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2 道试题

1 . 全球化是当今国际经济的基本特征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黄金,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需要的一切,同时也就取得把灵魂从炼狱中拯救出来,并使灵魂重享天堂之乐的手段。

—哥伦布

(1)根据材料一,指出促使哥伦布探索新航路的直接动力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如何理解哥伦布探索新航路具有“非正义的进步性”。

材料二

【图14和图15中箭头所指的框内为近代初期欧洲的贸易中心区】

(2)根据材料二,指出欧洲贸易中心区的变化情况及其对欧洲产生的影响。

材料三早在13、14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已经形成,欧洲在其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这不仅因为欧洲的经济总量远远无法与亚洲的中国、印度相比,还由于欧洲人在从亚洲输入香料、丝绸、瓷器、棉织品等商品时,能向亚洲销售的产品极少,多数情况下只能以金、银等贵金属交易,欧洲的贵金属货币日益紧缺。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这种处境开始改善。但一直到18世纪,原有的世界经济贸易格局仍没有改变。随着欧洲人越来越广泛深入地融入和利用既存的经济贸易体系,并在其中发挥日益增大的影响力,到19世纪欧洲终于成为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

—《白银资本》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3—19世纪在世界经济贸易中欧洲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简要分析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材料四

(4)根据材料四中的图16,概括指出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特点。结合图17及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对外贸易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

2 . 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追溯中华民族的强国之梦和不懈探索的伟大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建设,新中国不仅赢得了政治上的独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已经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到确立和坚持,而且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了工业化从无到有的问题……一些尖端科学技术领域的重要成就,显示了中国丰厚的智力资源。

材料二 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1979年,中国农民以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改革的序曲,安徽和四川等一些农村开始试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同一年深圳、珠海等4个经济特区开始筹建,打开了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材料三 100年是漫长的也是短暂的,在人类告别风云变幻的20世纪时中国告别了上个世纪曾经的苦难,经过100多年的求索与奋斗,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中国以新的面貌融入了世界。世纪跨越,中国人跨越的绝不仅仅是一个时间的节点,伴随着国家一起迈入21世纪的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     

——以上材料摘自《复兴之路》解说词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新中国“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建设”在哪些方面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80—90年代中国为搞活经济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和外交方面说明在世纪跨越的关键时期,中国如何“以新的面貌融入了世界”?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发展道路的选择上进行过哪两次成功的实践探索?
3 . 深圳和上海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代表城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开放后的深圳当年共与客商签订885个项目,协议投资额达51亿港元,其中中外合资合营的投资额占总投资额的903%.与此同时深圳人口激增,到1983年底就从原来的2万增至30万,蔬菜供应空前紧张。当时国家统一定价青菜0.05元/斤,深圳种菜成本是0.3元/斤。后来开放市场,让市场决定菜价,菜价飙升至1.2元/斤,后稳定在0.4元/斤。

——根据《深圳口述史》(下卷)整理

材料二:1984年春,邓小平视察完深圳来到上海,发现两个城市的反差惊人。1990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开发上海浦东地区,把中国最大城市上海推上舞台,等于向世界宣告中国改革开放将扩大范围、提高层次,继续推进。中共十四大和十五大都强调,浦东在体制创新、产业升级、扩大开放等方面走在前面。2008年,浦东的国民生产总值从1990年的60亿人民币增长到了2007年的2750.76亿元,占上海国内生产总值和工业生产总值的进出口贸易的和外商投资总额的

——(美)库恩《中国30年》


(1)结合所学,写出除深圳外的经济特区。阅读材料一,概括深圳经济特区的建设经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90年以来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中有利于浦东开发开放的重大举措。分别概述深圳等经济特区和浦东在改革开放中的历史地位?
2018-03-26更新 | 155次组卷 | 2卷引用:【校级联考】浙江省温州市新力量联盟2018-2019学年高一(上)期末历史试卷

4 . 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是不可阻挡的历史发展趋势。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史实回答问题。

