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4 道试题
1 . “鸦片战争前,在广州附近和在从广东通到内地去的粤湘大道上,有许多依靠对外贸易为生的劳动者”。后来,“这些人中的大部分生计维艰,而不得不走进流浪者的队伍中去”。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鸦片战争后五口通商
B.广东人共同抵制洋货
C.“十三行”辞退员工
D.清政府严禁对外贸易
2 . 19世纪50年代,台湾岛内稻田多改为蔗田,种植茶叶成了台湾农民重要的经济来源。由于洋货的大量倾销倾销,以往由台湾向大陆提供稻米、大陆向台湾提供日用轻工业产品的互补型传统经济联系被严重削弱甚至被打断。这反映出当时(  )
A.清政府中央集权遭到严重削弱
B.两岸经济互补性基础减弱
C.台湾地区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D.台湾农业商品化程度提高
3 . 鸦片战争期间,广东人民发出了“不共戴天,誓灭英夷”的豪言壮语,表示不怕“夷船坚厚”,齐心协力,“操戈御敌”,“务使鬼子无只身存留,鬼船无片帆回国” 。这些言语体现了(     
A.中国社会盲目自大风气盛行B.华夷观念迟滞了中国发展进程
C.坚船利炮推动中华民族觉醒D.广东民众抵抗侵略的爱国情怀
2022-04-17更新 | 312次组卷 | 6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七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1843年6月的《中国丛报》报道:许多以负运茶叶及商货通过江西梅岭关运往广东为生的力夫,都害怕在新的通商条约实施和通商口岸开放后失业,因此他们都坚决反对有损于他们利益的种种措施。出现这种现象的背景是
A.第一次鸦片战争波及到江西
B.中国外贸中心逐渐发生转移
C.西方加紧对华进行资本输出
D.湖广地区出现近代工业企业
5 . 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中国被迫开放五口通商,中外交涉剧增。“五口”成为外国人从事各种活动的法定地点,也成为中外交涉的法定地点。列强不同意与理藩院或礼部打交道,于是清政府于1844年设置了五口通商大臣。这表明清政府
A.仍坚持天朝上国传统体制
B.谋求与列强进行长期交涉
C.接受了西方现代外交的观念
D.建立了统一的常设外交机构
6 . 1842年,中国人爽快地接受了英国人提出的值百抽五之核定关税,因为现有关税平均为值百抽二到值百抽四,尽管非正规的杂费很高。这反映出清朝统治者
A.国家主权观念较淡薄B.对外政策灵活变通
C.认识到闭关已无必要D.受西学东渐影响大
2022-03-24更新 | 322次组卷 | 40卷引用:江西省南昌知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鸦片战争前,广州是中国对外贸易的最主要窗口。鸦片战争后,广州对英国进出口贸易总值,从1844年的87.4%到1855年降至21.8%;而上海则由1844年的12.6%到1855年升至78.2%。这一变化反映了(     
A.上海的区位更有利于列强商品输出B.清政府的海关关税收入逐年增加
C.中国主动加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协定关税导致两地贸易地位变化
8 . “这场战争表面上是为强迫中国人购买印度鸦片,但也为更一般的目的,即扫除那些妨碍英国商品自由进入中国的壁垒。”该看法
A.夸大了战争爆发的偶然因素B.反映了英国政府的正当要求
C.说明了中国外交观念的落后D.掩盖了鸦片战争的侵略性质
9 .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一书考证了在鸦片战争中负有重大责任的清朝顶级人物的战后反应:琦善等6人几乎没有反应;耆英、黄恩彤主张柔夷顺夷;刘韵珂主张“阳示德意,阴加钳制”;林则徐主张对抗;道光帝在后三者间游移。这反映了清朝统治者
A.推卸战败责任
B.谋求制敌之道
C.缺乏理性反思
D.改进外交策略
2019-03-07更新 | 1061次组卷 | 17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江西省宜春中学2019届高三仿真模拟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10 . 近代以来,许多英文单词被音译成了上海话,随后进入中国人的词库。比如说:麦克风(miCrophone).色拉(salaD)白兰地(BranDy)啤酒(Beer)十三点(soCiety)等.上海话大量引入英语词汇进而成为全国通用的表达,主要原因是上海的(     
A.市民热衷使用英语词汇B.方言引领中国时尚潮流
C.地域文化对外开放包容D.中国经济文化中心地位
2024-03-15更新 | 147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第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日新班)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