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6 道试题
1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清末民国时期,中国面临千年未有之变局,学界和政界纷纷讨论王安石变法。梁启超和孙中山是其中颇具代表性的两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宋)元祐以降,指凡公(王安石)所变之法,皆曰“恶法”,其为意气偏激,固无待言……吾常谓天下有绝对的恶政治,而无绝对的良政治。苟其施政之本意,而在于谋国利民福,殆可谓之“良”也已。

——梁启超《王安石传》

材料二   “王安石所行的新法,都是民生主义的事实。”(《孙中山全集》)……清末民国时期,很多学界政界人士积极主张学习西方,但很快发现西方文化也存在巨大问题与缺陷,需要在中华文化中寻找智慧加以补充改进。

——姜锡东、周一星《略论王安石变法的现代影响》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梁启超与前人对王安石变法的不同态度及其原因。
(2)王安石新法中“民生主义的事实”历历可知。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免役法为例,指出王安石是如何进行政策设计的,并说明其积极效果。
(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民国时期学界和政界关注王安石变法的主客观原因。
2019-06-10更新 | 2690次组卷 | 24卷引用:2020年高三一轮复习专项选修历史试题
2 . 王安石变法在时间维度上是北宋中期对北宋初期以来社会问题的回应,在空间维度上是南方派系对北方派系的斗争。在空间维度上,下表中论据选用正确且论证过程合理的是
论据论证
A王安石是江西籍官员,他的幕僚多为江西、福建籍官员。江西、福建籍官员多为北民南迁的迁移家族(如王安石),迁移家族的特点是求变多于守成,
B政治重心迁到南方不久。初入南方,为适应南方经济发展要求必须改革。
C北宋中期积贫积弱。北宋初期以来逐步形成的“三冗”问题,导致积贫积弱,国家内外交困。
D王安石一生在南北多地为官。丰富的南北阅历,使王安石既不同于北方士人,又与南方士人相异。
A.A
B.B
C.C
D.D
3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临川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读书非常广博,儒家经书、佛经、诸子百家、医书、小说无所不读。早年随便父辗转南北,到过很多地方,解了社会现状,很早就立下了矫世变俗”的雄心壮志。担任地方官司多年,每天一地,来不及休息,便立即考察当地农业生产情况,并着手推行了一系列改革。调到中央任职以后,以“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的“三不足”精神推行新法,普先后两次被罢免相位,但从未动摇过变法的决心,人称“拗相公”。

——《历史上重大改革与回眸》(岳麓版)

材料二   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类别目的措施
理财富国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市易法
整军强兵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设军器监
取士选才改革科举制、改革官制、整顿太学

材料三   介甫文章节义过人处甚多,但性不晓事而喜进非,致忠直疏远,谗佞辐辏,败坏百度,以至于此。

——司马光《司马温公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王安石为什么能够成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2)王安石变法的许多措施既有成功之处,又埋伏着失败的隐患。从材料二中选择两项符合上述结论的措施,并说明理由。
(3)如果通过历史隧道与王安石对话,请你结合对材料三的理解,提出合理化建议,助其变法成功。
2019-04-09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周考历史试题
4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宋仁宗庆历三年(1043年),北宋历史上轰动一时的庆历新政就在范仲淹的领导下开始了,其主要内容:

①明黜陟(严明官吏升降)。②抑侥幸(限制官僚滥进)。③精贡举(严密科举取士)。④择长官(慎选地方长官)。⑤均公田:重新规定官员按等级给以一定数量的职田,调配蛤缺乏职田的官员,以“责其廉节”,防止贪赃枉法。⑥厚农桑(重视农业生产)。⑦减徭役做到均赋税,宽徭役,减轻人民负担。⑧修武备。(整治军备)。⑨重命令(严肃对待和慎重发布朝廷号令)。⑩推恩信(落实朝廷的惠政和信义)。