材料一火车、轮船、电报等新式交通工具和电讯器材的出现,把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紧紧联结在一起。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使欧洲到印度的航路缩短了4000英里。1914年竣工的巴拿马运河则使旧金山到利物浦的航程近了5666英里。轮船的不断更新使航速大大提高,欧美航程从42天缩短为5天,从伦敦到加尔各答也由3个月减为18天。此外跨洲铁路的修建,加强了洲际联系。有线电报、电话和无线电报的普及,使世界通讯网络得以形成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经济全球化刚刚起步之时,中国开始改革开放;上个世纪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潮流真正形成之时,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本世纪初经济全球化加速扩张之时,中国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在这三十年的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中国踩着历史节奏,每一步都没落空。

(1)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科技进步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国是怎样踩着这三个历史节奏全面融入全球化潮流的?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整个 20 世纪 90 年代,国内各地区的对外开放沿着两个主要方向展开:中国政府于 1990 4 月作出了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战略决策。1993 年,国务院又决定对芜湖、九江、武汉、岳阳、重庆五市也实行沿海开放城市政策。这样,长江流域的产业密集带,在浦东这一龙头的带动下,有可能迅速腾飞。1993 年, 国务院还决定开放合肥、南昌、长沙、太原、西安等 11 个省会城市,同时又把沿边省份的 4 个省会城市哈尔滨、长春、呼和浩特和石家庄作为开放城市,享受沿海开放城市的优惠政策。到 20 世纪 90 年代初期, 中国初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对外开放格局。

                                          ——整理自吴敬琏《当代中国经济改革教程》等

材料二     20 世纪 90 年代初,在中国改革面临重大抉择的历史关头,邓小平于 1992 年春视察南方并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就“市场经济”是不是必然姓“资”,以及社会主义可不可以搞市场经济问题,做了清楚明白的回答,这一论断突破了传统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模式。

                                               ——马远之《世界六百年与中国六十年》


(1)阅读材料一,概括 20 世纪 90 年代中国对外开放的两个方向;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到 20 世纪 90 年代初期,中国初步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简述 20 世纪 90 年代,中国共产党贯彻邓小平南方谈话中有关市场经济思想的表现。

6 . 全球化是人类发展的趋势之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6世纪,美洲的一种辛辣调味品传入欧洲,为欧洲饮食带来新的味道,颇受欢迎,被称为“西班牙胡椒”。到17世纪,欧洲人能够在餐桌上品尝到来自海外的美味,主要是荷兰人的功劳。

——据《欧洲文化史》等

(1)材料一描述的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材料二:在1750年,中西方的差距并不大;到了1850年,双方的差距不啻天壤之别。这不仅是中西方的差距,也是东西方的差距。到19世纪中期,印度完全沦为殖民地,埃及岌岌可危,地跨欧亚非的奥斯曼帝国风雨飘摇,伊朗横遭列强干涉。关于中西方差距拉大的原因,学术界现有三大基本观点:

①主要是中国落后了;

②关键是西方腾飞了;

③在中国落后的同时,西方腾飞了。

——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等整理

(2)关于中西方差距拉大的原因,您赞成材料三的哪种观点?简要说明理由。(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

材料三:总结历史经验,中国长期处于停滞和落后状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闭关自守。经验证明,并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当然,像中国这样大的国家搞建设,不靠自己不行,主要靠自己,这叫做自力更生。但是,在坚持自力更生的基础上,还需要对外开放,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这种帮助不是单方面的。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当代中国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及这一政策的重要内容和立足点。

材料四:2005年底,美国财经记者莎拉发现,自己家里的鞋、袜子、玩具、台灯等用品都产自中国,其他普通美国家庭亦大多如此。

——据《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

(4)材料三中莎拉发现的现象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时无法想象的,为什么?中国产品后来大量进入普通美国家庭的历史原因有哪些?

