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二战后,西欧与美国结盟,建立了“美主欧从”的跨大西洋伙伴关系。冷战结束后,德、法、英三国新生代领导人都较为务实,主张逐步淡化欧美联盟,建立后大西洋主义的平等伙伴关系。这种关系正如欧盟外交事务高级代表索拉纳曾强调的,欧美“不再是反对某种东西的伙伴,而是支持某种东西的伙伴”。无论如何,欧盟奉行对外“多边主义”战略表明,欧洲利益高于跨大西洋利益,欧盟不愿像过去那样做美国的小伙伴,而是要奉行独立于美国的对外政策,对美既合作又竞争。

——摘编自申义怀《浅析欧盟对外“多边主义”战略》

材料二 苏联解体之后,形成了美国“一超独大”的局面,世界力量结构显著失衡,短期内不存在根本改变这一状态的可能。作为现存唯一超级大国的美国,却悖逆时代潮流行事,竭力扩大北约组织和日美安保条约的作用范围,试图通过强化军事集团和推行积极的对外干预政策等手段,巩固自身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地位。这不能不使人感到美国正在企图建立自己对世界的单极统治。美国的这种做法将会从反面推动多极化进程的进一步发展。这种单极化势力与多极化潮流之间的矛盾冲突,构成当今国际形势另一个突出特点。

——摘编自张宏志《剧变后的反思:苏联解体与中美关系》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西欧国家与美国关系的变化,并说明导致此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冷战结束后世界局势的特征。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此特征所带来的主要影响。
2 . 1990年5月,日本外务省《外交论坛》杂志刊登了当时外务省事务次官栗山尚一的文章《动荡的九十年代与日本外交的新展开》,文中写道:“当今世界20万亿美元的国民生产总值中,美欧各占5万亿美元,日本为3万亿美元…这也是共同分担国际责任的结构比例,要建立国际新秩序,就离不开5:5:3的合作。”这最能表明日本的企图是
A.积极谋求世界政治大国地位B.不愿意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
C.与美欧进行经济军事的抗衡D.确立美欧日三足鼎立的格局
2020-07-24更新 | 222次组卷 | 47卷引用:2015-2016学年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高一上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二战后初期,以杜鲁门政府援助希腊和土耳其为开端,美国逐渐开展了一系列的外援活动,核心目标是维护“自由民主制度”和国家安全,树立美国的“大国形象”。与此相适应,这一时期美国对外援助的项目重点是经济援助,区域重点以西欧为主,同时根据“以点带面”的原则,从地缘战略的角度划出一些重要战略国家。

——摘编自关春巧《杜鲁门时期美国对外援助体制的历史考察》

材料二   进入20世纪70年代,西欧六国和日本同美国的政治盟国关系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为西欧六国和日本外交上的独立自主倾向日益发展……美国再也不能像战后初期和20世纪50年代那样,在西方阵营颐指气使、发号施令。

——摘编自王绳祖、何春超《国际关系史》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以美苏关系的重大转折为契机,短短10年间,世界格局的演变注入了一股突如其来的力量。此次世界格局转换不像以往那样发生在大规模战争后,新体制的确立缺少硬性的仲裁力量。此外,由于多极化趋势的长期酝酿和发展,当旧格局最终被打破后,多种基于民族主义的国家力量和地区性力量亦趁势峰起,谋求在新格局中的位置和利益。无论在世界事务层面还是在地区事务层面,各种国际关系都在调整,处于各层次的国家都在审时度势、重新定位。

——摘编自王斯德《大学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二战后初期美国开展对外援助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年代西欧、日本与美国政治关系发生变化的原因,并分析其主要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演变的积极影响。
2019-07-17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1950年,法国提出欧洲应该超越国家的藩篱联合起来。这一提议得到联邦德国等国家的支持,但英国等一些国家反对成立超国家的机构,只有法、德、意等六国实现了联合。六国率先实现联合的直接原因是这些国家
A.屡遭战争重创B.社会制度相同
C.发展水平相似D.历史上关系紧密
2019-01-30更新 | 3139次组卷 | 35卷引用:2015-2016学年内蒙古巴彦淖尔一中高一上期末历史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75年,邓小平访问法国时指出:“中国是坚决支持西欧联合的。我们认为,西欧国家为维护独立和保证自己的安全,在联合的道路上不断取得进展,这有利于世界局势朝好的方向发展。”这反映了中国政府
A.争取法国支持,重返联合国B.意在打破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
C.支持世界多极化、维护世界和平D.主动适应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
6 . 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之前,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冲击两极格局的因素有
①欧洲走向联合
②不结盟运动兴起
③日本经济的腾飞
④中国经济的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7 . 自由法国的领导人让·莫内在1943—1944年间向法国流亡政府提交的报告中写道:“欧洲各国如果只是在民族独立的基础上重建各自的政府,强权政治和经济保护主义就会抬头,欧洲便无和平可言”;“欧洲的繁荣与必不可少的社会发展意味着欧洲各国应该组成一个联邦,或是一个‘欧洲实体’,使欧洲成为一个共同的经济单位”。材料体现了作者强调
A.战后欧洲的联合有利于欧洲的繁荣和社会的发展
B.战后欧洲各自重建必然导致强权政治和经济保护主义
C.战后欧洲各国只有联合才能重建各自政府
D.战后欧洲各国的联合有利于反抗美苏的霸权主义
8 . 2016年6月,英国“脱欧”沉重打击了面临欧元、难民、恐怖袭击等诸多危机的欧盟,欧洲一体化遭遇重大危机。欧洲一体化开始于
A.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建立
B.欧洲原子能共同体的建立
C.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建立
D.欧洲共同体的建立
2019-01-24更新 | 224次组卷 | 15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普通高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时间事件
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参众两院发表咨文并同时对全国广播,提出“杜鲁门主义”
1951年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六国签署煤钢联营协定
1960年法国总统戴高乐邀请赫鲁晓夫访法,并提出“缓和”、“谅解”、“合作”的政策主张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美苏两国经过激烈角逐,最终以苏联让步作为收场
1964年77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发表《七十七国联合宣言》,谴责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对发展中国家自然资源的掠夺和控制,提出建立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要求
1965年日本对美国贸易从入超转为出超
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980年为抗议苏联入侵阿富汗,美国等国抵制莫斯科奥运会。最终这届奥运会的参加国只有80个
1991年苏联解体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等


以上表格中的历史事件体现出了二战后国际关系格局发展变化的诸多趋势,请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趋势并结合所学的世界现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10 . 有学者认为,欧洲一体化进程使欧洲大国借此在国际舞台上重新起,中小国家从中得到了安全、稳定与繁荣,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则有望走上发展之路。该学者意在强调欧洲一体化
A.增强了欧洲的凝聚力
B.使欧洲摆脱了美国的控制
C.利于维护欧洲的和平
D.是欧洲各国共赢的一体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