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中外历史上都出现过“东西南北”的空间格局问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一统王朝与分裂时期以及近现代的首都主要都设在现在五个城市或其附近,这五个城市即西安、洛阳、北京、南京与开封。……如果从地理位置与历史发展而言这五个城市可以分成两组:东西向的西安、洛阳与开封,南北向的北京与南京。这两组首都所占历史时期也正好明显地分开:前一组占据了前大半段历史,后一组则占据了后小半段历史。

——周振鹤《东西徘徊与南北往复——中国历史上五大都城定位的政治地理因素》

材料二   “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

——1985年3月,邓小平在会见外国访华团时的讲话

(1)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一所示历史现象进行解释。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20世纪80年代“东西南北”问题突显的历史背景,并指出中国的应对之策。

2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面两幅图是毕加索的名画。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两幅作品的创作背景,分别指出它们所反映的主题思想。

(2)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但天下井不太平。你认为威胁当今世界和平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018-01-22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葫芦岛市普通高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世界和平运动于二战结束后不久就拉开了序幕。军事集团的对峙、核战争的威胁,使人们生活在“恐怖的和平”之中。反战、反核作为世界和平运动的主要诉求,贯穿整个冷战时期。20世纪40年代末至50年代初,连续召开了四届世界人民和平大会。20世纪50年代初,世界和平运动的先驱者先后在斯德哥尔摩、柏林和维也纳发动了三次保卫世界和平的签名运动,签名人数都超过了5亿人次。之后,世界和平运动几乎从未间断过。由于两大阵营的对峙,和平运动也有东、西之分。西方和平组织视东方和平组织为宣传政府外交政策的工具,东方和平组织对西方和平组织也抱敌视态度。尽管如此,冷战时代的世界和平运动相互联系,出现了多次跨越国界的行动,支持了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

——摘编自沈善荣《论冷战时代世界和平运动的特点》等

材料二   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的变化使和平运动的开展面临着新情况、新困难。尽管争取核裁军仍是和平运动的首要主题,但不少和平组织开始把保护环境,维护生态环境,改变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作为和平运动的主要目标。东西方和平运动组织由于不再有根本性的分歧,双方交流、合作不断增强。和平运动的斗争手段也有所调整,除了继续与其他社会运动结合外,更重实效,不再停留在一般性和平示威和抗议活动上,而是通过深入研究,向有关政府和国家社会提出具体建议。多年来,和平运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尤其在推动裁军进程上贡献很大。

——摘编自汪铮《和平运动:历史与现实》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冷战时期世界和平运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冷战时期相比,冷战后世界和平运动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冷战期间,联合国总共只进行了13次维持和平行动,距国际局势的要求和广大会员国的期望都相差很远。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外部环境有了根本的改善。20世纪80年代末,美苏在安理会各项表决中的一致投票率超过了95%,两国动辄使用否决权相互对抗的情况开始成为历史。全球各地受美苏操纵或支持的热点冲突纷纷降温,联合国继而担负起和平解决多年遗留问题的主要责任,并且得到了多数会员国的认可和支持。1988年—1995年间,联合国共进行了24次维和行动,超过了前40年维和行动的总和。联合国维和行动的职能和适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在纳米比亚和柬埔寨,联合国直接负责组织和监督选举,并为完成这一任务接管了过渡时的部分行政权力。在马其顿,出现了第一支联合国进行设防性部署的维和部队,标志着联合国维和行动向预防冲突的方向发展。

——摘编自方连庆等《国际关系史(战后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中期联合国维和行动变化的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有学者认为20世纪下半叶没有再发生世界大战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毁灭性热核武器发展所产生的制约作用;二是日益加强的世界整体性发展所产生的制约作用。今天的人类已不能再打无限化的总体战争了。据此可知
A.人关面临战争的威胁已消失B.各民族间的矛盾日益缓和
C.社会发展推动人类走向和平D.各国家间的竞争逐渐减弱
2022-02-20更新 | 730次组卷 | 13卷引用:辽宁省铁岭市六校2022届高三3月联考历史试题
6 . 20世纪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日俄战争是一场帝国主义之间的不义之战,是交战双方站在对立的立场同时侵略中国、重新划分势力范围、争夺利权的战争。日俄战争爆发后,日本居然要求清政府在东北三省以外地区严守中立,让出东北地区作战场,坐视日俄两国在中国境内为争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而厮杀。腐败至极的清政府无力约束交战双方,屈辱地宣布“局外中立”。必须强调指出:在中国和朝鲜国土上进行的这场帝国主义掠夺战争,给中朝两国人民造成了极为深重的灾难。

——摘自《日俄战争与东北亚局势重组》

材料二   2003年六方会谈召开以来,朝核问题历经波折,甚至还出现了朝鲜核试验、朝鲜半岛局势骤然紧张的局面,但局势终究没有失控,这里面中国的作用尤为关键。这也再次证明,在朝核问题上,中国的作用不可替代。……能维持六方会谈这个框架,使朝核危机得以在框架内化解,这本身就是中国对东北亚和平的重要贡献。

——中国社科院朝鲜半岛问题专家朴键一答记者问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中国从日俄战争时期的“局外中立”到朝核六方会谈“作用不可替代”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导致东北亚地区局势不稳定的主要因素。
2021-10-05更新 | 239次组卷 | 4卷引用:历史(辽宁B卷)- 学易金卷:2023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

7 . 材料   日本是二战爆发的策源地之一。二战后,日本政坛极少数有识之士承认日本在二战中发动了侵略战争,却遭到右翼势力的攻击,并被首相否定。二战中日本从中国抓捕绑架劳工4万多人。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当年被抓捕的中国劳工要求日本给予赔偿。日本多家地方法院以原告具有赔偿请求权的“20年诉讼时效已过”“个人无权索赔”等为由,拒绝中国劳工的赔偿要求。日本政要不仅未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向遭受屠杀的死难者认罪,相反把东条英机等甲级战犯的牌位供奉在靖国神社,多位首相多次参拜。随着美国对日政策的改变,日本从1951年起开始修改历史教科书,用“进入”来取代“侵略”,将“侵略中国”甚改为“进出大陆”。日本二战中实行的“三光”政策、建立731细菌部队等历史事实,彻底地从教科书中销声匿迹

——摘编自马海伟等《德日对待二战的不同态度及原因剖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政府对待二战态度的具体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政府对待二战态度形成的因素。
8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945年以后,日本在美国帝国体系的庇护下显著地崛起。在20世纪50年代的朝鲜、60年代和70年代的越南及东南亚,美国进行了全球范围的反共产主义活动。在此过程中,日本一直充当美国在亚洲的军火库,这极大地促进了日本经济财富的增长。

——彼得,卡赞斯坦《美国帝国体系中的中国与日本》

材料二   “中国崛起而带来的挑战,是美国在21世纪前期面临的最重大的挑战之一。”美国国防部公布的报告指出,“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崛起提出了一系列潜在挑战”。“中国既不能容忍美国在亚太地区长期的军事存在,也不会接受美国在该地区的主导权。”“中国已经拥有战略核武器库,尽管不很多,但是以打到美国本土。”“(2015年后)强大的中国将根据自己的利益来调整地区力量结构,并不惜冒险与邻国及本地区以外的强国发生冲突。”

——摘自美国国防部《东亚一太平洋地区安全战略报告》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庇护”日本对亚大地区国际关系的影响。
(2)据材料二指出美国对中国的看法如何。归纳指出美国持这观点的主要原因及实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