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张居正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马克思说:“货币不是东西,而是一种社会关系。”据此,有学者进一步指出,明代随着白银成为社会上流通的主币,无论国计与民生,白银货币体系将社会各阶层无一例外地全部包容了进去。下列最能印证该学者观点的史实是明代(     
A.长途贩运贸易兴盛B.出现新的经营方式
C.施行一条鞭法政策D.自由雇佣劳动普及
2024-01-23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有学者提出“张居正改革群体”概念,全面爬梳史料和缜密分析,统计出该群体核心成员有65人,并形成了从中央阁臣、部臣到地方督抚、州县官的完整行政体系。这一体系(     
A.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行政的执行力B.暂时缓解了严重的统治危机
C.缓和了君臣、中央与地方的矛盾D.否定了君主专制的传统观点
2023-11-18更新 | 14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2024届高三10月调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明代实行“一条鞭法”较早的地区是南直隶(约今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和广西,在1567—1572年的十多年间,才逐渐向全国推广。这些地区较早实行“一条鞭法”的主要原因在于(     
A.自然经济解体较早B.地理位置相对优越
C.海外白银大量流入D.人口数量增长迅速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明中叶后,税目繁多,人民不堪重负,张居正乃作“一条鞭法””,总括一州县的田赋力役,一律折为银钞缴纳。“一条鞭法”的推行(     
A.杜绝了额外征税现象B.推动雇佣关系产生
C.加强小农与市场联系D.促使白银流入中国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隆庆六年(1572年),张居正上台后,面对土地强权、财政赤字等问题,下令在全国各地清丈土地,重新编制鱼鳞图册,图册详载每块土地的编号、田主姓名和亩数等,并将各地的赋税和劳役,平均分摊到实际占有的土地上,这些改革举措
A.成功解决了土地兼并的痼疾B.有利于缓解有产无税的弊病
C.极大助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D.使大量无地农民成为自耕农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这套新办法的运行机制是这样的:明确职责,以六科控制六部,六科是独立监察机关,职责是对六部进行对口监督……中央六部把官员的工作分解,一条条登记在账簿上,考核内容非常明确具体,并确定明确的完成期限。”材料中的“这套新办法”最有可能出现在
A.商鞅变法B.孝文帝改革C.庆历新政D.张居正改革
7 . 明朝嘉靖时期,实行“一条鞭法”,以银纳税。最开始在南直隶和江浙试行,较为顺利,而后在北方推广,却出现了官员和农民共同抵制的现象。能够保障此政策有效合理施行的方法是
A.建立统一的税收法律体系B.根据南北经济差异调整政策
C.派遣宦官镇压北方的官民D.宣传纲常名教加强思想教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就国家立场而言,田租、徭役货币化,简单而高效。尤其是徭役货币化,对农民而言,既省去了往返之劳,也有了选择的自由,尽管这个自由是有限的,但国家对农户人身控制的弱化是必然趋势,农民对国家的隶属历史地疏离。下列说法最能体现这种思想的是
A.相地而衰征B.租庸调制C.租佃制D.一条鞭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