2017-07-20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瓦房店市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诏户部严交通外番之禁。上以中国金银、铜钱、段匹、兵器等物自前代以来不许出番;今两广、浙江、福建愚民无知,往往交通外番私贸货物,故禁之。沿海军民官司纵令相交易者,悉治以罪。

——《明太祖实录》卷205

材料二

1998年中央提出“要抓紧研究和实施‘走出去’的开放战略,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和利用国外资源,以利增加我国经济发展动力和后劲”。……新的国内外形势要求政府对“走出去”战略的目标、内涵予以明确构筑,赋予新内涵,并出台新的支持性政策措施,以便在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大潮中,为我国谋求更大的经济增长动力和发展空间。

——邢厚媛《国际商报》


1)概括材料一明政府的对外贸易政策及其对中国社会的消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政府为了实施“走出去”的开放战略,参加了哪些国际组织?与此相适应,我国经济体制出现了什么重大变化?
2017-07-14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卷
8 . 时代不同,人们的消费观念也不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奢则不孙(通“逊”,谦逊),俭则固(寒酸)。与其不孙也,宁固。

——《论语》

材料二   明朝后期“(暴富之家)男子服锦绮,女子饰金珠,是皆僭拟无涯,逾国家之禁也。”

——嘉靖《太康县志》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一、二反映的不同消费观念,并指出材料二消费观念反映的社会现象。

材料三   鸦片战争之后,崇尚洋货逐渐成为一种时尚,消费品都要带个“洋”字。民国初年,出现了倡导使用国货运动,消费品都要带个“华”字。


(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中国出现“崇尚洋货”和“倡导国货”的原因。

材料四   山东城镇居民“九五”时期消费结构表

年份1996年1997年1998年1999年2000年
消费支出构成(%)100100100100100
食品支出(%)43.640.939.637.134.7
衣着支出(%)17.416.714.013.613.2
设备用品及服务(%)9.49.510.412.211.2
医疗保健支出(%)3.94.54.54.96.4
交通通信支出(%)4.95.56.26.07.0
娱乐文教用品及服务(%)10.011.212.813.314.2
居住支出(%)6.77.17.98.27.9
杂项商品及服务(%)4.64.64.64.75.3


(3)依据材料四,概括这一时期山东城镇居民消费观念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

9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德国两位经济学家柯武刚和史曼飞在他们的《制度经济学》中文版序中写道:“很少有一个国家的国民比中国人更多要遭受艰难、战争、骚乱和困苦……(但在20世纪最后二三十年里)我们目睹了这一不幸趋势的转向。中国在赶超中给人印象最深的进步要归功于中国人的机敏和勤劳,但也应归功于中国再次向外部世界开放了它的经济。中国经济体制中的这些基本变化将使发展新的可依赖的制度变得必要。”

材料二“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

材料三过去商品紧缺,购物要凭票抢购;今日商品丰富,物美价廉,任你挑选。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不幸趋势的转向”的转折点是什么?请根据材料概括中国进步的原因。

(2)概述从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初,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材料三说明其发展趋势。

(3)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为什么会首先“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10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新华社2009年11月19日电,欧盟领导人特别峰会一致选举范龙佩、凯瑟琳·阿什顿为首位欧洲理事会常任主席、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他们被形象地称为“欧盟总统”和“欧盟外长”。欧盟是当今世界最成功的一体化组织,人们有理由相信,不远的将来,欧盟各成员国将会成为一个真正的国家实体。

材料二:有分析称,在欧盟中享有最大影响力和发言权的法德领导人都不希望选出一个有足够国际影响力的欧盟“总统”。推选过程中,各国为了各自利益而勾心斗角,无疑是对欧盟建立“超主权国家”设想的最大嘲讽。欧盟各国领导人用暗箱操作的方式闭门推选,也与欧盟政治理念背道而驰。欧盟未来的政治前景或许是光明的,但起码在这两人的任期内,我们似乎是无法看到这份光明了。

材料三:

近年来,中欧之间交往频繁。2009年5月,温家宝总理出席中欧第十一次领导人会晤,双方就进一步发展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深入交换了意见,达成许多重要共识。双方签署了一系列重要文件,发表了联合新闻公报。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一体化的主要特点。

(2)有人说“‘欧盟总统’和‘欧盟外长’的诞生只不过是欧洲政治家所进行的一场政治游戏”,结合材料二对这一观点进行评判并阐述你的理由;

(3)依据材料三指出中欧贸易在中国对外贸易中占据的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地位形成的主要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