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百日维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戊戌变法时期,康有为在向光绪帝谏言废除八股取士制度时表示:“上既以为可废,请上自下明诏,勿交部议,若交部议,部臣必驳矣。”这反映出戊戌变法(       
A.得到光绪帝的坚定支持B.存在过于理想化的倾向
C.有力地冲击了八股取士D.弘扬了求真务实的作风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早期维新思想家薛福成在《出使英法义比四国日记》中肯定了英国的议会制度和君民共主之制的优良,并认为“英、意诸国君民共主之政”与孟子的“民贵君轻”学说类似。据此可知,他试图(     
A.以民主共和取代君主专制B.用变法行动呼应时代需求
C.让国人接受西学中源思想D.从中国视角解读西方文明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898年1月,贵州学政严修奏请开经济特科,被清廷批准,特科要求在已仕官员中荐选人才,“覆试后,带领引见,听候擢用”,“初场试(经济)专门题,次场试时务题,三场仍试四书文”。这一做法(     
A.配合了戊戌变法的开展B.意在适应清末新政的需要
C.加强了在职官员的考核D.反映出官员选任的功利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下列是关于维新派围颐和园、软禁慈禧太后的四则史料,这些史料(     
史料内容来源
杨深秀尝夜半奋髻起曰:“八旗宗室中,如有徐敬业其人,我则为骆丞矣"胡思敬《戊戌霜录》
深秀以常言,得三千杆毛瑟枪園颐和园有余也《戊戌变法)第4册
1898年春,康对人说:“此时若有人带兵八千人,即可围颐和园,逼胁皇太后,并逼胁皇上,勒令变法,中国即可自强”梁鼎芬《康有为事实》
康长素向人言,以兵園园湖,不令太后与闻国政。此语宣传都下,余曰:“速发传单,言我等与康无交情,免受其祸”《金銮琐记》
A.佐证戊戌变法带有浓厚暴力色彩B.反映了维新派变法策略有失严谨
C.说明慈禧太后态度关乎变法成败D.证明了军队在变法中的重要作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维新运动期间,康有为认为西方的议院只不过是“彼族实暗合经义之精,非能为新创之治也”,“夫先王之治天下,与民共之,谋及庶人为大同”。康有为的这些言论(     
A.极力推崇古代大同思想B.对欧美制度盲目排斥
C.尚未突破传统政治思维D.试图为变法减小阻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某学者认为康有为的维新思想是“将自由、平等、民主等价值理念镶嵌在他所构建的今文经学体系之中,虽显得杂糅、生硬,但也体现了康有为试图以今文经学为契机来实现儒学现代化转换的努力”。该学者在此强调康有为(     
A.变法思想具有落后性B.运用儒家思想宣传维新变法
C.借助皇帝变法不现实D.变法的目的是复兴传统儒学
22-23高三上·全国·课时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在百日维新中,前后发布变法命令110多道。包括废除八股文,改考策论(对国家面临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建议);筹办京师大学堂,各地设立中小学堂;派遣留学生出国;创设中国银行、矿物铁路总局、农工商总局各地设商务局、丝茶公司等,提倡实业,广办邮政,兴修铁路,允许私人办兵工厂;奖励新著作、新发明;设立译书局,提倡学习西学,翻译外国书籍;准许自由开设报馆,报纸一律免税;准许自由组织各种学会。这些举措(     
A.危及统治者根本利益B.有效推动了工业化进程
C.具有鲜明的近代气息D.有利于改革螺旋式渐进
2022-11-27更新 | 81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下图所示为夏衍自传体回忆录《懒寻旧梦录》的内容摘录。这反映出(     
A.农村政治感应渠道缺失B.晚清改革缺乏思想动员
C.戊戌变法群众基础薄弱D.清末新政成效更加显著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维新变法时期,资产阶级维新派大力提倡女子教育,把它视为国民教育的一部分,并创办了第一所国人自办女学——经正女学。随后,社会上兴起了办女学运动。这表明维新变法(     

A.动摇了孔子思想地位B.使女子享有更多权利
C.使新式学堂广泛建立D.冲击了封建传统思想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维新运动期间,一批具有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改良派,主张发展实业学堂,认为“国势之强弱系乎人才;人才之消长,在乎学校。”维新派认为,西方各国的强大,在于“农、商、矿、林、机器、工程、驾驶”之强大,中国需要学习西方广设专门学校之举指,以达到“通经济变人才”的目的。1898,康有为奏请设立各省农务学堂,并请“开农报以广见闻,开农会,以事比较。每省开一地质局、译农学之书,绘农学之图”。同年,清政府下诏“于京师设立农工商总局,…其各省州府县,皆立农务学堂,广开农会。刊农报,购农器,…其工学、商学各事宜,亦著一体认真举办”。于是,两江总督刘坤一设立江宁农务工艺学堂;江南道监察御史曾宗彦奏请并经总理衙门议准设立矿务学堂;两广学务张鸣岐在广西设农学堂;江西绅士蔡金台等在高安县地方设立蚕桑学堂;端方于京师专设农务中学堂等等。

——摘编自《中国近代早期职业教育的命运一一以清末实业学堂研究为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世纪末晚清实业教育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19世纪末晚清实业教育改革。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