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隆庆元年(1567年),明朝政府在福建漳州月港开放“海禁”,厉行二百年之久的“海禁”政策终于被打破,这次开海在我国古代经济史和对外贸易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史称“隆庆开放”。明朝重开“海禁”之时恰值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发端。1565年,西班牙大帆船“圣巴布洛”号由菲律宾宿务岛驶往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拉开了大帆船贸易的序幕:到1815年,最后一艘大帆船“麦哲伦”号开出阿卡普尔科,驶向菲律宾,大帆船贸易持续了250年在此期间,大量丝绸、瓷器流入美洲,美洲白银也大量流入中国;还有食用价值高、产量高的粮食作物,如玉米、马铃薯等传入中国。

——摘编自廖大珂《漳州月港与大帆船贸易》等

材料二   下表为晚清开放的部分通商口岸分布地区。

东部沿海营口、天津、烟台、上海、杭州、宁波、福州、度门、广州、琼州
长江流域苏州、镇江、南京、九江、汉口、沙市、重庆
台湾地区淡水、台南

材料三   20世纪70年代末的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封闭型国家。外资企业在中国绝迹,中国没有外债,对外贸易份额很小。1978年,中国的对外贸易额仅有300亿美元。但这一时期,中国的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都朝着有利于对外开放的方向变化。

——摘编自郭德宏等《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尼拉帆船贸易兴盛的历史条件,并简述其对中国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近代以来中国开放通商口岸的认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的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都朝着有利于对外开放的方向变化”。
2021-06-12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单元测试定心卷(人教版必修2)-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能力提升)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全党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而作为我国最大的老工业基地和加工中心的上海却因限于历史的条件,失去了往日的光彩,困难重重,举步维艰。20世纪80年代,韩国欲把济州岛建成比香港更有竞争力的"国际自由城",日本将那霸港开辟为自贸区,泰国的谢布省进行自由经济区建设,这些开放就意味着在吸收外资、转移产业上,中国面临着复杂而激烈的竞争。1991年邓小平说"那一年确定4个经济特区,主要是从地理条件考察的……但是没有考虑到上海在人才方面的优势。"

——摘编自邵雍《浦东开发开放的前前后后》

材料二   上海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的战略部署,在服务国家大局中抢抓发展机遇。1993-2019年,浦东外贸进出口总额从26亿美元提高到20514.73亿元。GDP超过3.8万亿元,人均 GDP超过2万美元。中国芯、蓝天梦、创新药、智能造、未来车、数据港等体现新技术、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六大重点产业表现亮眼。同时,长江流域外向型经济发展大幅跃升,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地区成为我国经济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

——摘编自钱智等《浦东开发开放三十周年评估与建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海浦东开发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浦东开发的成就并分析其原因。
2021-01-06更新 | 173次组卷 | 3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教学单元训练卷(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十单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到了九世纪,阿拉伯人通过海路,一直绕到广州、泉州、宁波、扬州。通过海路,运费便宜,且以前陆路只有丝绸值得长途贩运,到了海路开通,尽管我们还是用丝绸之路的名称,但实际上已经不是以丝绸为主了。中国的陶瓷产品,大多是走海路。海路运输的不但有丝绸,还有其他商品,例如,较粗的纺织品、工艺品、陶瓷、茶叶等。到了宋朝,西面又产生了一个西夏,西面过不去了,海路交通已经比较发达,陆路还有什么必要过去呢?到了南宋,北方又有女真人的金朝,宋朝只到秦岭淮河。元朝时,交通比较发达,除了海路以外,陆路也通畅。除了我们比较熟悉的马可.波罗外,还有阿拉伯人伊本。白图泰等,都有记录留下来。中国千百年来形成的丝绸之路,融成了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在今天利益格局深刻变化、文化价值追求多元的世界潮流中,有其独特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

——据葛剑雄《丝绸之路历史回眸》整理

材料二 当前,共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展现出强大韧性和旺盛活力。截至202011月初,中欧班列累计开行超万列,运送集装箱92.7万标箱,同比增长54%,通达欧洲21国。其中,运送医疗物资近800万件、6万多吨。2020年前三季度,中国与沿线国家贸易进出口总额达9634.2,亿美元,对“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非金融类直接投资达130.2亿美元。共建“一带一路”为盘活地区经济循环、促进全球经济复苏提供重要平台,注入强劲动力。截至目前,中国已与138个国家、31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3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

——摘编自《持续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元时期丝绸之路的发展变化并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共建“一带一路”的贡献。
2021-08-13更新 | 20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滚动双测卷-第十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与巨大成就(A卷新题基础练)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4 . 新中国建立后在受封锁的情况下仍进行了一些对外开放的尝试,至70年代末,中国积极扩大对外开放。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际上的孤立、军事包围和经济禁运阻塞了中国向西方国家学习和开放的途径。在当时条件下想要全方位开放是不可能的。为了突破封锁,争取国际支持来加快经济建设,新中国采取了务实的开放态度:只要承认新中国,就可以在平等互惠的基础上进行通商贸易。当时主要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开放。50年代初,中国从苏联引进建设了156个重大项目,同时聘请苏联、东欧专家来华,派出留学生学习。

材料二1979年7月,宝安(深圳)开始建设中国第一个对外开放工业区——蛇口工业区。蛇口当时是一个落后的渔村,没有现代通讯设施,需要建造微波通讯站,可是微波通讯站的建设却遭到诸多阻拦。中央领导得知后就此指示邮电部特事特办,给蛇口安装进口的专用交换机,电话可直拨香港。次年,有个港商想在蛇口投资建购物中心。然而外汇商店历来由国家经营,对这种无章可循的事,谁也不敢批准。在蛇口工业区负责人袁庚的反映下,中央又一次帮蛇口解困,专门发文给广东经济特区委员会,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意见。1982年6月购物中心开业,很快这家店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以上材料摘编自李岚清《突围——国门初开的岁月》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对外开放的举措,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时对外开放的背景。
(2)据材料二指出蛇口工业区建设初期遇到的问题,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问题得到解决的主要原因,并简析中国积极扩大对外开放的意义。
2020-07-12更新 | 3418次组卷 | 45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同步单元AB卷(中外历史刚要上)-第十单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B卷·提升能力)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改革开放大事简表

时间

事件

1978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

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1980年

中央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

1982年

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开幕词中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

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984年

开放天津、上海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社会主义经济

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1987年

中共十三大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基本路线。

1992年

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

中共十四大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7年

中共十五大明确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2002年

中共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2010年

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0万亿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2012年

中共十八大会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阐明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

度的科学内涵及其相互联系。

2017年

中共十九大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折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


为人民日益增长的是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等重大政治论断。
大会决议,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道确立为党的行动指南并载入党章。

——摘编自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改革开放四十年大事记》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表中内容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予以阐述。(要求:观点具体明确,阐述须史论结合)
2020-04-28更新 | 29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按单元章节训练卷(课标全国专用)-必修3-第六单元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