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三元里抗英斗争,史学界有不同的认识。如:观点一,认为三元里人民的英勇斗争显示下层民众抗击侵略军的坚定意志和英勇气概,用事实击灭了英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有力驳斥了清政府内部的妥协主义和投降主义;观点二,认为三元里抗英斗争受传统夷夏思想的影响,主观上是一次保家卫国的自觉战斗,只能发生于英军侵略肆虐的地区。下层民众当时还没有国家利益和民族主义的意识。这两种观点(     
A.结论相互矛盾故都不能成立B.可互证形成全面丰富的解释
C.基于对立角度的主观化解读D.观点二的论证违背历史真实
2023-03-17更新 | 807次组卷 | 1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西咸新区泾河新城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1843年中英签订《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其中的第8款规定:“向来各外国商人止准在广州一港口贸易,上年在江南曾经议明,如蒙大皇帝恩准西洋各外国商人一体赴福州、厦门、宁波、上海四港口贸易,英国毫无靳惜,但各国既与英人无异,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用示平允。”对上述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上年在江南曾经议明”是指《虎门条约》
B.“英国毫无靳惜”体现出英国的无私与大度
C.“各国既与英人无异”说明列强已经组成侵华同盟
D.“新恩”涉及内容模糊,有利于英国扩大侵略权益
3 . 下表是摘自冯杨《低关税与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晚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万两)

注:工商杂税收入包括:盐课、关税、厘金、官业收入、杂税等。(其中关税1841年约420万两;1887年2054万两;1911年3617万两。)
下列对表格所含信息的合理解读有
①农业税数额变化不大但比重迅速下降,小农经济逐步解体
②税收主体的变化折射出中国经济近代化程度的逐步加深
③洋务及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出现并发展,工商杂税收入上升
④中国被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外贸易发展使关税增加
⑤表格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发生巨大变动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④
D.②③④⑤
2017-03-01更新 | 176次组卷 | 3卷引用:陕西省黄陵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普通班)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