(1)根据材料概括改革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对这次改革作简要评价。

2019高三下·江苏·专题练习
5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改革是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产物,革除社会弊政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曾布是大文学家曾巩的弟弟,因上奏大讲“为政之本”而为王安石所器重。吕惠卿本是集贤殿里的一名校勘官,人微位卑,但因得到王安石的赏识而很快提拔升官。而这些王安石看重的支持者与助手,尽是后世声名狼藉之辈,绝大部分都被列进了官修正史《宋史》的奸臣册中。……相反,所谓保守派人物苏轼,实际上并非反对改革,只是不赞成王安石那样急功近利,因此就遭到了排斥和贬低。其实早在王安石尚未执掌大权之前,苏洵就写了一篇《辨奸论》来反对王安石“夫面垢不忘洗,衣垢不忘浣,此人之至情也。今也不然,衣臣虏之衣,食犬彘之食,囚首丧面而谈《诗》《书》,此岂其情也哉?”

——摘编自吴巨洪《浅谈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及启示》等

材料二   下表记录了中国历史上影响较大的改革。

名称主导者身份结果备注
商鞅变法商鞅左庶长成功遭车裂
孝文帝改革孝文帝皇帝成功
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宰相失败遭罢官
戊戌变法光绪帝皇帝失败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你怎样评价王安石变法?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反映的历史现象的认识。
2019-03-26更新 | 92次组卷 | 2卷引用:2019年3月2019届高三第一次全国大联考(江苏卷)-历史
6 . 有人反对王安石变法中的某项法令,认为它“将笼诸路杂货,买贱卖贵,渔夺商人毫末之利”,该法令是
A.青苗法B.均输法C.免役法D.市易法
2019-01-30更新 | 1018次组卷 | 19卷引用: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文综)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临川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读书非常广博,儒家经书、佛经、诸子百家、医书、小说无所不读。早年随便父辗转南北,到过很多地方, 解了社会现状,很早就立下了矫世变俗”的雄心壮志。担任地方官司多年,每天一地,来不及休息,便立即考察当地农业生产情况,并着手推行了一系列改革。调到中央任职以后,以“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的“三不足”精神推行新法,普先后两次被罢免相位,但从未动摇过变法的决心,人称“拗相公”。
——《历史上重大改革与回眸》(岳麓版)
材料二 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类别
目的
措施
理财
富国
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市易法
整军
强兵
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设军器监
取士
选才
改革科举制、改革官制、整顿太学
材料三 介甫文章节义过人处甚多,但性不晓事而喜进非,致忠直疏远,谗佞辐辏,败坏百度,以至于此。
——司马光《司马温公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王安石为什么能够成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2)王安石变法的许多措施既有成功之处,又埋伏着失败的隐患。从材料二中选择两项符合上述结论的措施,并说明理由。
(3)如果通过历史隧道与王安石对话,请你结合对材料三的理解,提出合理化建议,助其变法成功。
2019-01-30更新 | 181次组卷 | 2卷引用:2010年河南郑州外国语学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8 . 王安石变法解决“积贫”的指导思想是,“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为此他制定的新法是(     
①青苗法②募役法③免役收庸法④方田均税法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014·上海·高考真题
真题 名校
9 . 王安石认为国家积贫积弱的根本在于生产少,生产少而民不富,民不富则国不强。为根本上解决问题他颁行了
A.募役法和保甲法B.青苗法和农田水利法
C.将兵法和均输法D.方田均税法和科举新法
2019-01-30更新 | 2585次组卷 | 28卷引用: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上海卷)
10 . 【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宋人话本中很多故事涉及王安石变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王安石微服赴江宁,遇一老妪喂鸡豕,唤“啰,啰,啰,王安石来!”鸡豕俱来就食。问其故,老妪曰:自王安石为相公,立新法扰民。妾孀居二十年,也要出免役、助役等钱,钱既出而差役
如故。妾本以桑麻为业,……今桑麻失利,只得蓄猪养鸡,等候吏胥里保来征役钱,或准与他,
或烹来款待他,自家不曾尝一块肉。故此民间怨恨新法,入于骨髓。
——据《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
(1)据材料,概括说明王安石变法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
(2)研究王安石变法时,你如何看待宋人话本的史料价值。
2019-01-30更新 | 2046次组卷 | 18卷引用:2014年高中历史强化提能专训: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