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1850年英国驻福州代理领事金执尔替两名英国传教士租赁南门内乌石山上神光寺2间房屋居住,得到候官县知县兴廉批准。当时闽浙总督规定只允许领事馆设在城内,其他外国侨民只能居住在城外。这时,退休官员林则徐联合福州地方士绅,写信质问兴廉和英国领事,要求强行驱逐传教士,而福建巡抚徐继畲则认为应劝说传教士自行搬到城外以平息此事。不久,在京的一些福建籍的官僚先后上书成丰皇帝,称福州为省会,不可让外国人居住城内,并指责徐继畲偏袒外人,丧失民心,有汉奸嫌疑。于是咸丰下旨,1851年初两名英国人被迫迁出神光寺,搬至鸟石山道山观英国翻译官住地,事件遂告平息。徐继畲因“身膺疆寄,抚驭之道,岂竞毫无主见,任令滋扰”的理由被革职。此即近代史上著名的“神先寺事件”。(注:中英双方关于“通商口岸”的范围一直有争议。)

——改编自《清史稿·卷四百二十二》


材料二徐继畲在回顾往昔岁月时说过:“在闽藩任内,偶著《瀛环志略》一书,甫经付梓,即腾谤议。……旋因夷人租屋一事坚守成见,不敢启衅边隅,遂致弹章迭上,万矢环攻。”这大约都是徐继畲始料所不及的:前者使他享誉后世,后者却令他至今仍被人称为“妥协投降”。

——袁伟时《帝国落日:晚清大变局》


(1)根据上述两则材料及所学知识,比较林则徐和徐继畲在“神光寺事件”中对待传教士态度的异同,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试对徐继畲作一简要评价。
2 . 近代某条约规定:“凡大英商民在粤贸易,向例全归额设行商,亦称公行者承办,今大皇帝准以嗣后不必仍照向例,乃凡有英商等赴各该口贸易者,无论与何商交易,均听其便。”该项规定对中国的实质影响是
A.中国全境对英国开放B.中国传统闭关体制走向瓦解
C.中国丧失关税自主权D.中国经济命脉被英国所控制
3 . 近代某条约规定:“因大英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损坏须修补者,自应给予沿海一处,以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料。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 这一规定(   
A.直接体现英国发动战争的目的B.破坏了中国的航运和贸易主权
C.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和完整D.使中国开始沦为了半封建社会
4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维多利亚女王( 1819-1901),在英国历史上在位时间长达64年。据统计,1850年时,不列颠生产世界上40%的机器,半数的棉纱和铁,2/3的煤;1870年时,不列颠生产世界一半的铜;1880年已拥有世界商船的1/3。凡属议会通过的议案,女王总是毫无例外地签署,使之尽快成为法律。她逐渐沦为“统而不治”者,丘吉尔夸奖她“树立了君主制的新典范”。1842年12月,她批准了由中英政府签署的极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她为自己的国家又打开了一条新的殖民通道而踌躇满志。在她弥留之际,她最不放心的却是在南非进行殖民战争的侵略者们,用手势及书写的方式询问关于战争的一切细节。                                                                                                                        
——《维多利亚女王传》
材料二 学者马勇认为:晚清政局的糜烂,不能完全怪罪于统治者的错误政策,而是历史长期积累的必然结果。如果一味把中国的失败都夸大到必须由一两个执政者负责,这种看法无疑偏离了实事求是的客观标准。慈禧只是在她的历史角色上做了必然要做的一些事情而已。有哪个伟大人物能够在这样的思想酱缸中励精图治,挽救大清这艘在怒海惊涛中下沉的破船呢?            
——《慈禧传》
(1)据材料一,概括维多利亚女王受到英国人民尊敬的原因。   
(2)简评材料二的观点。
2016-11-27更新 | 92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江西鹰潭市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