生了很大变化。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世界正在成为一个经济单位。南北美洲和东欧(与西伯利亚一起)生产原料,非洲提供人力,亚洲提供各种奢侈商品,而西欧则指挥这些全球性活动,并愈益全力于工业生产。

—《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1)依据材料概括世界发生的变化,并指出导致这种变化的历史事件。

(2)观察上图,分析19世纪晚期英国海外贸易的特点及形成的主要原因。

(3)近代以来,中国人为迎接工业文明的挑战、努力融入世界经济大潮而不懈努力。观察下列图片,分别指出与其对应的历史事件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9 . 时代不同,人们的消费观念也不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奢则不孙(恭逊),俭则固(寒酸)。与其不孙也,宁固。
——《论语》
材料二 明朝后期“(暴富之家)男子服锦绮,女子饰金珠,是皆簪拟无涯,逾国家之禁也。”
——嘉靖《太康县志》
材料三 鸦片战争之后,崇尚洋货逐渐成为一种时尚,“消费品都要带个洋字”。民国初年,出现了倡导使用国货运动,“消费品都要带个华字”。
材料四 山东城镇居民“九五”时期消费结构表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一、二反映的不同消费观念。并指出材料二消费观念反映的社会现象。
(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近代中国出现“崇尚洋货”和“倡导国货”的原因。
(3)据材料四概括这一时期山东城镇居民消费观念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4)综上所述,你认为影响消费观念的因素有哪些?

10 . 中国与世界,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中国的发展变化与世界息息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朝后期,玉米、番薯等美洲粮食作物通过多种途径传入中国,逐渐得到推广。番薯“亩可得数千斤,胜五谷几倍”,玉米“种一收千,其利甚大”,大大缓解了“民食问题”,人们遂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劳力和土地等去发展经济作物,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因此深受影响。而粮食生产革命和人口爆炸互为因果,清代以来,人口压力不断增加,原本人烟稀少的广大山区,因为“老林初开,包谷不粪而获”和番薯“备荒第一物”的特性,玉米、番薯等栽种遍野,“生齿日繁”。“棚民租山垦种,阡陌相连,将山土刨松,一遇淫霖,沙随水落,倾注而下,溪河日淀月淤,不能容纳。”

—摘编自何炳棣、陈树平等的研究成果

(1)据材料一中现象是什么历史事件产生的后果?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述美洲作物传入对明清中国的影响。

材料二晚清政府进出口贸易额(单位:两白银)

年代进口出口
188588,200,01865,005,711
1895171,696,715143,293,211
1905447,100,082227,888,197

(2)从材料二中的表中可以获取哪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材料三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建国以后,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还是闭关自守,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难。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

—《邓小平文选》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原因。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