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2 道试题
1 . 从1990年开始,每年都有10万拥有大学文凭的青年放弃体制内分配的工作,到海南寻求发展,“去海南淘金”成为一种全国性的风潮。据此可知
A.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B.经济特区开发政策改变职业观
C.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开始打破D.中国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浪潮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979年开始,国务院将给予广东、福建两省的外贸经营自主权扩大到北京、天津、上海以及沿海、沿长江各省市,同时,各种类型的贸易公司纷纷成立。我国外贸出口总额从1978年的97.5亿美元增加到1981年的220亿美元。这说明
A.中美建交推动中国外贸出口B.所有制结构改革实现突破
C.对外开放政策得到贯彻落实D.对外开放格局已初步形成
3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外语教育的一系列决策和改革与我国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同步,与祖国同行。20世纪50年代前半期,英语被认为是“帝国主义语言”,在国内形成了向俄语“一边倒”的形势。1956年英语取代了俄语的地位,开始了英语教学在中国的发展。1964年,国家制定外语教育七年规划纲要,除确定英语为第一外语外,对其他语种发展也给予了相应指导。自从1978年英语首次成为高考科目后全民掀起了学英语的大热潮,以英语为主,多种外语全面发展的格局日趋形成。

——摘编自王定华《民族复兴的强音——新中国外语教育70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成立以来外语教育的发展演变趋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外语教育语种不断变化的原因。
4 . 1992年,中国政府提出了一个以加速沿海、沿江、沿边(重点发展新疆、内蒙古、黑龙江、云南和广西的边境地区,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经贸交流)、沿路(连云港至新疆阿拉山口)区域发展为重点的“四沿”战略。这一战略决策有利于(       
A.改善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态B.迈出实施外向型经济战略第一步
C.推动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的确立D.促进一带一路建设成为普遍共识
2022-04-27更新 | 288次组卷 | 7卷引用:第07讲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练)-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专用)
5 . 2001-201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连续保持增长势头,年均增速达50%左右。10年累计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超过3000亿美元。该现象主要得益于
A.全方位外交政策的推行B.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展开
C.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D.国家进一步加大改革开放
2022-04-27更新 | 171次组卷 | 6卷引用:第07讲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练)-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专用)
6 . 1979年4月,中共中央工作会议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新八字”方针;会议期间,邓小平对广东省委提出的在邻近香港、澳门的深圳、珠海以及汕头兴办出口加工区的意见,表示赞同,并说:还是叫特区好,陕甘宁开始就叫特区嘛!7月,中央正式批准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这说明
A.改革开放在探索中稳步前进B.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已成型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铺开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步形成
2022-04-09更新 | 347次组卷 | 4卷引用:回归教材重难点07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查漏补缺】2022年高考历史三轮冲刺过关(全国通用)
7 . 1990年7月15日,美国记者纪思在《组约时报》上发文写道,“中国正在建立亚洲的金融中心,同时向世界证明,它仍然未关闭对世界的大门,”该记者评述的历史事件中(       
A.设立深圳经济特区B.设立海南经济特区
C.开发开放上海浦东D.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2022-04-06更新 | 253次组卷 | 5卷引用:回归教材重难点07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查漏补缺】2022年高考历史三轮冲刺过关(全国通用)
8 . 1992—1997年,我国对外贸易总值达14938亿美元,年均增速15.7%,这个速度不仅高于我国同期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而且比世界贸易的年均增长速度高出近8个百分点。这反映出,当时我国
A.全方位对外开放成效显著B.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得到了明显优化
C.实现与世界经济全面接轨D.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推动外贸发展
2022-03-29更新 | 230次组卷 | 2卷引用:回归教材重难点07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查漏补缺】2022年高考历史三轮冲刺过关(全国通用)
9 . 2010年12月,咬文嚼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为著名语言学家张斌教授举行90寿辰宴会。张老将自己过去的90年分为“求生”“求安”“求得”三个阶段。与其三个阶段分别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五四运动、反右派斗争、中美联合公报发表
B.八一三事变、“一月革命”、浦东开发
C.五卅运动、米棉之战、“一月革命”
D.“四一二”政变、上海解放、宝山钢铁公司建立
2022-03-27更新 | 350次组卷 | 4卷引用:查补易混易错05 现代中国-【查漏补缺】2022年高考历史三轮冲刺过关(全国通用)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为了更好地利用世界社会主义体系的优越性和抵抗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和政治压力,1949年,苏联与东欧国家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经互会的贸易活动基本上是以苏联为中心呈放射状向东欧地区扩散,苏联是这一地区的主要商品供应者和消费者。经互会国家依靠苏联的供应满足自己对能源和原料的需要。经互会成立之初,苏联随意规定贸易条件,人为地规定价格。由于长期贸易协定的存在,经互会内部常常由于缺乏市场竞争带来的供货质量问题而相互指责。受1952年斯大林提出的“两个平行市场”理论的影响,经互会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联系不很密切,它长期对西欧经济共同体采取不承认、不接触、不谈判的三不政策。

——摘编自卢志渊《市场缺失——论经互会》

材料二   1957年,中国各外贸公司联合在广州举办了春秋两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简称“广交会”)。广交会展馆陈列着我国工农业产品1.09万种,其中包括我国自行研制的解放牌载重汽车、普通车床等,也有各种日用轻工业品,农副土特产品以及传统工艺品。广交会广泛邀请世界各地商人前来“当面洽谈,看样成交”。应邀到会的客商来自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法国等19个国家和地区。广交会商品荟萃,展谈结合,采购商们各自选购自己喜爱的商品。1957年的两届交易会出口成交总额为8687万美元,约占全国当年创收现汇20%。从此,广交会定期在广州举办,成为中国发展对外贸易的一条重要渠道。

——摘编自陈韩晖等《广交会——海上丝绸之路的新生与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经互会建立和发展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简要说明中国成功举办广交会的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比较经互会和广交会在贸易合作方面的不同点。
2022-03-25更新 | 313次组卷 | 7卷引用:第17题-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临考题号押题(江苏卷)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